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下乡如何过“坎”

  由“电脑下乡”带动的“软件下乡”是软件企业的一个难得的商机,但要有所收获,还有几道坎儿要迈。

  今年以来,继彩电、冰箱(冰柜)、洗衣机、手机等四大类产品企业纳入全国“家电下乡政策”之后,计算机电脑等新四项亦列入国家下乡政策补贴范围。业内人士认为,今后两年农村IT市场在此利好的刺激下将会“井喷”,而“好马配好鞍”,作为与电脑密不可分的软件,将与电脑一起走上下乡之路,电脑下乡必将为应用软件(尤其是国产操作系统)在广阔农村的推广和普及注入新活力。

  “软件下乡”的几道“坎”

  尽管“电脑下乡”带动“软件下乡”将给国内基础软件厂商带来商机,但这并不意味着农村信息化普及的美好梦想马上就能成现实。农村“十里不同天,五里不同俗”,情况复杂艰难,要真正有效撬动软件下乡这个市场,助力农村信息化,不少问题难以回避。

  一是当前我国农村信息化基础仍然落后。目前我国乡村网民大概只有2、3千万,网民普及率仅为3.6%,这一水平相当于世界上网民普及率最低的非洲网民普及率。而且,不少农户对电脑用途的认识还停留在子女教育和自娱自乐,对于如何通过电脑学习科学知识、掌握农业技能、发展电子商务、查询市场信息还不清楚或不懂。

  二是农村道路设施落后,售后服务保障滞后,人员上门服务成本高,这些对软件及PC厂商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电脑维修、操作培训的服务网点大多设在县城以上,乡镇一级相关服务跟不上,仅靠购买电脑的补贴政策,还是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软件下乡”的问题。

  三是农村公共设施不完善,电信通信落后,“软件下乡”想在农村的普及还需突破宽带下乡、这个PC业的最后一公里,但是目前农村宽带要普及仍需较长时间。另外,PC产业链相关厂商能否合力做大“下乡”业务,目前仍有不少问题急需解决。

  四是软件下乡需要一套更为完善整体的软件推广方案,以解决农村消费者在对软件的应用需求中容易遭遇的各种问题。“软件下乡”若只打“单一牌”如“农业知识”之类的实用信息也不足以使农民用户爱上“信息化下乡”并对其产生依赖。

  从各个厂商运行的情况看,针对农村市场的电脑都提供了易用的软件操作和相关的配套教程,但是对于配合农民上网需求的相关应用软件和网站建设及其它解决方案还较单一贫乏。

  “软件下乡”如何突围?

  目前“软件下乡”要突出重围,突破“最后一公里”,真正走进农民用户的心坎里,必须想方设法为农民考虑,加强针对农村生产、生活实际的信息产品研发,重视IT产品的易用性、实用性和针对性,并制定一套直接针对农村、完善有效的软件下乡整体解决推广方案,做精做细营销和售后服务,切实把政策阳光播撒到广大农民身上。

  一是要努力设计好集硬件、软件和网络服务整合打包的下乡方案,充分体现“一站式服务”。如应集成不同种类的上网服务,将调制解调器上网、宽带上网和无线上网的服务打包在其中,使农民朋友电脑到家就能以合理的价格选择适合自已的方式上网;电脑中还应集成不同种类的应用软件,系统中应结合农业、农村实际,重点围绕本地农副产品特点,存有三农政策、农产品市场信息、农牧科技、病虫防治选项、医疗卫生等信息模块,一键直达农民需要日常浏览的网页及信息,并且集成学习软件、理财软件、游戏软件等,寓教于乐,寓乐于教。另外,应与网络运营商着力合作,建设以农副产品产销为主的特色网站,直接把本地农业经济与市场连接。总之,整套解决方案应真正有助于农民运用电脑开启信息化、数字化新农村之路。

  值得高兴的是,两三年前,中标、中科等国产系统集成商和软件商就斥重金,与海尔、方正、同方等PC厂商联袂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打下了了一定基础。比如,2008年海尔农村电脑第三代“乐家家-K2系列”,就采用“一宽二省四平台”( 平台则是重点针对农民的生活生产需求提出的解决方案,即农业信息平台、学习教育平台、休闲娱乐平台和医疗信息平台),深受农民乡亲喜欢。

  二是加强电脑培训、提高农民IT应用技巧十分迫切。即使有网站、有平台、有信息站点,但农民不会应用也不行。现在,绝大数农民对电脑及信息化可谓是“一问三不知”,因此对农民的电脑培训是一个重大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要想把电脑培训在全国有效推广普及,需要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力量等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电脑培训活动,以年轻一代的农民为目标,从点滴做起,对亿万农民进行电脑知识的扫盲式普及式培训,才能加快信息化在农村普及的步伐,全面启动数字化新农村之路。

  三是借道手机开发农村信息平台。调查发现,农民拥有的电脑少,但手机在农村的普及率却很高。因此围绕手机开发农村信息平台,不仅符合农民流动性强的特点,还具有成本低、效果好、受众广的特点。手机信息平台不是单一的短信平台,而是一个能够实现互动的综合服务平台。既可以宣传政府的政务信息,让农民了解国家的农村政策和富民措施,也可让农民了解气象信息、种植业信息、养殖业信息、生产资料信息,也可让农民和政府、农民和农业专家之间形成互动,一举多得。因此在电脑普及比较困难的县乡,可先另辟蹊径,以手机为平台打好信息化的前哨战。

  四是“软件下乡”要交出满意的答卷,亦需要政府各级部门、软件厂商、信息服务商、硬件厂商、电信运营商等相关产业链厂商同心合力,创新合作商业模式,加快社会投资渠道多元化,才能在农村广泛扎根结果。目前,农村信息化的推广模式大至有以下四种,即:政府主导模式,如宁夏政府在2万多个乡村建立了信息服务站;电信运营商主导模式,如中国电信在1000个县级和1000个村级示范试点,中国移动也开展了农信通工程等;行业联合会/合作模式,如北京大兴区庞各庄西瓜产销联合会;特许权经营模式,如英特尔、四川电信和商务部1000个乡村市场项目;私营部门模式,如联想300个信息化体验中心。这些推广模式有的发展不错,有的尚需改善,有的需再加大投入。

  总之,以“软件下乡”为目标推进农村信息化活动,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惠民大工程。因此,在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过程中一定始终如一加强“七化”的指导思想,即推进办法要多样化、推进主体要多元化、资金渠道要广泛化、运营模式要市场化、信息使用成本要低廉化、信息资源要本地化、网络建设要农民化。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