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VIDIA、AMD的游贱争霸之路

  • 来源:微型计算机
  • 关键字:NVIDIA,AMD
  • 发布时间:2013-09-14 09:31

  进入2013年以来,很多玩家特别是国外玩家都会感受到AMD在游戏支持上明显加大了力度。之前AMD的“Gaming Evolved”计划很多玩家甚至都没有听说过,不过随着与Gaming Evolved合作的游戏越来越多,很多玩家开始逐渐熟悉并认识了“Gaming Evolved”。相比之下,之前在游戏推广和发展中非常卖力的NVIDIA,似乎被AMD压了一头。NVIDIA的“The Way lt‘s Meant to Be Played”不但在国外起步早、影响大,它在国内的版本“英伟达游戏之道”也给很多国内游戏开发商和国内游戏玩

  游戏厂商:盈利最重要,技术是武器

  事实上,游戏厂商首先面对的问题不是用多少技术设计多少噱头,而是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活下去。一款游戏运营失败还是成功,和新技术的关系往往不是很大;但一点新技术或者热门技术也不采用,又显得游戏比较落伍。因此,游戏厂商需要在这个方面做出极为谨慎的选择。对他们来说,支持新GPU的新技术,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难以控制的一面。

  在面对不同类型的游戏时,游戏厂商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比如休闲类游戏,哪怕采用3D画面,也往往都不需要太多新技术支持。对这类游戏,一个好的美术设计的作用甚至要远高于3D技术。即使是厂商都喜欢用来“秀技术”的诸如FPS游戏、甚至RTS游戏,厂商也还会根据游戏的市场定位来确定:“这是面向大众玩家还是顶尖玩家的游戏?这是网络类型的游戏还是单机类型的?是否需要在线激活?游戏玩家配置的情况如何?”…一传统的看法是,网络游戏为了尽可能多在不同档次配置的电脑上运行,往往会在技术应用上比较谨慎。单机游戏则不然,经常会加入大量的新技术,甚至打出“显卡危机”的噱头来提升影响力,提高品牌技术含量。其实说到底,游戏厂商的目的都非常明确:一款“满屏幕都是游戏性”的游戏,要比“满屏幕都是技术性”的游戏成功的可能性要大得多。但是完全没有技术,又会让很多玩家感到缺憾,其中的平衡拿捏非常重要。

  在实际开发过程中,一些游戏大作的开发过程耗时甚久,长达三五年也不少见。在漫长的开发过程中,游戏厂商第一步并非去找新技术,而是先完善游戏的文化内涵和娱乐内涵(也就是常说的“游戏性”)。在基本框架搭建完成后,游戏厂商才开始考虑使用新技术让游戏更丰满——这也是游戏厂商和GPU厂商技术合作的最大契机。但有一点需要明确的是,技术往往需要保证游戏可玩性不受损失——如果某个先进技术在演示和DEMO中看起来很好,但实际使用时发现会引发各种问题又难以修复的话,很可能最终会被放弃。当然,如果游戏的可玩性和技术性都做得不错的话,不但能得到玩家的追捧,还能经常被媒体用于评测,曝光率也大大增加。

  也有一种情况,那就是游戏厂商所图的是游戏以外的内容。比如典型的《孤岛危机》系列,这款游戏的开发公司CryEnigne希望卖自己的游戏引擎,所以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把自己的游戏打造成“显卡危机”,只有这样才能展示其强大的技术实力,才能吸引厂商使用自己的引擎从而坐收授权费用。至于游戏本身,能赚多少是多少而已。所以这款游戏上市之前的所有故事、情节甚至游戏性的发展,很可能都是围绕图形技术应用为核心的。当然这属于特殊原因,不算业内普遍现象。实际上游戏厂商和GPU厂商的技术合作往往是艰辛而困难的。

