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应用越来越普及,它似乎可以把人们日常生活、工作的种种都囊括在一部小小的手机里,其中就包括钱包功能。但是把钱包里的现金、银行卡等支付工具,用一种新技术统统整合起来,其难度可想而知。这不但牵扯到移动应用厂商与电信运营商之间的合作,更需要各种支付手段的不断完善和银行等金融部门的积极配合。
应用开发商角力运营商
移动钱包的应用和NFC(近场通信技术)密切相关,通过这项技术,使用者可以用手机完成非接触式的支付。但是,并不是只要有NFC就可以使用移动钱包了,使用者的移动终端设备还要有用来保存帐号密码、消费记录等隐私信息的加密芯片,用户和NFC机器交互(包括帐号验证信息加密等)的接口,以及一个起到天线作用的通信解决方案,这些都是移动应用开发厂商和电信运营商的争夺热点。
目前,谷歌已经推出了自己的数字钱包,这家搜索巨头与维萨、万事达、美国运通和发现(Discover)等公司签署了协议,将谷歌钱包(Google Wallet)在这些信用卡公司的账户持有人中推广使用。移动应用是谷歌所擅长的,也就是说整个移动钱包方案中的支付入口掌握在谷歌这样的移动应用厂商手里。
与此同时,对于移动应用厂商来说,绕开电信运营商的限制一直是个问题。目前,围绕移动钱包的合资企业在全球各地纷纷涌现,包括沃达丰和西班牙电信在内的多家电信公司都宣布在非洲和拉丁美洲启动移动钱包计划。由AT&TMobility、T-Mobile USA 和VerizonWireless三大知名运营商共同创办的移动支付公司Isis也在美国一些地区推出了移动钱包服务。
在巴塞罗那举办的移动世界大会上,16家大运营商宣称欲启动商业NFC服务,NFC不光可用于移动钱包应用,同时还可以用来发放电子票、优惠券、打折信息等,以及对汽车、居家等进行控制。这种情况下,NFC的部署需要使用手机SIM卡来作为安全控件,但苹果和Google这类厂商更倾向于在手机上内嵌单独部件。
Infosys公司的移动和数字业务高级负责人KumailTybejee表示,尽管移动钱包发展势头正猛,但除了在日本和韩国外,它们还没有得到广泛商用。Tybejee特别指出,日本在移动钱包应用方面遥遥领先,移动运营商DoCoMo公司在日本拥有5900多万客户,它在2003年就推出了数字钱包。但是在其他地方,移动钱包充其量只是很少人使用的新奇事物。
专家表示,移动钱包想得到广泛采用,还需克服诸多障碍,其中最棘手的就是让消费者改变长期以来的习惯。Tybejee表示,有几个办法可以吸引消费者积极接受移动钱包,其中包括根据消费者以往的购物历史记录,开展有针对性的促销活动;将移动钱包与会员卡和客户忠诚度等联系起来;或者让移动钱包成为进入体育馆、运动场及其他场所的一种电子票券等。
银行扮演重要角色
有业内人士将移动钱包形容为电子版的钱包,它所使用的载体芯片,可以是被安装在手机或者其他移动设备里,也可以和SIM卡进行绑定直接使用手机帐号,或者类似网银支付必备的各种“U盾”。
到目前为止,苹果、Google和其他一些移动平台运营商都在为最终用户寻找一种综合性的移动钱包解决方案,但这些技术出身的公司在解决方案的设计上明显存在薄弱环节,例如在对资金流的理解和掌控方面,金融机构的优势就很明显。
在移动钱包领域,银行从来都不是旁观者。Tybejee表示,银行可以通过几种不同的方式参与到移动钱包领域中来。首先,银行可以扮演“推动者”的角色,给关键技术投资,并且建立相关的安全标准;其次,银行也可以积极参与数字钱包计划,与电信公司或其他非银行机构进行合作;再次,如果银行缺乏扮演推动者所需的投入,但又不想被沦为局外人,银行还可以成为“被动的参与者”;最后,有些银行不太满足于在移动钱包合作项目中扮演电信运营商及其他服务提供商的合作伙伴的角色,一些银行已经开始提供自己的移动金融产品。
Tybejee指出,银行绝不能忽视移动钱包产品,但银行最终选择哪一种参与形式,要取决于它的规模有多大、有多少资金可以投入其中。
AiteGroup高级分析师AdilMoussa补充说,任何移动钱包项目想取得成功,关键要素之一就是金融机构和电信公司密切合作。在大多数国家,由于监管方面的原因,非银行机构不可能在没有银行的参与下就开展移动钱包的运营,这就保证了银行始终会在移动钱包的合作中扮演重要角色,哪家提供商想在甩开银行的情况下单干都不现实。Isis与大通、第一资本和巴克莱的合作就表明,移动运营商愿意在移动钱包方面与金融机构进行合作,以期分得一杯羹。
链接
安全问题成为移动支付大难题
虽然,谷歌试图让它的移动钱包用户相信,移动技术比现金和信用卡更安全。但是,近来谷歌服务因黑客攻击暴露出的安全隐患仍然让使用者难以安心。
据了解,2011年全球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已经达到2400亿美元,但是,从目前暴露出来的安全问题来看,移动支付安全让人担忧。有数据显示,在未选择移动支付的美国居民中,有64%的受访者认为移动支付不安全,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美国居民选择移动支付的最大障碍。
目前市面现有的支持移动支付功能的手机,对潜在的安全防范措施方面仍有不足之处。一方面,移动智能终端病毒滋生,终端的无线接入环境存在暴露用户账户信息、签约密码的威胁,这些给移动支付带来极大的安全威胁;另一方面,移动支付全终端方案的安全芯片集成于终端中,存在移动终端厂商设置后获取用户支付信息的风险。由于用户对移动支付安全性还存在质疑,加上用户对移动终端和移动支付的使用习惯尚未完全建立,因此,移动支付在发展完善过程中仍需不断提高相关技术标准,建立良好的用户权益保障体系。
沈建苗 编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