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令问题被掩盖真相

  • 来源:互联网周刊
  • 关键字:微信收费,OTT
  • 发布时间:2013-04-28 16:48

  微信收费争议事件的焦点在于运营商所谓的信令风暴问题。即:OTT业务对于信令信道造成的额外压力,直接威胁到网络运行质量,严重时会带来断网这样的严重事故,影响运营商传统的短信、语音业务。

  关于信令风暴产生的具体原因,一个比较详细的解释是:随着智能终端的增加,使用Push Mail、微博、IM、SNS、浏览网页、下载软件、视频点播等应用的终端不断增加,导致现网用户的话务模型偏离网络初期设计的话务模型,网络设计配置的各项资源无法支撑现网话务模型对应的信令负荷,引发网络拥塞甚至雪崩效应,导致网络不可用。

  不过,国内知名电信专家侯自强直接向记者表示,信令风暴问题,现在被运营商出于自身商业利益的考虑极为夸大,技术、设备上进行针对性的优化改进就能解决,而且相关成本投入并不算高。

  对于信令风暴问题,其实中国移动等电信运营商早有预见和部署。

  信令问题并非症结

  2006年7月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上交的一份《中国移动信令网演进研究》报告中称:中国移动的信令网HSTP之间,信令负荷持续增加,1/4省达到设备终极容量,需要升级TDM信令网,或者引入IP STP。中国移动现网采用TDM承载方式的七号信令网覆盖全网,随着各业务网络对信令网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信令网IP化承载技术的成熟,信令网向IP化改造将逐渐提上日程。

  在这份报告中,中国移动把IMS多媒体通讯系统(如飞信业务)作为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而信令技术发展趋势是IP化:引入IP信令网。长远来看,在后IMS时期,实现信令IP化后,不需要信令网,信令承载IP化,信令本身IP化。

  报告中在对TDM扩容方案和引入IP信令网方案的对比中,还提到,引入IP信令网,未来信令量越大,成本优势越大。报告中最后建议,在2007年积极推动IP信令网的成熟。事实上,3G就主要是采用IP承载方式。

  因而,面对传统电信业务本身的激增和移动互联网兴起带来的双重压力,中国移动目前对传统2G、2.5G下TDM信令网的改造升级进度,直接关系到向3G、4G过度时期网络的稳定。毕竟,相比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的2G/2.5G用户群更为庞大,而投资上千亿元建设TD网络、耗巨资补贴TD手机,结果又是TD数据业务收入很低,仅仅发挥了分流一小部分话音流量的作用。(其实2010年,便有这样一个不了了之的传闻,中国移动要求腾讯额外为手机QQ占用的移动通讯资源付费:可以以信令费的方式支付,也可以从包月付费方式改为短信付费方式。)

  当然,另一种说法是,传统 3G 网络更多关注大流量数据传输解决方案,但3G实际流量模型与当初设想大不相符,主流互联网应用为实现永久在线,采用UE向服务器频繁发心跳模式,信令流量大超预期呈几何级增长,3GPP目前也没有定义完整成熟的标准来支撑 MBB 应用层永久在线机制。更有专家称,在4G标准完善过程中也曾讨论过小流量常在线的问题,但最终并未针对这一问题做出根本性改变,依然会受到信令风暴的冲击——业界人士吴鹰则表示:4G成本是3G的1/3,速率是3G的10倍。4G时代将不存在信令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业界有关信令问题尤其是微信、QQ等小流量移动数据业务的网络优化方法、智能管控和流量经营等方面已经有诸多研究成果。

  华为、中兴等电信设备厂商近几年便在致力于解决信令风暴问题,比如华为的解决方案,能优化智能终端信令流程,大幅减少信令流量;优化设备提升RNC和NodeB的信令处理能力;规划Micro微基站,吸收热点信令和话务;通过网优专业服务确保信令风暴方案成功部署。

  而中兴通讯的一体化信令风暴解决方案,通过网络信令模型的实时监控和主动通知,实现信令风暴提前预警,让移动网络运营商在应对信令风暴占据时间主动;并提供定制化的信令风暴优化解决方案,减轻信令风暴的影响,最终帮助移动宽带网络运营商避免信令风暴后知后觉并形成危害。

  新加坡运营商Starhub早年的处境和如今国内运营商面临的困扰如出一辙,数据业务发展迅速,移动网络信令负荷进入高负载状态。Starhub在采用了华为的智能终端信令风暴解决方案后,第一阶段实际测试结果显示,一个多月时间,约4万部iPhone信令数量就下降了72.4%。

  基础设施投入谁买单

  目前而言肯定的是,收费本身并不能解决信令问题,电信运营商需要技术改造升级和持续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微信收费争议的实质其实也就在于,用户或者OTT民营企业是否需要为这笔投资买单。

  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去分析。第一,运营商从数据业务流量增长上获得的收入,能否抵消信令上的投资?这点已经被相关电信人士所否定。

  记者从上述《中国移动信令网演进研究》报告中看到,对于传统的TDM信令网改造,IP域省内信令采用直连疏通,如果省际信令负荷翻1倍,相应成本投入约为6亿元。当然,现在的情况应该要比当时设想的更为复杂。

  根本问题在于,是否有一个客观的评估标准,让真实的信令网升级成本透明化?即便最终事实情况需要让OTT民营企业做出补偿,也需要一个公平的机制。即:所收费用是否用于信令网投入、风暴可控时何时终止此项收费。

  事实上,腾讯总裁刘炽平不久前表示,微信在心跳方面已经做了许多优化,相比Facebook、MSN,微信的心跳频率只有前两者的1/4。目前针对2G、2.5G网络的信令占用问题,微信已有多个方案,可以较好地大规模降低“心跳”资源占用和成本,下一步会和运营商继续深入探讨这些技术方案,促其早日实现。

  通信世界网总编刘启诚认为,腾讯自己投入经费解决信令问题,相当于腾讯就微信占用信令向运营商变相交费了。

  第二,如果运营商坚持以成本太高为由延缓信令网改造升级步伐,并提出收费需求,我们是否可以理解为运营商只有自己的OTT业务赚钱,才肯扩展信令网?那政府可视运营商按完全商业企业的原则,而不是按国有企业的原则行事,可以考虑引进竞争,看看引入民营资本竞争后信令的价格水平高,还是独家经营信令费高?

  第三,对于运营商和OTT企业而言,其实共同的利益在于,争取国家在宽带基础设施上更多的投入。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曾剑秋认为,就国家的宽带战略而言,国家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包括资金应该有多元的渠道,有稳定可靠的资金的形式。

  电信基础设施向民间额外收费,让民间集资建设信令网,而不是要求国家投入,拿到国际上说本身就是一件很荒谬的事情——当然,如果国家下一个4万亿依然只投给“铁公鸡”等基础设施,实在拿不出钱来投入宽带建设、需要研究包括向民间收费这样的替代措施和调整机制,相关部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不定高度觉悟的民众会像当年抗美援朝那样,砸锅卖铁去支援国家信息化建设。

  本刊记者 范晓东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