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下乡隐含的产业链

  除了PC价格外,电脑下乡还涉及到政策、渠道、服务、技术等一系列问题,下乡的路并没有想象中好走,但随着下乡步伐的跟进,电脑下乡背后隐藏的价值链将逐步显现出来。

  让PC厂商期盼已久的“电脑下乡”招标终于在2月19日拉开帷幕。但颇令人失望的是,中标品牌和机型并没有马上公布。电脑作为特殊家电的性质以及各PC厂商对农村市场的期待,让这场“投标”与“中标”的游戏更具可看性,而电脑下乡的进程也将会成为政府、企业、农民长期关注的议题。

  从2月1日起,电脑被列入“家电下乡”的范围,凡是农村居民购买指定型号的电脑,就可以享受政府提供的13%的补贴优惠。而“中标”产品则必须接受政府制定的“游戏规则”—价格在3500元以下,最低配置需要满足“CPU1.2GHz以上、1G内存、120G硬盘、DVD光驱、17寸LCD 显示屏”,同时要有相应的售后服务,包括软硬件维修、农民信息技术培训等。

  曾有人预测,电脑下乡政策的出台有望拉动100亿规模的IT销售,为PC行业贡献5%左右的增量。PC厂商显然已经看到了这个“大有可为”的市场,不同以往的新需求将驱动一场新技术的变革,从而带动一个产业链的发展,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发现市场或者说培育市场。

  农民的电脑需求

  CNNIC在2009年1月公布的一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中国农村网民规模达到8460万人,较2007年增长3190万,增长率超过60%。高速的网民增长率似乎暗示了农村PC市场的巨大潜力,联想、海尔、清华同方等众多国内PC厂商在乡镇已经开始了大规模宣传,他们知道,品牌对于农村市场有着城市无法比拟的号召力。

  “但是,电脑下乡最大的障碍在于农民本身的知识水平不够,对电脑的认识和应用不足”,IDC高级分析师王吉平对本刊记者说道。因此,启发农民对电脑的认识和应用才是PC厂商电脑下乡的当务之急。返乡热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激发了农村市场对电脑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农民希望通过电脑来了解外界、教育子女或者提高自身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有需求就会有市场。

  与几年前联想、海尔甚至惠普推出的“农村电脑”不同,本次“下乡”的电脑打破了“低价格=低配置”的等式,大大刺激了农民购买电脑的积极性。但是,有些农村地区住户分散,运营商都还没有来得及渗入,这些市场该怎么开垦?

  “本次电脑下乡应该针对那些经济发展较好,宽带布局相对完善的地区”,王吉平说,“渠道建设对于电脑下乡的过程至关重要”。目前,电脑下乡的渠道主要有二,一个是厂商主导,通过以往对农村市场的商业布局或者和运营商捆绑销售来开拓农村市场,比如说联想和惠普。清华同方更是把下乡电脑的广告和“体验店”做到了火车上,以使其品牌和服务随着铁路下沉到五、六级市场;另一方面则是当地政府牵头,联合PC厂商和当地运营商推动电脑下乡活动,譬如山东省信息产业厅联合海尔电脑、山东联通、微软、英特尔等山东农村信息化联盟成员,通过信息化培训拉动农村消费。

  但不论电脑下乡的方式如何,运营商都是绕不过的“坎儿”,高额的宽带资费或许成为农民面对电脑踌躇不前的又一因素。按照长尾理论的观点,只要存储和流通的渠道足够大,非主流市场的总体份额可以和主流市场相匹敌甚至更大。作为电脑下乡链条上不可或缺的运营商们,面对农村广袤的市场,他们准备好了吗?

  农村PC市场将偏离摩尔定律?

  英特尔创始人之一的戈登·摩尔曾有过这样的言论:计算机工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发展中国家是增长最快的市场。如果把这句话放在中国国内,中国的农村地区将是增长高地。那么,被英特尔视为“准则”的摩尔定律会继续在中国农村这个极端特殊的市场重演还是被这个市场的特殊性所边缘化呢?

  “Wintel”是PC市场上最为普遍的应用模式,也就是说摩尔定律和软件(包括操作系统)的升级是推动PC产业向前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也是决定PC成本的重要因素。根据参与电脑下乡竞标的21个品牌所提供的竞标产品来看,它们基本上使用的是更具性价比的英特尔赛扬或者AMD处理器产品和DOS操作系统。这是符合农村PC市场的发展现状的。然而,随着电脑下乡的落实,农民对与电脑的了解会越来越多,其对电脑的要求必然会逐步上升。但在农村完成城市化之前,农民的平均购买力始终低于一般城市,他们需要能与城市信息化对接的更具性价比和实用性的产品。

  因此,上游厂商要推出针对农村市场的产品,将不能只在速度和性能上做文章,而要以农民特殊的应用为根本,推出更具实用性的产品。可以预见,农村市场将偏离摩尔定律,以应用创新为出发点,推动PC功能的多元化发展。对于PC厂商而言,对应用进行创新、启发农民对于电脑的多重应用,将使其在农村市场的竞争中占有更大的优势。而软件和内容提供商们则可利用操作简单、有针对性的产品或服务在农村市场找到新蓝海。

  在应用创新的带动下,一条包括硬件、软件、外设、内容服务、解决方案等多方面内容的产业链将逐步呈现在人们面前。

  若隐若现的链条

  正如分析师或者媒体在农村IT市场调查报告所指出的那样,电脑下乡涉及到国家政策、PC厂商、网络服务供应商、农民信息技术培训等一系列问题,归根到底考验的将是电脑下乡的执行力。这个执行力包含的将不仅仅是PC厂商的产品设计和渠道建设,更重要的是适应农村市场的整体解决方案下乡。

  目前,新农村建设已成了政府的重要工作,政府为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发展的4万亿投资将有很大一部分被用于新农村建设上。那么,与电脑下乡配套的网络运营商布线、上网资费、软件设计、内容服务商的内容提供和农民工信息技术培训的成本在产业链形成之前将应由包括政府在内的各方共同承担。

  电脑下乡好比一项投资,投资前期是无法取得立竿见影的收益的。但好的项目永远值得持续投入,电脑下乡进而带动的信息技术平台和服务的下乡将遵循城市的发展道路,可以逐步让信息技术渗入到农民的生产、生活、教育、医疗等方方面面。如果鉴于城市的发展先例,农村将会少走弯路。而要这条价值链全面运作起来,清华同方副总裁李健航乐观的认为“最多只要两年”。

  本刊记者 武佳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