  由于GPU上游厂商对游戏开发的重要性,游戏厂商在这个阶段会慎重选择技术合作伙伴,并且这种合作都是排他性的。选择了NVIDIA就不会考虑AMD,反之亦然。在游戏厂商认为游戏开发到合适的阶段后,往往会将内部版本提供给GPU厂商用于增加新的技术和优化。GPU厂商有可能会在游戏中加入以自己GPU和软件为基础的新技术,并对游戏开发中使用的一些游戏资源做出独特的优化(也有厂商从游戏初始就和GPU厂商开始合作的)。接下来就是游戏厂商和GPU广商频繁互动的时间,对有关技术合作上的内容双方需要进一步探讨和考察。这种合作和探讨内容复杂、专业度极高、时间漫长,是合作中最为“磨人’的一段时间。

  在游戏开发接近尾声的时候,游戏厂商往往也不会轻易松懈,因为这个阶段也非常重要。对单机游戏来说,这个阶段往往已经开始招募市场合作伙伴(除非前期就已经和某些厂商签订了详细的技术、市场合作协议)。一般来说,在游戏开发的尾声阶段,是GPU厂商和游戏厂商合作最主要的阶段。这个阶段巷生的很多事情,可以决定一款游刘未来的走向。

  在游戏上市后,游戏厂商也手非四平八稳了。单机游戏要不要出/DLC扩展包?DLC扩展包需不需要升级—下特色技术?第一代卖得刁错的游戏出个第二代?对网游来说,出个新版、V2.0、资料片等等更是豸常便饭的事情。在游戏发布后的茹术合作内容,也随时随地都可能答生改变。

  总的来看,游戏厂商对技术t}-别是GPU新技术的看法往往是:刁能没有,但必须在自己控制范围内。新技术对游戏厂商有利的一面是:增加游戏的可玩性;增加游戏卖点;使用新技术达到更好的游戏效导等。相应的来说,新技术对游戏厂商产生负面的效应也有,比如采月太多新技术导致游戏对硬件要求翌高、玩家受众面减少;新技术使用刁成熟影响游戏开发速度;新技术景响游戏稳定性;新技术让开发成才变高等。新技术对于游戏,也是有ll-有坏。游戏厂商设计游戏的根本E的是赚钱,新技术只是赚钱的武器,用得好能让钱来得更快一些,仅止而已。

  GPUJ-商:技术是盈利的保证游戏厂商对技术的应用充满了商业意味。那么AMD和NVIDIA这样的GPU技术提供厂商是否也如此呢?答案是:对的。

  AMD和NVIDIA对新技术的热衷来源于:新技术往往是要求GPU性能的,如果市面上的游戏都使用了高级别的技术效果,需要更强大的GPU才能运行,那么GPU的销量会上升、市场重要性会增加。如果一个游戏厂商使用了NVIDIA的新技术,那么NVIDIA会在宣传中尽量利用自己的技术创新进行宣传,给消费者施加影响,消费者就会偏向NVIDIA。反之AMD也是如此。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无论AMD和NVIDIA都相当重视技术在游戏中的应用。在移动计算大潮下,人们知道了应用决定一切。实际上传统的游戏市场或者PG市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没人用的技术就是死技术、过时的技术,这也是AMD和NVIDIA-直在尽力推广自家技术在游戏中应用的根本目的所在。

  技术方面的交换和学习是这类合作的核心问题。一般来说,图厂商的问题了。在这一点上,微软会主导制定DirectX,与之类似的有OpenGL相关组织,会制定有关新的OpenGL的内容。在这些技术制定完成之后,核心GPU厂商包括NVIDIA、AMD、英特尔、VIA等有能力提供独立GPU架构的厂商会根据新的DirectX规范开始设计硬件架构。微软会准备软件方面的内容,比如DirectX升级包或者新的操作系统等。

