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机遇与挑战并存

  • 来源:经理人
  • 关键字:中国经济
  • 发布时间:2012-12-28 14:22

  未来5年中国经济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

  战略机遇期主要是由中国阶段性发展的特征决定的,可以概括为“四个化”,即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中国经济工业化不断推进,城市化不断扩张,市场化不断完善,国际化不断拓展。

  “四个化”决定战略机遇期

  首先是工业化,中国经济之所以产生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得益于工业化神话般的发展。全世界的经济学家有一点共识:中国工业化现在处于中期,差距就是潜力,它还会强劲有力地支撑经济发展。

  改造和提升现有制造业加上扶持新兴战略性产业,把这两大部署放到工业化中期这个状态下,未来5年中国工业化会强有力地支撑中国经济增长。

  第二是城市化,中国的城市化率从1978年的17%到现在的51%,但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们的目标就是在未来5年,每年城市化率要增长一个百分点左右,上千万人从农村流入城市,强有力地支撑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国很多问题都要通过城市化来解决,解决中国农民问题根本出路是城市化。工业化创造供给,城市化创造需求,中国宏观经济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始终是需求不足,就是因为创造需求的城市化的发展速度滞后于工业化。

  第三是市场化,中国经济为什么充满生机和活力,是因为按照邓小平理论选择了市场经济。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完善市场经济机制,使市场配置资源发挥最重要的作用,进一步充满生机和活力。

  第四是国际化,它使中国经济能够不断拓展新的增长空间。中国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最担心受冲击的是汽车工业,实际上加入世贸组织那一年产量才200万辆,现在发展到1800万辆,不但没有被击垮,反而不断拓展新的增长空间。

  工业化会为中国经济创造强大的供给,城市化为中国经济创造旺盛的需求,市场化使整个经济充满活力,国际化又能够为经济不断拓展新的增长空间。从这个角度来说,未来的5年是一个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期。

  面临多重矛盾与挑战

  另外一方面,中国经济现在也面临着深层次的诸多矛盾和挑战,比如经济结构问题、增长方式问题。如果我们从生产力角度分析,三大产业中,第一产业极其薄弱,第二产业大而不强,第三产业比重过低。中国经济出现不平衡、不协调,更多是依赖出口和投资来拉动经济,消费对整个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远不足。现在中国经济出现连续7个季度下行,根本上来说,就是这种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造成的。

  另外从要素投入来看,过去长时间主要还是靠大量物质投入来支撑经济增长,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这种状态显然不可持续。中国经济诸多矛盾都在凸显,人口老龄化、收入差距过大、社会保障不健全等,充满挑战。从这个角度来说,未来5年要有忧患意识。

  国内外一些学者用数学模型来分析中国经济,把人口红利、资源要素、环境等作为一个参数放到模型里去,然后得出中国经济将告别辉煌的结论。这个模型值得我们去思考,但我不赞成这个结论,因为有一个重要参数没放进模型中,就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30多年的增长,我们把改革开放作为未来中国经济根本动力的话,中国经济将再创辉煌

  姚景源 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现任国务院参事室研究员、中国统计学会副会长,对中国流通体制改革、对外经济贸易、三农问题、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分析等方面有较深的研究。

  文/ 姚景源 国务院参事室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