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化在中国市场的价值和挑战
- 来源:计算机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虚拟化,TCO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06-25 15:39
经济的持续低迷作为一种催化剂,催生着欧美市场虚拟化成熟度在过去的5年里快速提升。虚拟化降低了数据中心的TCO,成为其在欧美市场普及最重要的推动力。我们的调查发现,相对于欧美市场,中国用户更注重通过虚拟化提高IT集中管控的效率,降低TCO在虚拟化价值中排在第三位,而就虚拟化挑战来看,阻碍中国市场虚拟化普及最重要的因素是“虚拟化的管理复杂性”,这与欧美市场也有很大不同。
虚拟化的价值
虚拟化能够提高IT资源利用率,降低IT总拥有成本,提高数据保护级别和效率,以及提升应用部署效率。虚拟化价值的重要性排序与企业在虚拟化方案和技术投资的决策有紧密的相关性。中桥调研咨询关于虚拟化对企业价值的调查结果显示,企业部署虚拟化之后可实现多项效益,其中选择“优化资源利用率”的比例最高,达56.2%;其次是“提高IT集中管理运维效率”,有约半数(50.8%)的受访者选择;还有44.4%的受访者选择了“降低IT总体拥有成本”。此外,选择“绿色节能,降低数据中心占地”的比例为33.7%;选择“提高应用部署”的比例为22.7%;选择“提高数据保护和灾备级别和效率”的比例为16.1%。
中国经济的强增长,给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宏观经济支撑,诸多中国企业逐步意识到信息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拥有员工500人以上的企业,正在通过虚拟化提高IT效率,通过提高虚拟化水平,为云计算做好基础架构准备,这也是虚拟化投资最重要的驱动力。相对欧美用户,中国用户对数据中心的管理经验有限。故此,中国用户更注重虚拟化对提升IT效率和集中管控能力的价值。
大量中国用户首先受益于通过虚拟化降低IT测试、开发和培训的IT成本。在与用户的深入访问中,中桥调研咨询了解到,某电信运营商启动了混合云服务项目,在不部署虚拟化的情况下,他们需要采购和运维10TB容量来支持1.5TB数据,才能满足从测试、开发到培训和业务连续性以及对数据、应用和云端用户数据保护的需求。此外,每年新增的采购成本也远超出年度预算的增长。而部署虚拟化之后,通过资源池化和工作负载生命周期管理,使闲置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提高,项目总拥有成本降低了60%以上。
调查显示,在中国虚拟化用户中,将虚拟化主要用于测试环节的用户占有较高比例;虚拟化在生产环境的应用和关键业务型的应用中占有的比例平均低于欧美市场15%~20%。降低测试开发环境IT投入是虚拟化最初级的价值。从业务对市场反应速度来看,虚拟化可以大幅度提高应用部署的效率,提高业务连续性和安全性,以及降低应用部署所需的IT资源。从战略层面看,高度虚拟化让企业在IT资源和IT流程上为从IT架构管理到IT服务交付做好充分准备。根据笔者在欧美20多年的IT分析咨询经验,如果不能快速提升虚拟化水平,及时为云计算IT服务交付做好资源、流程和文化的改变,会导致信息链的低效率。在概念化时代,低效信息链驱动的业务运营,不仅无法充分发挥资金链、物流链的价值,还很可能在快速旋转的信息驱动经济体中,企业价值快速贬值,企业规模成为企业发展的沉重负担。
虚拟化的挑战
在欧美市场,近80%的企业已经部署了虚拟化。而在中国市场,仅40.8%的用户部署了虚拟化,且80%以上的虚拟化用户,虚拟化部署年限不到3年。此外,中国虚拟化水平(虚拟化用于生产应用和关键业务型负载,以及虚拟机密度)都普遍滞后于欧美市场。
就“部署虚拟化的最大挑战”这一问题,调查结果显示,“虚拟化的管理复杂性”是阻碍用户选择虚拟化技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67.3%);之后依次为“虚拟化应用性能”(55.3%)、“虚拟化部署成本”(49%)和“成功的虚拟化业务模型”(25.6%)。这和中国用户所处的虚拟化阶段以及部署年限有着紧密的相关性。目前,多数中国用户正处于完善虚拟化1.0,以及逐步向虚拟化2.0、3.0演进的过程,虚拟化部署3年以上的受访者所占比例不到20%。中国市场对虚拟化在生产环境的使用和管理经验极为缺乏,这造成了“虚拟化的管理复杂性”成为虚拟化最大挑战的现状。
针对已经部署虚拟化的用户,中桥调研咨询就“提高虚拟化水平所面临的最大挑战”进行了调查。高达40.1%的受访用户认为“虚拟化性能和业务处理能力稳定性”是阻碍服务器虚拟化普及和水平提高的首要因素;其次是“虚拟化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39.4%);第三则是“缺乏预算应对虚拟化过程中的硬件、软件和管理所需开支”(35.1%)。
虚拟化管理使用经验和中国IT分层(服务器、存储、网络)管理架构是阻碍企业部署生产应用(包括关键业务负载)虚拟化的一大瓶颈。调查显示,在已经部署虚拟化的受访用户中,80%部署虚拟化在3年以下,管理使用经验有限,生产应用虚拟化需要对资源进行动态配置,并以工作负载为核心进行监控、故障排除和智能统一管理。有43%的受访者表示会首先考虑融合架构来降低虚拟化部署的管理复杂度,保证生产应用虚拟化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连续性。
此外,当前很多企业拥有不支持虚拟化(或者应用开发绑定在某一陈旧设备上)的应用。异构虚拟化软件(一个用户有多种虚拟化软件实现不同功能,支持不同应用或流程)会逐步成为虚拟化市场的趋势。随着虚拟化在中国市场的普及,用户在评估虚拟化战略时,会首先考虑如何能对物理环境和虚拟化环境下的应用和负载实现统一、高效的管理。
在深入访问中,我们还了解到,以欧美市场需求为核心的技术和方案的推广,与中国用户的需求有较大距离。这种“技术定位”和“用户需求”的脱节,是导致中国市场虚拟化水平持续走低的因素之一。用户急需厂商和集成商提供针对中国用户的虚拟化方案和参考案例以及虚拟化部署和优化流程,让用户能将自身业务发展需求和虚拟化技术价值建立紧密相关性。
中国整体虚拟化成熟度偏低,不仅阻碍了中国企业通过虚拟化提高IT效率,通过IT突破实现创新的能力,也严重局限了中国企业在概念化时代全球经济环境下的竞争力。
中桥国际调研咨询首席分析师 王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