  这里的问题在于,游戏厂商在软件、硬件升级的过程中是滞后的。按理来说,无论是GPU厂商还是微软,都不是这些规范的实际使用者,游戏厂商才是真正的用户。但实际执行中,微软和GPU厂商为了保密或者竞争等因素,往往会等到支持新规范的硬件发布前很短的时间,才会开放新的标准供业内使用。在这种情况下,新技术出来后,游戏厂商甚至连个预览Demo都没有。对游戏厂商来说,新技术是一码事,能不能用在游戏中又是另一码事。如果沟通不好,这些技术很难真正起到作用,游戏厂商很可能在未知风险前拒绝使用任何新的技术。

  这个时候GPU厂商的作用就充分显露了。GPU厂商往往起到引导者的作用,相关技术人员要么参与新的图形规范的编制、要么参与实际技术Demo的制作,对新技术的熟悉程度要离很多,特别是GPU厂商和游戏厂商存在利益相关性。因此,GPU厂商会主动去询问游戏厂商是否需要有关技术支持,如果得到肯定的答复,那么两家的合作就很有可能达成。在技术合作之外,还能衍生出大量的商业合作。但无论如何,其根本目的只有一条,通过GPU厂商和游戏厂商间的合作,推动新技术的应用,从而拉动新的GPU消费。

  从实际情况出发,AMD和NVIDIA对游戏的影响一般会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游戏厂商和AMD或者NVIDIA中的一家颇有渊源,这样游戏在开发初始阶段,就会和AMD或者NVIDIA进行商讨,然后对技术应用定下排他性的协议。这样的例子业内有,但是不多,比如AMD之于<尘埃》系列游戏、NVIDIA之于《蝙蝠侠》系列游戏。

  第二种情况是AMD和NVIDIA在游戏开发的早期,开始频繁联络厂商,给出各种合作条件,要求厂商和自己签订排他性的技术合作协议。这些协议并不一定涉及具体的金额,反倒是除了游戏合作外,附带了大量的技术交换和市场合作内容。这些内容的价值是不能直接用金钱衡量的。

  举个例子,A游戏公司准备开发新游戏,和某GPU厂商签了合作协议。GPU厂商在游戏的技术应用上必须为A公司提供充分的技术支持。下仅如此,在A公司开发遇到技术瓶颈时,GPU厂商也有责任为A公司解决技术瓶颈。在硬件方面,如果协议中有明确规定GPU厂商需要为A公司提供开发环境,那好,GPU厂商还需要赞助数套显卡来帮助开发的进行。与此对等的是,A公司的游戏,GPU厂商需要加入独特的技术属性(不一定排他),保证GPU厂商和A公司合作后有共同的利益相关点。实际上,这就是GPU厂商用自己的技术,交换丁7A公司游戏的内容。

  这还没有结束,在接下来的商业合作上,A公司需要利用GPU厂商在渠道、卖场、电商、网站以及玩家群中的口碑,对游戏进行推广,GPU厂商也往往会为购买指定型号显卡的用户提供免费的该游戏激活码或者其他游戏优惠。

  当然,上述合作过程并非绝对都需要面面俱到,只是一个例子而已。仅从上例来看,一般这类合作都不太会涉及到具体的合作金额,但双方交换的资源已经非简单用金钱可以衡量了。对游戏厂商来说,除了获得合作的资源外,还能培养一批技术人才、提高公司研发能力;对NVIDIA或者AMD来说,既在游戏中加入了自己的技术,扩大了影响力,推动了GPU的销售,也可以在业内形成标杆作用,引导、拉拢别的有兴趣的厂商加入,这是一个双赢的、正循环的高业过程。

  技术进步的根本原因是晶体管制造工艺的进步,但如何应用和利用这种进步就是微软、NVIDIA、AMD、英特尔以及图形业界相关厂商的问题了。在这一点上,微软会主导制定DirectX,与之类似的有OpenGL相关组织,会制定有关新的OpenGL的内容。在这些技术制定完成之后,核心GPU厂商包括NVIDIA、AMD、英特尔、VIA等有能力提供独立GPU架构的厂商会根据新的DirectX规范开始设计硬件架构。微软会准备软件方面的内容,比如DirectX升级包或者新的操作系统等。

