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问题的世界扫描

  肥胖已经成为全球性的、严重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统计结果表明,全球目前至少有10亿成年人超重,3亿人肥胖,除美国、英国、德国这些传统“胖国”,亚洲、非洲一些国家肥胖人数也在猛增。

  欧洲几乎半数人口超重?

  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行的第15届欧洲肥胖大会的专家指出,统计显示,欧洲几乎半数人口超重,男性中10%到20%的人肥胖。欧洲估计有约1100万人重度肥胖,英国是欧洲儿童肥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超重儿童约占30%。东欧国家的肥胖儿童比例也在持续上升。

  德国已成为欧盟“首胖”

  国际肥胖症研究协会即将公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喜欢喝啤酒、在面包上涂奶油的德国人,不论男女,体重超重的比例在欧盟国家中最高。德国有53%的男性体重超重,22%的男性患有肥胖症,女性体重超重的比例也超过一半。德国首次超过捷克和英国跃居全欧盟胖人最多的国家。

  世界卫生组织的营养专家布兰柯说,60%的德国人运动量不足,每日需要的能量中高达35%来自脂肪,高于建议最高量的30%。德国儿童的肥胖问题也日益严重。德国国家卫生机构柯赫研究所的专家库特说,很多小孩整天坐在电脑和电视机前,近17%的7岁到10岁的儿童超重,11岁到13岁的超重儿童占20%,随着年龄的增大,儿童超重的比例还会上升。

  英国将成胖子比例最高国

  一项由英国政府资助的最新调查报告说,不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正在使肥胖症在英国快速蔓延。到2032年,英国一半以上的人将是胖子。该报告预测,届时,死于糖尿病、中风、心脏病和癌症的人数,将创下历史纪录。

  这份报告说,除非人们的生活习惯发生改变,否则英国国民医疗服务系统(NHS)为治理与肥胖有关的疾病而支出的成本将大幅上升,目前这项成本已经达到了20亿英镑。患有II型糖尿病的人数将上升到目前(190万人)的10倍,导致更多的人中风、得心脏病或失明。届时,英国将超过美国成为胖子比例最高的国家。目前美国约三分之一的人属于肥胖,超重者人数更多。

  美国人食量增加腰围变粗

  美国一所大学日前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与20年前相比,美国人如今吃得更多。人们腰围变粗与餐碟尺寸变大和食物分量增加有关。

  通过对比发现,在吃早餐时,2003年的学生比1984年的学生多食用了20%的脆玉米片和牛奶。而从盘碟尺寸来看,2003年装橙汁的杯子尺寸比20年前大了40%,这会使饮用者多摄入50卡路里的热量。如果一个人每天都这样喝的话,那么一年以后他将增重5磅。另外,2003年学生的午餐和晚餐食用量也增多了,他们吃的水果沙拉分量比20年前多了50%。其他研究发现,提供的食物越多,人们吃得就越多。用大尺寸盘碟就餐时,人们会吃得更多。美国一项调查发现,上世纪90年代餐饮业使用的盘子标准尺寸从10英寸增加到12英寸,这使所盛的食物分量增加了25%。

  日本年轻人出现健康隐忧

  日本是世界上人均寿命最长的国家,许多专家认为这和日本人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关。但就在专家们倡导日本饮食方式的同时,许多日本年轻人却逐渐“背叛”了祖辈相传的传统饮食,成了麦当劳等“洋快餐”的忠实顾客。这些洋快餐,给日本带来了诸多健康隐忧。

  日本人一向饮食清淡,蔬菜、海产是他们长寿的秘诀。但由于生活节奏很快,因此在许多方便快捷的西式快餐进入日本后,日本青少年越来越多地被这些洋快餐吸引。麦当劳曾经在日本创造过4天卖出1700万个巨无霸汉堡的纪录。对于仅有1.28亿人的日本来说,相当于短短几天之内,每不到10个日本人中,就有一人吃过巨无霸汉堡。根据一些店面反映,巨无霸在日本差点脱销,许多店面需要紧急调运才能保证供货。日本厚生劳动省指出,日本已有2300万人超重。目前受到快餐导致的肥胖影响最多的是日本的工薪阶层。

  非洲贫困和肥胖双重负荷

  在非洲,虽然饥饿和营养不良等仍是不少国家急需解决的问题,但日趋升温的肥胖问题也开始引人关注。有专家指出,“非洲人从营养不良直接进入了营养过剩”。现在有超过三分之一的非洲女性和四分之一的非洲男性都属于肥胖人群。而导致非洲人肥胖的主要原因,就是新的生活方式和“以胖为美”的传统理念。非洲人爱吃的传统食品,玉米粉和白面包等都含有很多淀粉。同时,非洲人又习惯吃甜食,喝咖啡或饮茶的时候一定会加三匙糖。按照传统观念,非洲人“以胖为美”,拒绝吃食物是很不礼貌的事情。

  一个人越胖,就代表他越富有、越成功、越幸福。女孩子胖则说明丈夫有能力养家,是很令人羡慕和光荣的事情。

  肥胖儿童将先于父母去世

  在澳大利亚悉尼举办的第10届世界肥胖大会上,医学专家认为,儿童肥胖或超重问题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变得如此严重,将来可能会有数百万计的儿童因为肥胖而比他们的父母先去世。专家认为,肥胖是一个社会问题,对女性心理构成威胁;肥胖同样是个医学问题,可能将缩短未来几代人的寿命;而且它还是一个全球不得不面对的严重经济问题。治疗与肥胖有关的疾病,全球范围内的支出不可估量,估计仅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等国家每年就要花费数十亿美元。

  香港儿童肥胖率居东亚第一

  香港浸会大学体育系副教授刘永松说:“香港学童肥胖问题愈趋严重,儿童肥胖比率已达18.4%,成为东亚区之冠,预计不久将来更会‘超英赶美’,两年后比率将逾两成。”

  据《香港明报》报道,刘永松指出,根据前不久韩国举行的“第四届亚太区肥胖学术会议”资料,中国香港肥胖学童比率达18.4%,较中国台湾、韩国、日本、新加坡及中国内地乡村高,撇除生活文化偏向西方的澳洲,香港已成为亚太儿童肥胖问题最严重地区,估计不出两年,比率更突破两成,直迫英、美等胖童比例最高的国家。

  体育系又检讨香港过去20年处理胖童问题方针,发现长期忽视胖童问题,初期只尝试透过医疗及营养学层面解决,但不成功,1999年引入运动科学,让胖童养成持续运动习惯,才稍有起色,但仍未能阻止问题恶化。刘永松建议特区政府参考新加坡及韩国等成功例子制订《体育法》,规定中小学每周须为学生提供一定堂数的体育课,并透过教育老师及家长以身作则,协助儿童养成常运动的习惯。

  上海肥胖男人多为“苹果型”?

  在四个上海人中平均就有一个不是超重,就是肥胖。其中,有一半超重或肥胖属于不良性肥胖,可能引发“三高症”、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甚至诱发中风,需尽快减肥。记者日前从在沪举行的“东方人肥胖特点”论坛上获悉,和西方人多见“生梨型”的全身性肥胖者相比,以大肚子为特征的“苹果型”东方男性,其危险性更大,更易引发各种疾病。专家呼吁,减肥需从减肚子、缩腰身开始。

  据统计,在1982年,平均每100位上海人中,有10人超重或肥胖;到2006年,平均每100位上海人中,就有26人超重或肥胖。由于肥胖引起的代谢综合征也明显增加,如糖尿病就增加了5至7倍。

  (选自新华网2008年4月8日《全球肥胖问题加剧中国恶化趋势惊人》)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