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软国际:中国是主战场

  涵盖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既有行业解决方案又有外包,除了IT服务还兼做IT培训。多元化的业务格局,政府背景的股权结构,为中软国际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作为一家规模达到6000人,2008年纯利突破1亿元的企业,中软国际选择了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近日,本报总编辑孙定与中软国际董事总经理陈宇红展开了深入交流。

  内外并重

  国资委企业、地方国企等大企业有很强的中国特色,外包方式与跨国公司也有很多不同,中软国际正在积极推动国内500强企业把IT业务外包出来。

  孙定:全球金融危机给软件服务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注意到中软国际也做出了一些战略调整。您怎么看当前软件服务业的机遇与挑战?

  陈宇红:去年,在《计算机世界》主办的IT两会上,我就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即危机带来的更多是机会,至今我仍坚持自己的判断。

  去年第四季度到今年第一季度,产业界比较迷茫,很难估计危机到底会带来什么影响,大家都放慢了发展步伐。目前,影响可以明确估计出来,我认为,危机对软件服务产业的影响是积极与正面的。

  中软国际有两大业务,一部分是解决方案,主要针对国内的内需市场,这块市场是增加的。虽然还存在竞争加剧、中小企业发展陷入困境等不利因素,但内需市场呈现扩张趋势,市场容量扩大。

  另一大业务是外包,主要针对跨国公司。危机初期,我们知道跨国公司肯定会采取降价措施,但我们并不知道,价格会降多少、我们该怎么应付。现在,降价的幅度与空间已经确定,外包的市场容量也在增加,形势日趋明朗。

  危机使跨国公司为了缩减成本而增加外包量,美国市场出现超千万美元的大订单,有的甚至达到3000万美元,而以前只有几百万美元,甚至更小。现在,我们是微软全球第七大核心供应商,前六家都是印度公司,这使我们有机会得到这样的大单。

  这种国际国内并重的市场布局具有明显优势,当外包市场不好时,国内的解决方案业务可以作为支撑,反过来也一样,这样企业生存就不会出现问题。

  孙定:您说得很对,尤其是现在国内内需市场需求很大。但是,国内企业是否有足够强的外包意识?不久前公布的2009年中国企业500强名单显示,入围企业门槛已经达到100多亿元人民币,这些规模企业是否有意愿外包?

  陈宇红:国资委企业、地方国企等大企业有很强的中国特色,外包方式与跨国公司有很多不同,包括我本人也在积极推动这些国内500强企业把IT业务外包出来。外包是个必然趋势,中国企业不可能逃出这个定律,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日本最大的IT服务公司——NTT,就是最大的政府IT项目承包商,NTT再将这些项目分包出去,中国也可能会出现这种现象。

  当然,现在中国500强企业的入围门槛是100亿元人民币,而国内大型软件服务公司的规模只有几十亿元。一个100亿元公司对IT的需求有多大,这很难想象。我想,未来两者之间应该是共赢的关系,IT服务供应商自身能力必须要强,否则,即使企业将业务外包出来了,也会因为供应商提交服务的能力不够强而出现反复。

  面向国内市场的外包业务,我们可能首先从成熟的银行、保险、电信等行业开始,外包的前提是企业要有很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必须清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因此,越成熟的行业,外包的可能性越大。现在我们已经参与了一些银行的测试业务、人员驻场服务等。

  国情市场将是主战场

  有一类公司的规模不算大,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我们称其为国情市场。这些市场的国情特色非常鲜明,这将是我们的主要战场。

  孙定:中国内需市场有很强的独特性,有些行业是国外大IT公司难以切入的,比如政府,这些行业必须要靠本土IT服务公司慢慢开拓。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陈宇红:确实如此。中国市场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银行、电信等大公司,他们更多借鉴国外同类企业的成熟经验,需要我们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另一类公司的规模不算大,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我们称其为国情市场。这个市场不 是跨国公司所说的本土市场,在这些公司眼里,中国银行市场与新加坡银行市场并没有太大差别。