  这里的问题在于,游戏厂商在软件、硬件升级的过程中是滞后的。按理来说,无论是GPU厂商还是微软,都不是这些规范的实际使用者,游戏厂商才是真正的用户。但实际执行中,微软和GPU厂商为了保密或者竞争等因素,往往会等到支持新规范的硬件发布前很短的时间,才会开放新的标准供业内使用。在这种情况下,新技术出来后,游戏厂商甚至连个预览Demo都没有。对游戏厂商来说,新技术是一码事,能不能用在游戏中又是另一码事。如果沟通不好,这些技术很难真正起到作用,游戏厂商很可能在未知风险前拒绝使用任何新的技术。

  这个时候GPU厂商的作用就充分显露了。GPU厂商往往起到引导者的作用,相关技术人员要么参与新的图形规范的编制、要么参与实际技术Demo的制作,对新技术的熟悉程度要离很多,特别是GPU厂商和游戏厂商存在利益相关性。因此,GPU厂商会主动去询问游戏厂商是否需要有关技术支持,如果得到肯定的答复,那么两家的合作就很有可能达成。在技术合作之外,还能衍生出大量的商业合作。但无论如何,其根本目的只有一条,通过GPU厂商和游戏厂商间的合作,推动新技术的应用,从而拉动新的GPU消费。

  从实际情况出发,AMD和NVIDIA对游戏的影响一般会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游戏厂商和AMD或者NVIDIA中的一家颇有渊源,这样游戏在开发初始阶段,就会和AMD或者NVIDIA进行商讨,然后对技术应用定下排他性的协议。这样的例子业内有,但是不多,比如AMD之于<尘埃》系列游戏、NVIDIA之于《蝙蝠侠》系列游戏。第二种情况是AMD和NVIDIA在游戏开发的早期,开始频繁联络厂商,给出各种合作条件,要求厂商和自己签订排他性的技术合作协议。这些协议并不一定涉及具体的金额,反倒是除了游戏合作外,附带了大量的技术交换和市场合作内容。这些内容的价值是不能直接用金钱衡量的。

  举个例子,A游戏公司准备开发新游戏,和某GPU厂商签了合作协议。GPU厂商在游戏的技术应用上必须为A公司提供充分的技术支持。下仅如此,在A公司开发遇到技术瓶颈时,GPU厂商也有责任为A公司解决技术瓶颈。在硬件方面,如果协议中有明确规定GPU厂商需要为A公司提供开发环境,那好,GPU厂商还需要赞助数套显卡来帮助开发的进行。与此对等的是,A公司的游戏,GPU厂商需要加入独特的技术属性(不一定排他),保证GPU厂商和A公司合作后有共同的利益相关点。实际上,这就是GPU厂商用自己的技术,交换丁7A公司游戏的内容。

  这还没有结束,在接下来的商业合作上,A公司需要利用GPU厂商在渠道、卖场、电商、网站以及玩家群中的口碑,对游戏进行推广,GPU厂商也往往会为购买指定型号显卡的用户提供免费的该游戏激活码或者其他游戏优惠。

  当然,上述合作过程并非绝对都需要面面俱到,只是一个例子而已。仅从上例来看,一般这类合作都不太会涉及到具体的合作金额,但双方交换的资源已经非简单用金钱可以衡量了。对游戏厂商来说,除了获得合作的资源外,还能培养一批技术人才、提高公司研发能力;对NVIDIA或者AMD来说,既在游戏中加入了自己的技术,扩大了影响力,推动了GPU的销售,也可以在业内形成标杆作用,引导、拉拢别的有兴趣的厂商加入,这是一个双赢的、正循环的高业过程。

  前文介绍了GPU厂商和游戏开发商合作的一些情况。在商言商,没有利益的合作是肯定不会牢固的。无论是GPU厂商还是游戏开发商,都看到了合作中产生的巨大利益。从早期开始,KIVIDIA和AMD就已经在准备合作计划,将GPU厂商和游戏厂商的合作进行正规化,这就是后来的“The Way…s Meant toBe Played”(下简称TWIMTBP)、ATI的“Get in the game”,和后来AMD的“Gaming Evolved”计划。

