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定义”为服务交付创新赋能

  •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
  • 关键字:云计算,软件定义
  • 发布时间:2013-08-22 14:03

  云计算、大数据、BYOD、社交等新趋势正在对IT基础架构和数据中心带来深刻的影响和变革,极大地推动着底层基础架构和数据中心领域相关技术的发展。“数据中心的IT基础架构正在变得越来越‘胖’,越来越多很‘瘦’的客户端、多样化的移动设备甚至可以运行以往小型机环境中的应用。”富士通集团整合支持中心亚太区CTO周一平表示,“这些应用以服务的形式在云上或数据中心交付,显然,静态的IT基础架构根本无法支撑这些新趋势的要求。”

  “软件定义”是情理之中

  随着SDN/SDS(软件定义存储)/SDDC(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等概念的出现和流行,“软件定义”日益成为IT业界的热词。提出“软件定义”这一概念的背景和原因是什么?周一平认为,在很长一段时间,IT解决了许多业务上的问题,却在自身基础架构和基础部件的自动化建设上发展缓慢,从计算、存储、网络到数据中心的资源管理,几乎都采用落后的人工管理的模式。“云计算和以服务交付的新业务模式要求IT的硬件及架构更智能,要求上层应用软件同基础架构的联系更紧密。动态的、自管理的基础架构资源一定是靠软件才能得以实现的。因此,‘软件定义’是IT发展的必然结果。”周一平表示。

  软件定义的另一个重大意义在于,它将使软件同硬件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很多基于硬件平台实现的功能将会通过软件达成。硬件本身的设计也会因为“软件定义”而变得简单,硬件资源更容易被监测和控制。“软件定义IT将会把硬件同软件的融合、业务应用同IT的融合推向新的高度。”周一平表示。

  在“软件定义”的时代,软件发挥的作用已远远不是计算机算法的实现,企业业务管理以及信息的存储和处理。周一平告诉记者:“软件将为业务借助IT搭建创新的舞台,将IT从静态运行的平台孤岛转向协同的、融合的、共享的平台。特别是对于传统的硬件基础设施而言,它进入一个全新的分布式处理时代,软件将使硬件之间的相互沟通和协同工作得以实现。”

  融合设计体现价值

  “对于富士通而言,软件定义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在软件定义时代,客户很容易接受具有资源管理自动化功能的硬件产品。但是我们也看到,软件定义目前还处在无统一标准的状况,这对IT厂商无疑是一个巨大挑战。”周一平表示。

  软件定义是随着云计算, 分布式处理和动态架构的发展而出现,它同时也促进了IT同业务应用的进一步的融合。软件定义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在市场推广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IT基础架构的设计以及业务同基础架构的融合设计来充分体现软件定义的产品和解决方案的优势。如果软件定义脱离了新的业务模式、新的基础架构,其存在的价值会大大降低。在应用和服务交付模式方面,周一平认为公有云的服务项目将会进一步增加,但对企业来说,私有云还是它们的首选。混合云将帮助企业从使用公有云的某些服务向借助公有云实现业务创新的方向转变。

  资源管理的标准化,虚拟化和自动化,以服务为导向的动态基础架构将是新一代IT基础架构和数据中心的发展必然趋势。

  ——富士通集团整合支持中心亚太区CTO 周一平

  本报记者 郭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