  国情市场就不一样了,因为鲜明的国情特色,国外公司不太重视这个市场,比如食品安全、药品安全、政府相关的行业等,这将是我们的主要战场。像金字工程,12金里面我们承包了6个金,也是金审、金农工程的总承包商。

  在这个市场上,中软国际也在探索一些新的发展模式,其中之一就是与甲方成立合资公司,这也是宝信软件、一汽启明的模式。在我们很有优势的烟草行业,我们与合作伙伴成立了一些合资或控股公司,既有国家级的公司,也有重要省份的烟叶公司。目前,中软国际服务于烟草行业的团队已经上千人,但空间仍旧很大。每年中国烟草行业的IT总投资大约为30亿元人民币,目前我们的份额还不到10%,如果我们能够占到1/3的市场份额,营收就将翻几番。

  孙定:中软国际有一个“根植中国、服务全球”的目标,在这两个市场,中软国际有哪些具体举措?国内业务与国际业务怎么实现互动发展?

  陈宇红:“新客户,新服务,新模式”,这是我们今年的发展方针。在客户方面,我们确实有一些很有优势的行业,并且也做到了行业的领导者,但是,我们在这些行业的拓展却碰到了天花板。因此,我们要积极拓展新的行业与新的客户。在服务方面,原来我们可能只为银行提供解决方案服务,现在我们也做银行外包业务,这就是“新服务”。同时,我们也在探索IT服务新模式,比如怎么让企业的一次性投入、单体投入减少,产出增大。

  未来,我们要继续建立、巩固、提升市场地位,当然前提是弄清楚自己现在的地位。只有确保自己在牌桌上,然后才是玩得好不好的问题。目前,中软国际在政府解决方案领域排名前三位,在银行的一些细分领域,比如支付方面也是前三名。外包业务方面,欧美业务我们排名第一,欧美与日本业务加起来的综合外包排名是第五名。

  中软国际的另一个布局,是培训业务,包括卓越培训中心(ETC)及计算机培训中心。最初,这块业务被作为人力资源供应链条上的一环,解决我们自己的服务外包人力资源问题。今天,培训业务已经成为中软国际一块独立的业务,目标是达到上亿元人民币的规模。目前我们在全国成立了8个ETC,年底将达到10个,去年培训的人数达到1.5万人次。现在国家共有20个服务外包基地城市,我们的目标是将培训业务深入到其中2/3的城市。

  今年,中软国际整体上都属于过冬期,一方面,我们的营业收入要稳定增长,另一方面,纯利润并不是最重要的考量指标。过去五年,每年我们都取得了30-40%的复合增长,未来一年半将是中软国际的“磨刀期”。

  修炼内功

  一个服务型公司未来的价值就在于其市场地位,而大规模、丰富的服务目录是企业价值的基础。

  孙定:您说的磨刀期很有意思。在这段时期里,中软国际都做了哪些工作以修炼内功?

  陈宇红:“磨刀”其实就是解决企业的基本管理问题,这也是我们应对危机而提出的精细管理原则的重要体现。过去五年,中软国际完成了13个收购案,包括湖南创智、北京正辰,以及和勤环球资源公司等。公司规模从200人发展到6000人,销售收入从4000万元人民币发展到10亿元,利润则从800多万元人民币做到近1亿元。我们面临着非常重的整合、消化的任务,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就不能单凭领导人的魅力来管理,必须要把人与制度相结合、实现科学管理。

  我们引进了印度名为Service Execution Management的系统,用于单个项目的成本核算。半产品的服务、定制开发的服务、人员派遣的服务等,直接成本率各不相同,每个项目的提交与交付是否按期?质量是否符合要求?成本控制如何?直接成本率如何?该如何对项目进行管理?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SEM系统解决。目前,集团内已经有3000人用上了这个系统,未来将普及到全集团。

  今年我们还要上人力资源系统,已经请咨询公司提供前期的咨询服务了,年底将上软件。过去我们强调人的创造力,现在更强调组织的创造力和活力,而组织的创造力将通过HR系统实现。总体来看,2008-2009年是调整年,我们要坚定原有的战略布局,同时要着力解决企业内部问题。未来三年中软国际能以什么样的速度成长,都将取决于现在奠定的基础。

  孙定:如果把目光投向未来,中国软件服务业的未来将如何发展?中软国际又将如何实现发展上的突破?