  NVIDIA:成熟的“The WayIt‘S Meant to BePlayed Ⅳ

  NVIDIA是比较早开始注意到和游戏厂商合作的GPU厂商。实际上从NVIDIA提出GPU的概念后,就注意到了GPU的技术和实际应用之间的断层。不过早期的NVIDIA和游戏厂商的合作还不够规范化,直到2002年的GDC大会上,NVIDIA顺势发布了GeForce 4显卡,为了充分展示、应用GeForce 4显卡在nfiniteFX ll上的优势,NVIDIA又综合之前在游戏开发合作中的经验,推出了“TheNay…s Meant to Be Played”。从此开始,NVIDIA的游戏之路才算走上正轨。

  在TNIMTBP正式公布后,NVIDIA花了庞大的力气来组建整个游戏合作内容团队,并组建了整个游戏合作计划的商业模式。NVIDIA宣称自己为了充分展示TNIMTBP合作中的诚意,投资高达八千万美元,专门组建了人数多达300人的全球内容合作机构。在之前媒体对NVIDIA前副总Roy Taylor(后文还要提到i塞行人)的专访中,曾提及到NVIDIA的Game Test Lab。这是NVIDIA在莫斯科组建的测试中心,至少拥有250套不同配置的PC,使用自动化或者人力进行测试,并汇总全球的测试数据。NVIDIA内容合作机构的工作目的在于,帮助游戏开发商使用新技术、生产游戏内容、查询并去除游戏BUG、测试硬件运行情沉等。NVIDIA的内容合作组织,是NVIDIATNIMTBP的核心中坚力量。

  在具体的商业模式上,根据一些业内消息,TNIMTBP实际上也是分等级的,NVIDIA会对不同等级的合作伙伴给予不同等级的待遇。比如最低等的只涉及到商业合作,没有太多技术性的内容。这类商业合作主要包括允许对方宣传时使用NVIDIA资源,NVIDIA也可以对等地使用对方的资源等。在技术上的合作上,双方几乎是没有上限的。NVIDIA会和游戏开发商一起对游戏的引擎、特效以及创新技术的使用进行优化,甚至会向合作伙伴展示自己绝密的下一代GPU架构,提前告诉合作伙伴有关新的技术使用的情况等。至于大家最关心的金钱利益方面,目前没有很明确的证据证明NVIDIA在这些优化过程中向游戏厂商收取资金,或者直接给予游戏厂商资金。

  目前来看,虽然在市场情况上,TWIMTBP暂时被AMD压制,但是“姜还是老的辣”,NVIDIA在游戏合作方面长期积累的技术实力和技术基础不是一天就会丢失的。NVIDIA目前在和游戏开发商合作上,过于纠结自己的独特技术,比如PhysX、APEX的应用等。实际上商业合作模式非常多,在游戏发展到今天这种百花齐放的惰况下,NVIDIA至少应该更为灵活多变一些。下面要介绍的AMD就是很好的例子。

  AMD:Gaming Evolved风生水起

  说到AMD,就不得不提ATI。在ATI时代,作为业内唯一能和NVIDIA扳手腕的图形厂商,ATI在技术合作上从没有落下步伐。DirectX 9的第一仗ATI无论在硬件还是软件上都大获全胜,Radeon9000系列全面压制GeForce FX,例如出现在FPS游戏史上鸿篇巨制、里程碑级别的《Half-Life 2》设置界面中闪亮的ATI LOGO,以及ATI GPU在DirectX 9测试中对NVIDIA GPU高达100%的胜出幅度等,让人们看到了ATI与游戏厂商合作的能力。不鸣则已,一崎晾人!

