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盆地到谷地 南方丝绸之路的千年美景和大渡河往事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 关键字:盆地,谷地,南方丝绸之路,大渡河
  • 发布时间:2012-05-17 10:24

  两千多年前,汉帝国仅凭借人力在西南群山中打通了南方丝绸之路,迎来了一段不朽的贸易传奇。今天,人类文明产生的力量再一次在这段道路上,奏响了浩大工程的进行曲。

  两千年之后,人类再次在西南群山中延续了大山与文明的约会:雅西高速的“西南第一长隧道”从大相岭穿过,将南方丝绸之路与茶马古道的千年传奇背在了肩上,而青杠咀、观音岩和苏村坝3座特大桥,则让大渡河天险成通途,历史成回忆……

  南边日出北边雨

  大相岭分开的两重天

  过了荥经,雅西线迎来了一座雄伟的山脉:大相岭。

  大相岭海拔有3388米,又叫泥巴山,《山海经》称它为崃山,《华阳国志》记录它为长岭。它是汉源和荥经的界山,大渡河与青衣江的分水岭,也是四川盆地和西昌谷地的天然屏障。

  当地老人辜玉清说,这里是诸葛亮打过仗的地方,古迹很多。相传三国后期,南王孟获起兵抗蜀,蜀汉丞相诸葛亮率军南征,将孟获七擒七纵,平息了战事。据说这大相岭便是诸葛亮首擒孟获之地。

  而翻阅资料后笔者发现,实际上乡民口中传了千百年的故事,是一个传说演绎的“误会”--据《雅安史迹名胜探实》记载,此山自古以来为通往云南和西藏的交通要道,诸葛亮南征并没有经过这里,而是以后居住在当地的居民不堪盗匪横行,将对太平生活的希望寄托于似神的诸葛丞相,故而就传出了“大相岭上丞相过”的演绎。

  在大相岭,不得不看的是相岭古道,它是翻越大相岭的唯一通道,它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南方丝绸之路”。明代文人杨慎被贬云南,也曾由相岭古道入滇,并留下“九折刺史坂,七擒孟获桥”的著名诗句。

  关于大相岭的险峻,历史是这样描写的:西汉王阳入蜀为益州(四川旧称)刺史,见大相邻山道危险,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能轻易冒险为由,辞官而回,留下一个“王阳畏途”的故事。不过,我们的向导,雅西线汉源段工作人员指着这崇山峻岭笑着说,山岭吓退了王阳,却没有阻止雅西高速从这里穿山而过。3月的大相岭,山峰上仍留有许多雪白晶莹的积雪,大雾也随山风游走。而就在这茫茫之中,工人们仍在抓紧工作,为4月底高速公路通车抢工期。

  资料显示,大相岭泥巴山隧道是西南地区在建的第一长隧,也是我国在建埋深最大的隧道,修建难度极大。一位隧道工程师告诉笔者,工程需要穿越15条大断层,自然地理条件极为恶劣。“这个山岭的地下水丰富,基本上除了瓦斯之外,什么集高压涌突水、大变形、断层、岩爆等地质灾害,全都遭到过……”

  我们的采访车穿过大相岭隧道后,天空变得晴朗开阔,与山另一边阴暗的天空形成鲜明对比。路段负责人说,就像二郎山一样,大相岭也是两个天空的分界线。“现在相岭古道上,有个垭口叫草鞋坪。之所以叫草鞋坪,是因为荥经那边湿润,而汉源这边干燥,往来的背夫们到此都会停下来换双草鞋,因此而得名……”

  茶马汉源

  千年古道的兴衰史

  翻过了大相岭,就是汉源境内,这里有着与山那边不同的地域文化。

  在远古青铜时代,大相岭南麓生活着笮人,北麓居住着来自北方的邛人。邛人追随着自己的首领南下定居雅安,他们的首领,是古蜀王国赫赫有名的国君杜宇。于是,古蜀文明灿烂的青铜光辉照耀在了大相岭上,并在这条山脉两侧留下了众多遗存。

