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农业大县的现代化征途

  • 来源:中国报道
  • 关键字:农业
  • 发布时间:2013-10-08 12:58

  土地流转是农村土地使用权的一次变革。通过土地流转,有效促进了商水农业规模化经营和机械化耕作,提高了产出效益,全县农业逐步由分散、粗放型经营,向专业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加速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从农业支持工业,到工业反哺农业;从农村服务城市,到城市带动农村。工与农、城和乡,在中国这两大关系正在实现着从未有过的历史性转变,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正在找寻着一条适合国情的现代化发展之路,河南商水这个典型的平原农业大县、人口大县,正是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小小缩影。

  商水历史悠久,人文厚重。秦置阳城,隋称溵川,自北宋定名商水。战国大辞赋家宋玉、秦末农民领袖陈胜、汉代律法鼻祖曹丘生、东汉历史名将袁绍、袁术等都是商水人。据商水县志记载,商水素有“五湖十八坡”之称,湖坡洼地棋布全境。解放前,这里十年九涝,民不聊生。解放后,这里是河南的粮食主产区,目前全年粮食总产超过10亿公斤,为国家提供商品粮6亿公斤以上。近年来,商水县围绕如何破解“粮食怎么保”的难题,以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大力推进水、田、林、路、渠综合治理,大力开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使农业生产能力和效益逐年提高。在旱灾中,这些项目工程发挥了巨大作用,2012年商水粮食生产连续第九年丰产丰收,小麦平均亩产606.1公斤,粮食总产超过12亿公斤。

  接连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国土绿化模范县、全省“红旗渠”精神杯竞赛先进县、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等多项殊荣。

  但商水县委书记刘政想到更多的是商水农业的未来发展:“下一步,我们将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加以强调,要坚持保粮与增效并重,加快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

  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重点县“商水是农业大县,有近百万农民,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容动摇。在经济发展布局中,曾有人产生重工轻农的想法,我们通过辩理分析统一了思想认识。农业是人类的‘母亲产业’,发展农业虽然不能富财政,但可以保民生,可以富群众。农业和工业既不对立,也不矛盾,而且互补。产业化以后的农业就是工业,涉农的工业企业就属大农业范畴。”刘政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指出,“商水县农业基础较好,农民种植技术较高,把商水农业引向现代农业之路,引向产业化之路,引向品牌农业之路,让一部分农民通过大农业致富,既是基于商水县情况的必然选择,也是我们应尽的历史责任。基于这种认识,我们把农业放在突出的战略地位,确立了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同时,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强力推进。”

  本刊记者了解到,商水县在稳定粮食生产面积的基础上,加快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着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农业科技部门积极实施种子工程、植保工程、沃土工程、井电通工程,并选派十余名科技特派员深入到高标准农田普及推广“统一供种、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标准化栽培”,探索出了玉米秸秆还田、氮肥后移等小麦综合增产技术,为粮食高产创建提供了有力支撑。在高标准粮田区域内,各类新品种实验田成了群众的参观田,各种醒目的标识牌让群众在对比中看到了科技的力量。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薛保国博士研究的生物制剂防治小麦全蚀病,在商水的实验田获得突破,解决了长期困扰农业生产的重大科技问题。商水县今年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126项,小麦平均亩产比上年增加66.3公斤,玉米平均单产716公斤,比上年增加190.1公斤,超吨粮田比例占万亩示范方的100%,其中玉米高产创建百亩攻关田达到802.3公斤。

  促土地流转走农业产业化之路

  “在农村开始出现土地自发流转时,我们就发现,一些接手土地的种田大户,在扩大后的土地上,引进良种和先进技术,采用大农机耕作,明显地提高了农业效益。”刘政告诉记者,“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是改变农业分散状态、实现更多劳动力转移、引进先进技术和使用大机械耕作、提升农业效益的正确之路。我们适时决定,顺应土地流转趋势,通过提供服务,加快农村的土地流转,扩大农业规模经营,引领传统农业走向产业化、走向现代农业。”截至目前,商水全县土地流转农户达到2930户,占总户数的2%。流转耕地面积22.6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6%。在流转土地总面积中,种植粮食作物10万亩,经济作物5万亩,园艺作物5万亩,其他作物2.6万亩,平均亩增效益200元以上。

