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德国出差,在一对德国夫妇朋友家做客,发觉他们的两个女儿特别讨人喜爱且懂事,于是特意和他们切磋了一下“教女之道”。
与中国人“一切为了孩子”和“一切以孩子为中心”不同,他们的基本原则是重视但有平常心---孩子是家里重要的成员,但要让孩子知道,父母为孩子所做的事并非理所当然,而且孩子要以自己的品格和成绩“赢得”父母的尊重。
于是,大夏天全家人一起出门购物,两个女儿手脚麻利地帮父母把两大购物车日常用品整齐地码进了汽车后备箱。爸爸为表示奖励,给两个孩子买了冰淇淋。孩子们从店员手中拿到冰淇淋后,先微笑着对店员说“谢谢”,然后转过头对爸爸灿烂一笑,也说了一声“谢谢”。
这个简单的细节,让我感慨不已。买个冰淇淋吃,是多么稀松平常的事啊,如果孩子想要,中国的父母恐怕连冰淇淋店都可以买下来。但我很少在国内看见,吃饱喝足、心满意足的孩子转头笑着对父母说“谢谢”。
我们的家庭教育中,对父母的“感恩”一环常常是缺失的,而不懂得感恩父母所赐的孩子,人格也常常是不健全的。最近引起全国关注的某起案件中,某“富二代”之所以为所欲为,恐怕也是因为父母给的太多,一切来得太容易,从没有过应有的感激和珍惜。
另一点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父母对于孩子真正的“兴趣”---而非“兴趣班”---的重视。
他家的小女儿妮娜今年9岁,从7岁开始对下厨做菜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常常跟在妈妈身后问这问那,在厨房里摸来摸去。于是,父母居然真的买来一堆以图为主、儿童可以看懂的烹饪书,让7岁的小朋友系上围裙下厨房!
我问他们,不担心这么小的孩子下厨,会切到手、烫到脸或者煤气泄漏吗?朋友笑笑说,担心当然是有的,但关键在于用正确的方法引导,手把手教她如何避免切手、烫伤,如何开关煤气,这有助于消除孩子对机器的恐惧感,否则这种无谓的恐惧感会一直阻碍她面对这个“机器社会”。
家庭教育中有关掌控机器的教育,可能正是德国人在机器制造方面领先世界的重要原因。反观现在的中国孩子,因为家长担心“切到手”以及“学习紧张”,不少人甚至在上大学和工作之后,都没有做过一顿饭,成为离开父母就没有实际生活能力的人。
我做客的那天,朋友宣布说,今天的晚饭由妮娜掌勺,听得我下巴差点掉下来---包括三个大人在内五人正餐,由一个9岁的小丫头一手包办?朋友笑着点头说,没错,而且她昨晚就把菜谱拟了出来,今天早上妈妈已经把需要的原料都采购了回来。
我跟着妮娜进了厨房,看见她熟练地操纵着厨房的各种开关,炉火上煮着开水,台面上各种原料已经备好,一切井然有序。
文|拉尔夫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