云较量已经开始

  如果说中国企业还处于云计算的摸索阶段,那么此时,跨国IT巨头已经开始通过并购、结盟、合作等手段,紧锣密鼓地实施“圈地运动”。然而,这一片看上去很美的“蓝海”,却又潜藏着暗礁。

  9月25日,在继与无锡政府合作建立“无锡云计算中心”之后,IBM又与山东东营市政府合作共建黄河三角洲云计算中心。IBM将在全球建立“云计算中心”的计划正一步步落实。

  除了IBM,国外IT巨头们早已纷纷踏足“云”中:亚马逊向开发者开放名为“弹性计算机云”的服务;Google推出了Google App Engine(应用软件引擎);微软公司正在秘密开发完全脱离桌面的互联网操作系统“Midori”,目的也是为了大规模应用云计算技术;另外,惠普、英特尔和雅虎三家公司联合创立一系列数据中心,目的同样是推广云计算技术;新兴互联网企业NetSuite、Salesforce.com也都在积极部署自己的云计划。

  云计算的背后是巨大的利润。一旦掌握了云计算市场的主动权,就能够真正控制互联网的庞大用户,从而获取巨额回报。在这场利益的诱惑下,一场基于云计算的较量已经悄然上演。

  争夺战呼之欲出

  Google是云计算的最早倡导者。Web是Google的中心,Google提供的大量产品和服务都是通过Web从云计算中心发布的。然而目前来看,Google并不满足于网络搜索广告,还大举进军通过Web发布企业办公产品的市场。

  而全球软件巨头微软的首席软件架构师雷·奥兹(Ray Ozzie)近日也对外宣布,公司将推出名为Windows Azure的云计算服务平台。虽然与其他竞争对手相比,微软进军云计算服务市场的时间稍嫌过晚,且目前Azure仍处于预览版阶段,外部开发者和企业用户是否会“买账”,还是个未知数。但对于微软而言,其云计算服务平台已是“开弓没有回头箭”。正因为如此,微软近日推出了其在线版Office办公套件服务。

  微软亚洲研究院相关人士表示,在未来云计算时代,微软当然想占据领导地位。全世界有数以亿计的Windows用户,微软所要做的就是将这些用户通过互联网更紧密地连接起来,并向他们提供云计算服务。

  与微软构成竞争的似乎不只Google一家。众所周知,虚拟化技术是云计算的一个关键技术,目前在虚拟化领域较为先进的VMware也被云计算推上了时代的浪尖,成为了继Google之外的另一家对微软构成威胁的公司。

  VMware大中华区技术总监张振伦表示,未来VMware将会被定位成云操作系统提供商。在今年8月,VMware宣布计划投入4.2亿美金收购开源软件研发工具商SpringSource。有了SpringSource,VMware能够更加方便地建立绕过操作系统的通道,削弱对操作系统的依赖。

  而与微软和Google在公共云上的争端有些不同,IBM更专注于云计算产业链的“基础架构层面”。众所周知,IBM有着其他巨头不具有的软、硬件以及IT服务经验。IBM的野心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建立一个全球云计算中心。

  IBM云计算项目总监朱近之近日表示,基于对云计算技术的专注以及对客户需求的了解,IBM于今年在中国市场推出了“IBM蓝云6+1”解决方案。该方案能够帮助企业提供6种云计算的应用场景,以及一个能够快速部署的云计算环境。6种应用场景分别为软件开发测试云、SaaS云、创新协作云、高性能计算云、云计算IDC和企业云。一个能够快速部署的云计算环境就是前文所述的黄河三角洲云计算中心即将应用的云计算解决方案——IBM CloudBurst。

  除此之外,包括亚马逊、英特尔、Oracle、戴尔等在内的众IT巨头都试图抓住云计算产业链上的一环,并发扬光大。云计算引发的市场争夺战似乎一触即发。

  虽然云计算带来了美好的前景,但是,未来的挑战仍不可小觑。

  谁更开放?

  Gartner指出,现阶段Google或其他云计算提供商提供的服务,都是自家的产品,例如Chrome操作系统、Gmail等;但是展望未来5~10年,厂商势必会纳入其他软件厂商的产品,届时软件授权费用将如何计价,有待软件厂商和云计算厂商搓合。

  此外,网络的一致性和互操作性也是问题。这将对云架构的可用性、可靠度和安全性提出新的要求。尽管在今年年初,包括IBM、Sun、VMWare、AT&T、Telefonica、思科、EMC、SAP、AMD以及国内的世纪互联等在内的几十家企业共同签署了IBM牵头的《开放云宣言》(Open Cloud Manifesto),然而纵观这些企业名单,号称云计算“四巨头”的亚马逊、微软、Google和Salesforce却均未签署该“宣言”。实际上,微软还抨击其缺乏透明性。

  近期,这几家公司又分别在“开放性”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微软表示:“在我们看来,这似乎是一家或者只是少数几家公司企图控制云计算,而不是想要通过‘开放’的过程达成关键利益相关者(包括云用户)的共识。”讲到开放性,微软认为,Azure服务平台是一个开放、灵活的平台,它的所有技术都可以追根溯源,包括SOAP、XML以及REST等。

  而微软亚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马维英表示,目前制定云计算的相关标准还为时尚早,“现在是各路厂商各自努力往前冲的时候,制定标准的大环境还不成熟;当产业慢慢发展到某一个阶段之后,标准制定就能水到渠成。”

  而就在刚刚过去的8月底,Google也表示要开放Adsense系统,即让第三方的广告中介把他们所代理的广告通过AdSense这个竞价系统,投放到Google的伙伴网站上来。

  据业内人士介绍,之前,如果某网站上运行了AdSense,就会出现那些通过Google AdWords成功竞拍成功的广告,Google是这些广告的代理商。但如果AdSense开放,那么网站上出现的广告将有可能是与Google Adwords没有关系的第三方中介的广告。只要满足一个条件:它的出价是最高的。

  同样是8月,在云计算应用上较为成功的Salesforce公司,将其企业级的云计算平台开放给外部伙伴,其目的在于: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Force平台的应用;另一方面,为自己赢得了强劲的分销渠道。所有VAR(增值零售商)的客户也都成为了Salesforce的客户。接下来,一定会有更多的企业来使用Force.com平台和Salesforce的CRM系统。

  “开放的好处勿庸置疑,它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用户,但尽管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大家都在谈开放、都在谈开源,但实际上都是在不极大影响企业商业利益前提下的‘开放’,否则,IT巨头们今天也就不会忙着谈标准了。”一位业内资深人士表示。

  尽管IT巨头们对“云开放”各有图谋,但是云计算时代的一个象征就是“更开放”,否则,用户们将无法应用公共云上的不同服务,而封闭的企业也势必遭到淘汰。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