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凡客说说电子商务的罪与罚

  • 来源:计算机世界
  • 关键字:凡客,电商
  • 发布时间:2013-10-22 15:24

  凡客将办公地点搬离繁华的双井,入驻位于北京广渠门的雍贵中心,而只在XX后,凡客再次将总部迁址北京郊区亦庄,这是一个标志性转折,资金链紧张的猜测一时间漫天飞舞。为什么一个曾经红极一时的互联网快时尚代表走到了今天这个地步?

  业界给出的结论:成也品牌,败也品牌。

  6年来,凡客紧紧围绕如何把“凡客”塑造成为中国第一大互联网服装品牌而进行。名人光环效应,以及出色的广告创意,凡客体走红,从百度指数上来看,凡客品牌效果深得网民认可。但是陈年忽略了一点,产品质量同样会影响品牌的影响力。产品质量太差,无论是面料、做工,抑或是款式,都难以与快时尚的互联网品牌相对应。产品甚至不如凡客的包装盒,这是业内人士对凡客产品质量最为形象的嘲讽。

  在没有锻造好设计、生产、经营这个传统产业链的基础上,不计产品质量的扩大规模。低端OEM方式生产低价次质产品,终于消费者回过味来的时候,凡客只有沦为积压产品大甩卖的网上卖场(抛售李宁等品牌积压产品),从而一蹶不振。

  这两年,电子商务已经成为整个经济社会最为风靡的商业名词,似乎传统产业不电子商务就没有未来。但同时却有些曾经的电子商务大佬开始步履艰难。观察下来,重电子而轻商务;或者,重渠道而轻产品。说到底,电子商务仅仅是一个渠道而已,它可以丰富商业的形态,将产品从辐射面过窄的线下搬到地球一家亲的线上,交易面扩大了,交易双方无边界了,交易的成本降低了,信息不对称被取缔了。但商务最终还是一个售卖的过程,线上线下都不可能有一丝一毫的改变。

  一个结论变得毋庸置疑:当电子商务的门槛变得越来越低,传统产业+电子商务对于纯电子商务平台的冲击就会越来越激烈。换句话说,原来意义上的电子商务从业者的冬天似乎要来了。最早搭平台吆喝人上来卖产品的第一批电子商务公司如何抵御武装了电子商务的传统产业经营者;抑或以往靠信息差赚钱的模式日渐式微,甚至可能会无路可走。对于产品设计、生产的不了解,对于目标市场的不掌握,隔行如隔山的天然屏障,使得手握着电子商务互联网技术的从业者与消费者以及消费市场的格格不入;于是凡客,以及已然消亡了的PPG在垂直产品领域水土不服、铩羽而归。反而是了解或者基于传统产业经验的电子商务开始占据市场的主流。

  捋一下最早一批电子商务企业,拷贝美国模式的卓越、当当,贩书依然是最擅长的一块;起家于3C产品的京东拓展外延的路走的磕磕绊绊;纯粹搭建平台的淘宝,更是上要防着商家借巢孵卵、借船出海,下要担心社交工具扫一扫抄了网上支付的后路。反而是被沃尔玛收购后的一号店,率先触网的家电大卖场京东在电子商务的路上一骑绝尘。

  对照美国零售业市场,传统零售大鳄,例如沃尔玛一直把持着电子商务的领军者角色,电商前十位中很难再出现亚马逊第二的身影。反倒是,中国各种电商平台利用各种传统、臆造的节日打折促销积压产品,制造了超高的泡沫。在大数据重新定义企业设计生产甚至消费形态之后,仅凭价格已经难以为继电子商务日益飙升的高销售额和高人气。当市场和消费者最终冷静下来,回归商业和产品本质的日子不会太远,到那个时候,以往过分看重的电子商务本身的做法反而可能成为制约企业成长的绊脚石,例如凡客。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