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字当头醉生“借贷梦”

  • 来源:金融理财
  • 关键字:借贷,张福林,高利贷,温州
  • 发布时间:2013-05-15 10:22

  三月,出逃2个多月的张福林、叶挺英夫妇在越南被抓的消息一时间成了温州乃至整个“高利贷王国”的爆炸新闻。在人们感慨唏嘘之时,又不禁回想起几年前更加惨烈的温州立人集团数十亿民间借贷崩盘的事件。曾经被倍受追捧的温州立人教育集团有限公司,从一个民间学校一步步发展为大型集团,之所以成为典例是由于其成长之路中从未向银行贷款,而是依靠了成千人数轮借贷、还息。历经13年,由一所民办高中演变成为一家资产百亿的公司。这也正是温州最为本土、典型的民企成长模式。然而几年后22亿的民间借贷资金链断裂,曾经传奇的帝国也瞬间瓦解。

  民间借贷的发展岂止是在最近几年,其势力掌控的地盘又岂止仅仅在温州。战国时期,放款取息已是一种常见的经济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间借贷随着经济的发展愈发兴旺。中国是典型而传统的“乡土社会”,在传统文化中“家族血缘”意识一直占据重要位置,与其去不熟悉的银行借钱,倒不如从亲戚朋友那拿钱更方便可靠。根深蒂固的历史原因为民间借贷的产生和发展推波助澜。但时至今日,显然还有更多因素在推动着民间借贷的步伐。

  高收益的诱惑

  在紧缩货币政策、加息周期、经济增强又没有明显放缓的情况下,和银行一样做“钱生钱”的生意无疑会吸引企业与个人。它的高利息也无疑会吸引个人投资者以及众多企业主将资金从银行、跌跌不休的股市以及风声鹤唳的楼市中搬出来投入到“放贷”的链条中。同时由于不少银行挤压小企业客户额度保证优质大客户,也迫使很多小企业业主不得不转向民间借贷。

  目前,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又是县以下缺少证券投资,国债也很难买到,并且近年来国家多次降低存、贷款利率,存款利息较低,因而对资金持有者缺乏吸引力。但相比来看,民间借贷则可以获得比金融机构存款更高的收益。将钱存入银行利息太少,投资股票风险太大,投资房地产时间太长,这样看来,放高利贷显然能速度快、风险低地获取高额利润。

  正规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中一直占据着垄断地位,如《银行管理暂行条例》规定,“个人不得设立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不得经营金融业务;非金融机构也不得经营金融业务”。即便如此,在资金需求度高与贷款难的双方矛盾下,民间借贷自然就成了人人皆知的“秘密”,担负起了雪中送炭的“超人”。尽管诸多因素促使民间借贷经久不衰,但是在不断发生的资金链条断裂的事件中,我们还是看到了高利贷这个圈套所暗藏的危机。民间借贷往往容易被骗子利用,经济纠纷的大多数都与民间借贷有关,非法集资、经济诈骗、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常戴着民间借贷的面具出现,最后则总以因贪图高额利息而致血本无归的结局收场。

  贷款方向不均衡

  导致民间借贷发达的最直接原因莫过于在直接融资道路上的一片荆棘。民间借贷总能在人们急需用钱之际一解燃眉之急。本应承担起雪中送炭角色的银行等机构贷款,却因程序复杂等诸多原因拒人门外。

  无论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地区或者一个行业,要发展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然而现实中资金的利用率并不高,呆、坏账所占比例较大。一些企业拿着不少的贷款却没有充分利用,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农村经济的发展却只能依赖有限的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难以满足资金需求。

  硅谷银行董事长魏高思曾说,“为新型企业提供贷款服务的障碍一部分来源于商业银行,一部分来自于资本市场。中国目前在贷款方面的很多管理机制都是倾向于国有企业和房地产企业,商业银行也不愿承担创新型企业早期融资的风险。”而对于乡镇农村而言,想要贷款创业,更是难上加难。

  尽管新银行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老银行又紧握时代脉搏不断改革。但所提供的金融服务始终在城市中的优质客户。作为唯一向农村发放贷款的农业银行,却由于门槛高,农民贷款难而收效甚微。就连农村信用社,贷款的90%左右也集中在乡镇企业。农民对经济的渴望并不比城市人少,而强烈的贷款需求与无处借贷之间形成的冲突,必然促使民间借贷发展旺盛。严重的资金不平衡导致了民间借贷的快速膨胀。

  程序杂门槛高

  近年来县域金融机构存贷差在不断增大,贷款负增长的现象时有发生,致使本应在市场中大显身手的不少资金却在银行中沉淀下来。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制改革,信贷权限上收,对中小企业、个体户发放贷款慎之又慎。为了规避金融风险,金融机构大都严格贷款发放,使许多人难以取得充足、及时的贷款。

  八零后小李作为新一代农民工,在经历了两年的北漂打工后,还是决定回老家。像他这样在外闯后终于要回老家求安定生活的年轻农民工不在少数。而不同的是小李是要创业。准备在老家包下一片地种果树,但由于资金问题,他首选向银行贷款。首先需要向所在地的劳动保障工作机构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相关资料和证件,然后由该机构负责人对小李的资格条件、诚信情况、经营场所项目、市场前景、个人创业能力等进行多方面调查。初审合格则出具推荐意见上报担保机构。如此繁杂的程序,仅听来就已经让人望而却步。

  银行本应在急需资金的客户与市场间充当桥梁,然而现在却成了一堵墙,由于复杂的贷款程序以及高要求的打款门槛,致使墙外的客户碰不到墙里大量闲置的资金。金融机构贷款手续复杂,一笔贷款需要经过调查、担保(抵押、质押)、审批等多个环节。此外,作为小企业、个体户、农户,其资信程度必然不高,没有足够的财产作抵押,又缺少有实力的担保人,所以很难达到银行的贷款条件。长此以往,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等向银行贷款的积极性必然受到抑制。不满足银行贷款要求但又急需贷款的个人(主要是农户)、私营企业、集体企业难道就此止步不再发展?

  2003年以来,国家扩大了贷款利率浮动幅度,银行贷款利率与民间借贷利率的差距缩小,不少农民和个体工商户更倾向于民间借贷。并且民间借贷手续简便、操作灵活、方便快捷适合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之间的资金调剂。因而民间借贷无疑成了最佳的贷款方式。

  本刊记者 时文|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