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唯品会

  唯品会拿什么应对群仿带来的冲击?

  一年时间里,股价从最低值4.26美元,一路上扬至30多美元,在中国上市的电商公司中,独树一帜,这种翻盘奇迹的创造者叫唯品会。不仅如此,去年第三、四季度,它还成为中国电商界唯一实现盈利的公司;而它的生意模式看起来也很简单:限时特卖。

  所以,这就不难理解当下中国电商界为何刮起“复制唯品会”的风潮。进入2013年,特卖几乎成了各电商平台疯抢的奶酪。4月初,凡客开始为李宁甩库存; 4月中旬,在第四届中国鞋服行业电子商务峰会上,天猫服装服饰事业部总经理少龙称,2013年天猫将重点打造一个“品牌特卖平台”;到了5月7日,当当的“尾品汇”正式上线。有消息称,京东近期也将推出尾货特卖。

  在中国,模仿似乎从来都不是一种耻辱。在这场复制唯品会的运动中,甚至出现了“照葫芦画瓢”的地方。但不管怎样,中国每年的服装库存市场有几千亿的容量,如奥康电子商务总经理向文滔所言,以唯品会的流量现状和流量增长潜力,对存货的消化能力毕竟有限,所以在这个领域,出现多家平台为品牌商提供服务显而易见。更何况,唯品会已经用实践证明,这个市场可以做到22.3%的毛利率,而京东、当当的毛利率都在20%以下。

  早在2012年的财报中,唯品会就明确指出,随着中国在线折扣品零售市场的迅速增长,会有很多新的竞争对手,倘若不能有效应对竞争,唯品会将面临流失市场份额和用户的风险。

  奥康是唯品会的供应商,向文滔称,“对我们来说,这一类型的渠道,不管是哪家,只要能完成我的(库存清理)目标就可以了”,所以,他们愿意也正在尝试唯品会之外的平台。而唯品会其它的供应商如秋水伊人、COCOON,也对《21CBR》记者表示,愿意尝试更多特卖渠道。

  聚尚网也是一家限时特卖网站,其副总裁易宗元认为,当当、天猫等有流量优势的平台涉足特卖,肯定会对供应商的货源造成分流,进而给唯品会,包括聚尚网都带来影响。

  关键是,唯品会拿什么应对群仿带来的冲击?

  唯品会董事长沈亚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我们做到这个阶段已经比较大了,5000多人都在做这个事情,如果从头开始复制需要时间。对消费者而言,我们已经建立起了品牌效应,还有同品牌商的良好关系也不是新进入者能够立刻建立起来的。”

  截至去年底,唯品会的注册用户达2680万,其中93.2%的订单来自回头客。目前已将5800个品牌纳入其合作方名单。据说,唯品会逆袭之后,一个明显的变化是,之前沈亚要经常去拜访品牌商,谈合作,现在反而是越来越多的品牌商老板去拜访沈亚。在品牌合作方面,唯品会也希望借助拓展独家合作来巩固自己的护城河。不过,目前,这一块的数量尚不足以成为其竞争优势。

  对于线上特卖的火热,向文滔认为,有两个大的背景在支撑:一是,中国处于经济周期的低谷,其二,整个服装零售行业都处在被动清库存的阶段,由于库存高企,很多品牌商没办法在线下找到更好、更快、更有效的处理方式,所以他们选择唯品会这样的渠道。

  “但无论是唯品会、聚划算,还是尾品汇,不管叫什么名字,本质上都是低价倾销的模式,这对于品牌商和消费者来说,到底能带来多少好处,值得深思。”向文滔认为,一方面经济会回暖,另一方面,线下的商业地产成本会越来越低,对于任何一个品牌商来说,线下零售都是不可替代的,甚至会是占较大比重的业态,所以好的品牌商一定更关注自身供应链的管理,在销售、毛利和库存之间取得更好的平衡,而非治标不治本地寻找更多清库存的渠道。

  文/郝凤苓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