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的等待

  • 来源:计算机世界
  • 关键字:银行卡,金卡,张琪
  • 发布时间:2012-04-06 16:34

  2012年3月的一天,乍暖还寒的天气,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楼三层西侧的一间办公室里,本报记者采访了国家金卡办主任张琪。其实,这位老司长已经退休了,抓金卡的事,是她义务在做的。只拿退休金不拿工资,每天上班自己带饭,她迟迟没有离开,只是因为在她看到产业一次次进步的时候,她总是想把企业扶上马,送一程,再送一程。关于我们采访的题目——金融IC卡应用的推进,张琪重复最多的字眼就是,“我等了17年。”17年中关于推进IC卡应用的每一次努力,在她的记忆里仍历历在目。

  努力17年

  “说到银行卡,就不能不说到金卡工程。”张琪说。“金卡工程是1993年启动的四金工程(金卡、金税、金关、金桥)之一。1993启动金卡工程的起因,是当时江泽民总书记在1993年6月1日视察央行清算总中心,提出要减少现金的发行和流通,要遏制经济犯罪,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当时电子工业部部长胡启立陪同总书记参观,回来以后胡部长就跟我们传达了这个精神。我当时在电子工业部一直配合银行搞金融电子化。听到这个消息以后,我们就给胡部长写了一个报告,表示我们愿意、也有能力继续配合银行业来完成这个任务。我们当时提的是实施电子货币工程,也就是后来的金卡工程。这个报告很快就以电子工业部的名义递交到了国务院。9月4日,国务院召开会议讨论这项工作,虽然与会各方意见分歧很大,一些部门觉得做这件事有点超前,但国务院还是力排众议肯定了这个方案,并非常果断地启动了这件事。”

  1993年实施金卡工程的时候,电子工业部最初提出方案的时候是希望能够用智能卡。张琪觉得,“智能卡里毕竟有一个小计算机,它的安全性更好。”可是当时银行觉得智能卡成本高,另外美国的银行也用磁条卡,再有就是当时几大国有银行一共发行了400万张磁条卡,换卡就有一些成本,所以用芯片卡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我们做的第二次努力是在2001年。”张琪回忆说,“那一年中国银联成立了,也是金卡工程实施的第八个年头。温家宝副总理招集18个部委听取金卡工程的工作汇报。我在这个会上又提出建议:二代身份证用的是IC卡;手机卡用的是IC卡;社会保障卡、交通一卡通等很多行业用卡是IC卡,而银行卡是磁条卡,这不利于一卡多用。当时的问题已经不再是老百姓只用现金不用卡了,而是卡太多了,需要集中一下,所以我们就想推行多功能卡。2001年,银行发行的磁条卡已经是4.3亿张了,对银行来说换卡的负担更重了,银联还是没有采纳我们的建议。”

  张琪做的第三次努力是在2004年。2004年全球EMV(由Europay、MasterCard和Visa三大国际信用卡组织提出的IC卡迁移规范)迁移,张琪觉得这又是一个机会。就在人民大会堂组织一次关于EMV迁移推动的讨论会。“我们当时提出来,欧洲已经大规模做EMV迁移了。如果人家都改了,我们不改,风险就会都转移到我们这里。当时欧洲的动作比较快,但美国很迟缓,还没有开始动作。那一次推动还是没有成功。”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磁条卡犯罪、恶性透支猖獗,美国EMV迁移的动作也加快了。我们的银行系统也开始行动了。2010年银行业已经开始紧锣密鼓地做这件事。2011年3月,央行正式发了通知,将这件事纳入日程。所以我说,我等了17年,终于等到了。现在大家都行动起来了。”

  鞠3个躬

  “等了17年,终于等到了,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我们等待了这么久,但是现在在芯片的选择上,如果银行业用国外的芯片、国外的安全模块,那我绝对接受不了。”在芯片选择的问题上,张琪的意见非常明确。“以二代身份证为例,相关部门当年要用IC卡换二代身份证,我们非常高兴。但是在谈技术路线的时候,相关部门要用非接触式的IC卡。当时国内生产的接触式IC卡技术已经成熟了,而非接触式卡才刚刚起步,在能力方面还有一些问题。当时相关部门说,他们先用国外的芯片,一旦国内有了成熟的芯片再替代。我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如果一定要用非接触式卡,那我们就请你们稍微等一等,给国产企业研发和量产的时间。’我们不同意先用国外的卡,再用国内的卡替换。什么事情都是先入为主的,很难替换。另外,身份证的用途太多了,存钱、登机、买房子等等都要用到身份证,有很多信息安全问题,这张卡一定要用国内的芯片。为这件事争争吵吵了两年,第三年的时候,国内的芯片产业就准备好了。这样一来,二代身份证到现在一共换发了12亿张,全部用国产芯片、软件,没有出现问题。”

  “现在,银行业选择IC卡也是一样的,虽然说二代身份证是政府行为,商业银行是商业行为,但银行涉及到金融安全,这也是国家利益。产业部门等你们17年,你们一旦行动起来,就急着在这一年半载吗?”在去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移动支付产业年会”上,张琪发言的时候,向参会的银行业代表三鞠躬,拜托所有商业银行在换卡的时候尽量选用国内的芯片。

  完成1个心愿

  目前正在银行业讨论芯片采购的阶段,张琪的意见是,“可以用国外的资源,但是必须要给国内企业机会。并且,在扶持国内企业的时候,不能只扶持一两家企业。当时,二代身份证的时候,我们是四家企业为安全保驾护航的。我们应该是一个联合团队,联合攻关。还有就是检测机构,卡的标准和安全检测体系一定要我们自己来建立,国家应该建立第三方服务检测认证的机构。”

  虽然现在张琪已经退休了,但是她还有一个心愿没有完成,那就是:各部门联合攻关,倾自身所能,让芯片国产化加快步伐。也许只有这个心愿完成了,这位老司长才能真正退休。

  产业回声

  国内卡商应有信心

  握奇大中华区金融业务总监陈杰:在与国际同行的竞争中,国产金融IC卡必将胜出。

  伴随着国内EMV迁移步伐,国内智能卡企业相比国外企业,将有三方面优势:在产品供货方面,由于在中国本地生产,大大节省了生产、物流成本,以及运输时间,提高了供货效率;售后服务方面,各个国内卡商拥有完善的售后服务网络,在响应时间和服务效率上也具备一定的优势;技术研发方面,由于国外企业大部分的研发力量都不在中国,他们在产品开发和升级的响应速度、灵活性上,比国内卡商滞后。

  本报记者 谢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