  事后深究起来,ATI在DirectX 9早期的辉煌其实多了那么一些运气的成分,IIVIDIA正在和微软闹脾气,GeForce FX的老1日架构不适合DirectX 9也是核心因素。不过这也奠定了ATI在游戏合作上的决心,随后推出了和TNIMTBP类似的“Get in the Game”,估计大多数玩家都没有留意过。相比每次游戏开始时那个无法“ESC”跳过的、绿色的“NVIDIA”LOGO,“Get inthe Game“实在是太低调了,低调得都很难发现它的存在。甚至如今在谷歌搜索引擎上,都很难发现这个平庸的“Get in the Game”的太多痕迹。

  ATI在游戏合作上的做法,似乎更接近于守株待兔。从ATI的发展史来看,这家公司更像技术型企业,市场操作一直都不如老对手NVIDIA,在游戏合作上也是如此。在AMD收购了ATI以后,“Get inthe Game”这个品牌计划就销声匿迹。

  AM D在收购ATI很长一段时间后,都在拆拆分分、借债还钱和借新债还1日债之间度过,直到AMD彻底拆分了晶圆r赔了一大笔钱后,AMD终于稳定下来开始着手“折腾”游戏市场。在这种情况下,AMD决定将早在201 0年3月就提出、但却一直搁浅的“GamingEvolved”再次祭出。这件事情的高潮是:2013年1月,随着前NVIDIA副总裁Roy Taylor的力O入,AMD的“Gaming Evolved”瞬间成为市场的焦点。

  目前,AMD的“GamingEvolved”计划成功拉拢了2013年发布的数十款大作,大量的游戏都以AMD捆绑销售的形式加入了合作。不过这其中并非所有的游戏都有AMD技术的存在——当然AMD宣传的自家的按术也有不少,但独特性不够强,主要以全局光照、软化阴影、环境光吸收等,部分已经成为业界标准。而目前技术独特、让人眼前一亮的游戏只有《古墓丽影9》里面的TressFX。其余的游戏如果有合作的话,也只是加入AMD独有的抗锯齿技术、或者宣称支持Eyefinity。相比NVIDIA的TVVIMTBP,“Gaming Evolved”目前更偏向商业化一些。

  上文介绍了有关游戏合作,以及AMD、NVIDIA在游戏合作上发展出的独特品牌的内容。下面的时间,本文和大家一起来探讨最近发生的一些有趣事情:为什么在2013年,AMD在游戏合作上比NVIDIA势头更为强劲?

  说到NVIDIA的TWIMTBP为何可以如此成功,就不得不谈到一个人,那就是前文曾经提到的NVIDIA前副总裁Roy Taylor。RoyTaylor在NVIDIA任职的时候,担任的是NVIDIA的“Vice Presidentof Content Relations”(内容合作关系副总裁),主要负责项目就是TWIMTBP。换句话来说,之前TNIMTBP的优势地位,和这位RoyTaylor的关系很大。说点题外话,Roy Taylor在业内有一个著名的外号,叫做“Big Pipe”,直译过来就是“大管子”,也有叫“大炮”的,字面意思就是有一说一,口无遮拦。实际上这个外号并非绝对褒义,还有一定的贬义。因为Roy Taylor行事作风的确比较高调,招惹了不少非议。PS:如果在中文环境下,他很有可能逃不掉“喷子”的称呼。

  Roy Taylor在KIVIDIA就职时曾经接受过媒体的深度专访。在这个专访中,Roy Taylor淡到了一些有关TWIMTBP的合作内容,比如五年来总共有至少400个游戏加入TWIMTBP计划,NVIDIA会继续在新技术的普及上和游戏厂商一起合作。不过有一些问答很耐人寻味。

  从访谈中的语言来看,RoyTaylor先生的确当得起“Big Pipe”的名头。Roy Taylor在访谈中否认了TWIMTBP有任何金钱交易,又暗指ATI付钱优化;在另一组问答中,Roy Taylor认为TWIMTBP的游戏会奖励玩家,然后又提及“反正也没人关心ATI,能跑游戏就行了”。

