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信念的地方就有奇迹存在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 关键字:李安,少年派,奥斯卡
  • 发布时间:2013-04-18 10:41

  近期,华人导演李安又以《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第三次拿到了奥斯卡大奖。他拿奖拿到手软,更让国内的导演泛酸。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但中国电影在世界文化市场上仅占4%的份额。国产电影不仅与奥斯卡无缘,在以柏林、戛纳、威尼斯三大电影节为代表的世界级电影节上,也很少看到中国电影导演的身影。

  为什么李安的电影就能让西方人接受和喜欢?也许可以从李安电影所讲的故事中寻找到答案。

  你更相信哪个故事

  一个叫“派”的印度男孩遇到海难,他和一匹斑马、一条鬣狗,一只黑猩猩和一只孟加拉虎,共同上了一条救生船,在接下来的三天里,鬣狗咬死了斑马和猩猩,老虎咬死了鬣狗。派虽然有机会杀死老虎,他却最终选择与它一起漂流,而且要想尽办法来喂饱老虎。就这样,派和一只老虎在茫茫大海上漂流了227天之后,幸存了下来。

  派登岸之后,因为日本船厂的调查员并不相信派和老虎的故事,派又编造了第二个故事:

  救生艇上并没有动物,只有一个厨子、一个断了腿的水手、派和他的母亲。厨子杀害并吃掉了水手,然后又杀死了母亲,派忍无可忍,同样地杀害并吃掉了厨子,才终于活了下来。

  电影的原著是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的:1884年,Mignonette号沉没,4个人被困在南大西洋,除了3名船员,还有一个名叫理查德·帕克的17岁男仆。在茫茫的海上漂流中,3名成年船员杀死了17岁的男孩,分食了他的肉,因此得以生还。

  事实很残酷,但这就是事实。加拿大作家扬·马特尔,因为看到这个新闻报道,得到启发,创作了《少年派的传奇漂流》,并用被杀男孩的名字理查德·帕克为小说中的老虎命名。

  电影的观影热潮之后,很多自作聪明的中国观众和影评人也用各种理论得出结论,电影中第二个故事才是真实的。这意味着,他们也只相信第二个故事。

  电影即将结束时,派问来访的作家,“你相信哪个故事?”作家思考了一下说,相信第一个,派说,“你选择了上帝。”

  这是一个关于信念的故事,如果你相信精神的力量,就选择相信前一个故事,如果你更相信本能的力量,就选择后一个故事。

  关于这两个故事的真与假,或者更相信哪一个,李安从来没有在任何场合做过解释。但是他在奥斯卡颁奖礼上发表获奖感言时说:“谢谢你们相信这个故事!”也就是说,他其实倾向于第一个故事。

  李安的电影,一直强调有信念的地方就有奇迹存在。但他从不回避残酷的事实,不做廉价的说教。

  信念杀手

  兰溪:国产电影一直被批评为内容空泛,价值观混乱,从国内观众对《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观后反应来看,缺乏信念是国人的通病。

  愚子:讲一个“信念杀手”的故事吧。

  很久很久以前,在波斯湾的小国里有一个钻石商人。同行们因为嫉妒,决定除掉他,于是找到了当地最有名的一个杀手,要求杀手不能使用暴力,要让钻石商自行死去,由于赏额很大,杀手答应了。不久,杀手拿着一张藏宝图找到了商人,约他一起去沙漠掘宝,贪心的商人高兴地答应了。他们带着两头骆驼还有很多水和肉脯向沙漠深处行进。走到一半时,遭遇了风沙,迷了路,最后只剩下一壶水了。他们饥渴难忍,濒临死亡,为了生存,他们商量把那一壶水先留着,到最后时刻再喝。他们走啊走,心中想的就是那一壶淡水在口渴时还可以喝。这样,他们竟然奇迹般地活到了第3天。当杀手知道绿洲快到了,就故意把那一壶水弄洒。商人一看最后的一壶水都没有了,彻底绝望,很快就死掉了。杀手很快到达了绿洲,他把商人的尸体运回了城中,并获得了千两黄金。

  当人由信念支撑时,往往能超越生命的极限;当信念丧失时,就轰然倒塌,杀手非常懂得人性。反过来看,我们的很多导演对人性还缺乏了解。

  兰溪:你认为李安电影中的哪个故事是真的?

  愚子:电影的高妙之处,就是不回答这个问题,让观众自己找答案。一个好的作品,是多维度的,没有固定答案的。很多国产电影难登大雅之堂,就是因为过于简单。派所到的食人岛,上面有很多狐獴,这种动物只生活在地球上最炎热,最干旱的沙漠。怎么可能出现在大海中呢?第一个故事也为第二个故事处处埋下伏笔,这些元素都是在暗示真与假的问题。亦真亦假,虚与实交替,全看你怎么想。他只是用一个故事来表现人性。

  信仰与理性的平衡

  兰溪:有人说,李安电影制胜的关键就是不断寻找人性的共通内涵。问题是,为什么我们国家花了那么多钱去推广和宣传我们的文化,西方人不愿接受,而李安电影对东方文化的阐释,西方人却可以看懂和喜欢?

  愚子:无论电影拍摄技巧如何先进,一部电影若缺少思想厚度与深度,便失去了魅力。李安在《少年派》中通过炫丽的视觉奇观,向观众展现了信仰与理性、宗教与科学、人性与兽性等人类错综复杂的思维情感。这种中庸一体不二的典型东方式的思维,令全球观众着迷。我在国外生活了20多年,对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有点了解。我们容易陷入好与坏,善与恶的二元对立思维,而人性是非常复杂的,不是简单的红与黑的问题。例如,人与老虎之间肯定不是朋友,但也并不一定是死敌,可以是相生相克,相互依存。信仰和本能,上帝和老虎之间,可以争斗,也可以 “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

  李安传统文化素养深厚,对这一点非常清楚。以少年派中信仰与理性的平衡为例,少年派的信仰很多,印度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感兴趣。所以,他们在移民前的晚餐上有一次谈话,点出了整个电影的核心问题。派的父亲说:“如果你同时信仰三个宗教,那等于什么都没信。与其如此,不如选择相信理性,相信科学……”而母亲则说:“科学是解决了宗教几千年都没有解决的问题,但是对人类的内心却没有帮助。”实际上是在暗示理性和信仰的不同功能,前者解决现实问题,后者解决心灵问题。派紧跟着说,“我决定去受洗。”他选择了后者。平时你可以高谈阔论科学或者理性,但是在生死面前,这些都帮不上忙,还是需要信仰的力量。

  电影中,印度这个民族是作为信仰的代表,而日本这个民族偏重于理性(沉船事故的调查员是日本人,他们不相信第一个故事)。那个美国作家选择相信第一个故事,也是跟着上帝走的。

  李安可贵的是,并不是只讲一个信仰的故事,而是讲出人性的复杂。完全是理性,或者完全是信仰,人都没有办法存活。在现代社会中如何调和理性和信仰的关系,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派非常懂得在理性与信仰之间平衡,因为太偏向哪一端,都难在海上幸存。

  漂在海上的时候,派看说明书学会了如何在海上漂流、如何钓鱼、如何驯虎,才能生存下来。但信仰帮助了派克服海上风暴这样极度恐慌的情况。他先祈祷上帝,获得生存下去的勇气;捕鱼时,只能把鱼看成是毗湿奴的化身,然后就可以 “心安理得”地吃鱼以求生存。信哪个宗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能给我们活下去的精神力量。

  文|兰溪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