  汉源县出土的为数众多的青铜器,横贯春秋战国。其中的“成都矛”等珍贵文物,至今仍然闪烁着青铜文明时代的余辉。而在这里,最为著名的当属那条有着千年历史的茶马古道。

  采访车在流沙河大桥旁的观景台停留,我们走上那古老的山道拍摄。山脚下的老街和客店,青石板上印出的拐子窝,以及那条曾经贯穿整座山峦的古道,在讲述着关于这座大山的另一个传奇--声名显赫的茶马古道,干线必须要穿过汉源,这里险恶的山势,让曾经穿梭在茶马古道上的背夫们心惊。

  古人独具匠心的巧妙构思,被牢牢凝固在古道上。在那个年代,由于运输量的巨大和运程的遥远,汉源农村涌现了很多马帮(俗称马脚子),同时大批以人力背运的背夫运输群体也应运而生(俗称背二哥)。他们凭借原始简单的运输工具和一身力气,怀着“东方不亮西方亮、西方不亮打远仗”的美好希望,背茶包进打箭炉(康定),奔波于茶马古道上养家糊口,境遇犹如河北、山东人“闯关东”、西北人“走西口”……

  年近八旬的老人王甫其,当年就是茶马古道上的背夫。回忆起古道的艰险,老人心有余悸,他感叹说:“草鞋坪上常死人,九折坂上风如刀。”

  值得一提的,还有雅西线汉源段路旁的动植物--不仅人类文明在这里留下了厚重遗存,大自然也在这里孕育了生态天堂。

  如珙桐,这个远古冰川时期留下的幸存者,仅在我国尚有少量分布,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而在汉源,这里道路两旁,山脊溪边,随处可见那笔直的“植物化石”。每年四五月间,漫山遍野的珙桐鲜花盛开,北坡上的密林中,便有无数“鸽子花(当地人对珙桐的称呼)”随着山风上下翻飞;再如那被当地人称为“怪鸟”的珍稀动物猫头鹰。雅安方志办编撰的《雅安地区自然地理志》上载,雅安各区县多有猫头鹰分布,汉源县即是其主要栖息地之一……

  大渡河上的悬崖奇观

  安顺场边叹翼王

  采访车随雅西线穿过汉源,很快就见到大渡河,以及这里的3座跨大渡河特大桥:青杠嘴特大桥,观音岩特大桥和苏村坝特大桥。站在108国道上的观景台俯拍,10余公里长的雅西线桥梁在山崖绝壁上绵延,3座大桥将山脉相连,过去的大渡河天险,就这样变成了通途。

  不过,历史却提醒我们不能忘记这条河流的曾经,那是一段血腥与辉煌交错的历史。

  这段历史与一个叫做安顺场的地名息息相关。安顺场位于这一段雅西线上的石棉县境内,出石棉县城溯大渡河北上,很快就能见到雄踞在大渡河险岸边上的战略要地。1863年的5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领军队沿着大渡河来到这里,企图征服这条河流,但面对满清四川总督骆秉章的重兵阻击,太平军数次强渡皆因河水湍急、清军火炮猛烈而失利,面对进退不得,伤亡惨重的局面,纵横沙场10多年的一代名将石达开成了笼中困兽,最终全军覆没,其200名部将及2000名士兵全被屠杀于大渡河边,致使流血漂橹,尸塞大渡河……

  与冀王遭遇相反的一段故事,发生在1935年5月,当时,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来到安顺场,蒋介石扬言“要朱、毛成石达开第二”。但是,红军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强渡大渡河成功,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安顺场从此以“翼王悲剧地,红军胜利场”而闻名于世。

  至今,安顺场建有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室,陈列着红军用过的兵器、马灯等实物,还有刘伯承、聂荣臻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题词,供人们追忆当年的片段……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