  陈宇红:我们提出了创新(Innovative)、互动(Interactive)、整合(Integrative)的3I模式,也要在本土市场和国际市场展开商业活动的互动,发现机会,发掘市场潜力。

  我认为,一个服务型公司未来的价值就在于其市场地位,而大规模、丰富的服务目录是企业价值的基础。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人力资源的大规模。过去两年,软件服务业发展很快。目前,国内大约有50家上市的软件企业,其中,超过3000人的公司有10多家,约20家企业的利润超过亿元人民币。

  这意味着,中国软件服务企业第一梯队的要求就更高了。当前的危机给行业并购提供了更多机会,资本市场也非常活跃,使大企业的诞生成为可能。我预计,未来2-3年里,中国会出现2-3家规模上万人的软件公司。如果我们成为一家万人软件企业,按照单人产出20万元人民币计算的话,一年的营收就是20亿元人民币。

  另一方面,就是企业提供服务目录的丰富性。无论是ITO还是BPO,都是相应的服务目录,包括软件开发、软件测试、桌面维护等,未来软件服务业甚至可能向上游的IC业拓展,比如IC设计服务等。服务目录越丰富,意味着企业越能提供具备全球提交能力的全方位外包服务,满足客户各种需求。因此,丰富的服务目录和规模是奠定一个企业市场地位的关键。

  采访手记

  实力决定信心

  “未来3-5年里,机会不是问题,IT服务的供应是问题。”

  “经济危机是助推器,机会比挑战大。”

  “我个人对外包的市场很乐观,但又急不得,只能做好准备,争取在3-5年里发展成为一家万人规模的公司。”

  短短一个小时的总编对话,陈宇红用不同的话语表达了一个共同的意思,那就是对中国软件外包的信心,对中软国际未来发展的信心。在美好的前景面前,中软国际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磨砺自己,做一个有准备的企业。正如陈宇红所说,“企业应对危机的根本是摒弃浮躁、追求价值,而企业市场地位是价值根本。”

  今年,毕马威与IDC先后发表了两份报告,表达了对崛起的中国软件外包业务的关注。毕马威的报告叫做《晨曦初现——中国在全球外包服务中的新角色》;IDC发布了《中国服务外包崛起》白皮书,在国内首次提出了中国软件外包的“六小龙”,中软国际是六小龙之一。

  面对这两份力捧中国软件外包的报告,陈宇红感慨很深:中国的外包业走过10年,才作为一股新兴势力被分析机构和国际市场重视,幸运的是,中国外包崛起时,中软国际是站在起跑线上的队员之一。

  虽然已经坐在了牌桌上,陈宇红仍然关心能不能把牌打好,“无论是走出去,还是做大做强,核心都要回到自身的能力问题,这是一个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循环。”因此,扩大规模,丰富服务种类,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和项目管理工作,是当前中软国际发展的重中之重。(文/陈淑娟)

  总裁感悟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作为企业的掌舵者,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危机刚来临时,陈宇红就提出了企业应对危机的三项原则:扎根客户、精耕细作;打牢营盘、精细管理;厚积致远、精准设计。具体来说,就是要深入挖掘客户需求,创新与客户合作的模式,同时解决企业的基本管理问题,抓住时机扩大规模。

  中软国际总结出企业生存发展的“III 模型”,即创新(Innovative)、互动(Interactive)、整合(Integrative)。面对跨国企业降低咨询费用等竞争策略的改变,中软国际也加强了自己的咨询服务,提供ERP级的咨询,以垂直行业咨询驱动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业务。创新是保证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中软国际将以规模化和技术复用保障企业的生存。在人才上,继续发展自己的培训业务,为培养、招募及储备专业IT人才提供保障,确保企业人才供应链。

  正是这些原则、策略、模型,引领着中软国际摆脱危机,走向胜利。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