  商水县专门建立了商水土地管理服务网络体系,为需要转出转入的人员提供流转信息和程序、手续服务,使土地流转逐步从无偿、低价向有偿、合理转变,从无协议或口头协议向书面协议转变,使原来极不正规的协议实现了规范化。今年,商水全县规范合同签订率已达92%,每亩土地流转价格年均600—800元,最高可达1200元,在确保农民得到土地收益的同时,有效化解了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通过土地流转,零散的土地逐步向涉农企业、经营大户、种养能手集中,催生出了不少农村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一边连着农户,一边连着市场,既是实体经济组织,也是农业服务组织。

  以前单家独户不能做到的事情现在它能做到。这样的服务组织对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刘政介绍说,目前,商水县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479家,合作社成员达6900人,辐射带动农民30余万人。其中,魏集镇天华种植专业合作社托管和流转土地面积1.6万亩,成为河南全省的种粮大户,荣获全国种植业示范合作社称号,2012年,合作社理事长刘天华代表河南省在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经验交流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刘政指出,土地流转是农村土地使用权的一次变革。通过土地流转,有效促进了商水农业规模化经营和机械化耕作,提高了产出效益,全县农业逐步由分散、粗放型经营,向专业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加速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商水制定并实施了“一园一区一基地”农业发展规划,建成后要形成万亩绿色、水网纵横、碧水长流的生态景观,打造成农业样板。目前,现代农业示范园已初见成效,北京富慧言园林绿化、安徽砀山硕博林果、河南顺吉高效农业等项目相继落户园区。这些企业通过发展高效农业和生态农业,运用先进的经营理念,采取现代生产经营模式,大量使用育种、栽培、饲养、土壤改良、植保畜保等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应。对分散的农户来说,更实际的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高效种植业;瞄准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记者在商水县姚集乡了解到,当地充分发挥当地农民有种植蔬菜习惯的优势,大力发展棚菜经济,年产蔬菜2.5万吨,年产值9500万元,年经营蔬菜销售量2万吨以上,销售额7000万元。当地注册了“天伦”牌无公害蔬菜品牌,年销售蔬菜5000吨,销售额2500万元。

  畜牧养殖是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产业化的重要支撑点。近年来,商水着力打造标准化畜牧养殖基地。强化畜禽防疫等服务措施,发展生猪、肉禽、肉羊等现代畜牧养殖业,2012年,商水全县规模养殖场达到3000多个,出栏生猪110万头,畜牧业总产值达到33.8亿元。

  仅固墙一个镇就有养猪场1049个,今年这个镇又建了10个标准化养猪场,年出栏生猪可达3万头。商水下一步计划将围绕日日红肉禽屠宰加工项目,在周边发展肉禽养殖。围绕牧原公司和正大集团项目,集中使用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在多个乡镇发展规模养猪、奶牛养殖、肉羊、肉牛养殖、蛋鸡养殖等,进一步做大畜牧养殖业。

  农作物秸秆处理历来是困扰农民和县乡村干部的难题,既污染环境,又是一种严重的资源浪费。商水一些乡镇积极探索秸秆再利用的办法,创出了好经验。在魏集镇的奶牛养殖基地,记者采访得知,这里的养殖场每天有大量牛粪产出,他们把牛粪与秸秆混在一起发酵碳化,变成了一种生产双胞蘑菇的好原料。养牛与双胞蘑菇生产结成了共生链条,消化了大量作物秸秆,最后又沤肥还田,回归耕地,既实现了循环再利用,又生态环保。现在魏集奶牛饲养与蘑菇生产双业兴旺,双胞蘑菇大棚发展到152个,每天生产的新鲜蘑菇,全部销往山东蔬菜市场。记者了解到,这种生态循环模式可以复制,易于推广,商水县准备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做好秸秆利用项目。

  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中,提升农民素质始终是个大问题。培养懂市场、懂技术的新型农民尤为重要。为了培养种养家庭和各类经营型人才,商水在全县启动新型农民培育计划,由乡镇政府组织培训和职业技术学校代为培训,开展了劳动力转移工程培训、扶贫培训“雨露计划”培训、致富带头人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加快了农民向技能型人才的转变。

  本刊记者 王哲 发自河南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