  不得不说,前者不管付不付钱,玩家需要得到的其实是真正的利益;后者对“ATI能跑就行了”其实对玩家不太负责——当然这句话最好看作是Roy Taylor先生自己的想法,至少游戏厂商肯定不会这样想。

  从Roy Taylor的语言中,以及现在TWIMTBP的计划情况可以发现,NVIDIA目前在TWIMTBP的宣传和运营中,依1日维持着类似观点:1.技术换取合作;2.NVIDIA希望提供更多游戏体验给玩家,且这种体验是更独特的而不是大家都有的。

  目前,NVIDIA-方面对显卡赠送游戏这样的事情关注度没有AM D这样高,更倾向于技术合作。另一方面,NVIDIA在技术合作中,更希望将独特的、仅属于NVIDIA的内容带给玩家。不过,游戏厂商往往会认为如果给玩家提供的游戏内容不同,可能会由于游戏内容差异引发玩家不满。因此游戏厂商对NVIDIA诸如GPU加速的PhysX技术合作特别是封闭类的技术合作,由之前的倾向于肯定态度逐渐转向不明确否定的态度,最起码立场也发生了一定变化。这导致NVIDIA在TNIMTBP计划上受到了一定的挫折。

  相比之下,AMD在进入2013年后,在游戏合作上开始大张旗鼓地宣传“Gaming Evolved”,合作的方式也变得更为灵活。首先,AMD在“Gaming Evolved”上的商业合作效果极为明显。除了部分加入AMD技术或者AMD帮助优化的通用技术的游戏外,AMD甚至直接出手购买了一批游戏激活码提供给购买AMD显卡的用户(或者AMD还附加了诸如游戏技术支持等内容,这就不得而知了),为此AMD还带来了好几轮“Never Settle”促销狂潮。从消费者角度来看,AMD给购买自己显卡的用户赠送的是真金白银,特别是在AMD财报如此难看的情况下(AMD 2013年第二季度GPU部门利润为零),这样做更显得不容易。当然,AMD这样做的长期效果还有待观察,但仅仅在每次促销活动后,AMD都能拉拢更多的游戏厂商加入,可见这种“游戏+显卡”的捆绑模式的确是行之有效的,至少目前是这样。

  另外,AMD在“Gaming Evolved”上秉承了四个原则,分别是“推动创新、业界标准技术、支持PC游戏和PC游戏开发商、玩家第一”。先不说这四个原则中商业和宣传味道有多浓,是不是广告口号,单从实际效果来看,AMD的做法还是普遍得到业内认可的。比如TressFX技术,无论AMD显卡还是NVIDIA显卡都可以运行,不过早期NVIDIA显卡运行该技术的效果并不好。对玩家来说,大家感觉AMD显卡对TressFX逮类型技术的支持更为积极,反而是以往一直很优秀的NVIDIA GPU这次落后了。

  在“Gaming Evolved”计划大红大紫后,领衔“Gaming Evolved”计划的Roy Taylor最近又发言了。他声称:“NVIDIACUDA技术已经彻底失败,PhysX物理加速技术也难逃一死,因为行业不喜欢封闭的标准。”RoyTaylor说得是否有道理暂且不论,在游戏优化、游戏合作的道路上,至少在2013年,AMD暂时赢了一局。NVIDIA还需要继续发力,重振“The Way lt’s Meant to BePlayed”的旗鼓才是。

  不过就此判断NVIDIA在未来的优化和竞争上没有AMD给力显然也是不对的。首先NVIDIA很有钱,季度财报都很好看。在这种情况下,NVIDIA真的要做什么,砸钱就是了。其次,目前AMD在游戏市场给玩家带来震撼的原因,其实并非是AMD多做了什么,而是AMD之前根本没做或者是做得很少。从无到有的突破,大家当然觉得很新奇。反倒是几乎事实上垄断了游戏合作市场多年的NVIDIA突然遭到截击,还没缓过神来。虽然2013年已经接近第四季度,但“Gaming Evolved”和TNIMTBP的竞争才刚刚开始。

  文图|李实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