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一夜之间,软件定义成为业界时髦的话题。但要追根溯源,软件对硬件的定义已经是久远以前发生在通用计算平台上的事儿了。与早期程序固化且难以改变的嵌入式计算系统截然不同的是,通用计算平台可以运行种各种各样的程序,特定的程序运行时,意味着对通用计算平台的重新定义。
在所有通用计算平台中,最为人们熟悉的PC平台已经陪伴人们40多年了。在这40多年里,层出不穷的应用通过对PC的重新定义,进而改变了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方式。在所有PC软件厂商中,因为有了Windows和虚拟化,微软不仅是成为与硬件走得最近的厂商,而且在1997年到2001年之间4次与英特尔联手,制定PC系统设计规范。1997年,英特尔发布了首款具有多媒体指令集的处理器奔腾MMX,此时微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图形操作系统Window 95发布也不过两年的时间。可以说,PC系统设计规范为基于开放标准的PC在21世纪第一个10年内取得的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主导了软件定义PC的软件系统厂商,微软又是如何看待当下纷至沓来的软件定义数据中心、软件定义网络……
“软件为硬件提供了丰富的功能,从各种个人设备到企业级服务器再到数据中心,这一方式已经得到全方位的应用。”微软亚洲研发集团CTO孙博凯表示,“软件正将现实世界的各个方面,用虚拟商品或数字商品重新定义。文件、书本、报纸、杂志、照片、音乐、电影、地图、信函、游戏、广告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事物都曾有其物理或模拟形式,今天正在或已经转变成数字形式。越来越多的贸易、教育、医保和金融服务正在虚拟世界中展开。随着3D打印的出现,甚至连制造业也正在变成一项软件定义的活动。软件最终将几乎用数字形式重新定义我们世界的方方面面。”
孙博凯认为,软件定义这一产业趋势将提供更多的选择和灵活性,并促使硬件价格不断走低。以数据中心为例,软件对现代数据中心里计算、存储、网络等所有基本构建模块虚拟化,将各种不同的物理平台转变成IT可以统一管理的单一实体,在高可用性和安全性的基础上,让数据中心更灵活并可扩展,同时降低成本。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允许IT用户自主管理,其服务水平、可靠性、效能将远高于传统的基于特定物理设备的管理方式,而所花费的精力则大大降低。
在软件重新定义的过程中,孙博凯强调一定要格外重视遵循行业标准,比如说分布式管理任务组这一业界标准化组织指定的通用信息模型(CIM)、Web服务管理(WS-MAN)等标准,从而确保用户对硬件和软件选择的最大化,并确保在混合环境下的互操作性。“如果在软件定义的过程中不遵守这些行业标准,将会出现新一轮的专有供应商锁定。”孙博凯警告说。
“微软早在其他厂商谈论这一概念时,就发布了Windows Server、System Center等产品,并在此之上运行互联网上一些最大的服务,例如Bing、Windows Azure和Office 365。”孙博凯表示,“去年发布的Windows Server 2012,我们介绍了多种‘软件定义’技术,例如网络虚拟化和广泛的存储虚拟化技术 (存储空间、横向扩展文件服务器)。今年即将发布的Windows Server 2012 R2,将使解决方案提供商和客户容易地使用大规模硬件组件打造出性能优越、高可靠性的IaaS解决方案。”
“随着微软向设备与服务转型,必然会在我们的商业模式和思考产品的方式上反映出来。但软件仍是将设备与服务无缝联系在一起的神奇钥匙,打造‘世界级软件’的核心竞争力,仍将是微软未来的核心资产。”孙博凯说。
软件正将现实世界的各个方面,用虚拟商品或数字商品重新定义。未来,软件仍是将设备与服务无缝联系在一起的神奇钥匙。
——微软亚洲研发集团CTO孙博凯
本报记者 马文方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