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ke a Change 变化中的数码影像

  • 来源:新潮电子
  • 关键字:数码影像,Casio
  • 发布时间:2013-11-03 10:30

  我们现在所拥有的生活资料非常复杂,消费数码、IT前沿,以及越来越被拔高为一个独立领域的数字影像,这些可以被统称为”当今人类日常生活中的轻量级电气需求群“,这里面包含有很多过日子必不可少的东西。因为必不可少,所以我们太熟悉它们的模样。不过,不知道你是否有发现,那些我们熟悉的模样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当光学取景器被电子取景器取代、当单反去掉了五棱镜、当相机变成了手机的一部分……或许这些变化并不明显,但是暗流却在渐渐蔓延。

  我们在见证什么?

  我们离不开计算机,离不开网络,离不开智能电话。于是你能看到计算机越来越快,英特尔的步调甚至已经不需要理会摩尔定律;网络带宽越来越大,覆盖越来越广,让我们无时无刻地将自己的生活与所有人分享;智能手机在硬件竞赛的路上走得越来越远,如今没有四核CPU的新品手机是要被“嘲笑”的……它们都在飞速地进化着,照相机更不例外,不论你手中的这种设备到底是一个什么,它都在发生变化,技术上的和思路上的都有,你能看到背照式传感器、取消低通滤镜的传感器、有效像素突破3000万的传感器、混合型的自动对焦、能耐不断进化的Wi-Fi和NFC应用……这些也许算不上什么,可能一时间蹦过您脑海的名词数量要远比这多得多。

  既然论题的对象是数不清道不尽的照相设备,那我们姑且再说具体一点,除了那些真正“了不得的”新发明外,在我们的认识里,当前有些新东西是“不容易理解的”照相设备,另一些主流的新东西是制造商们“被迫提上日程”的照相设备。脸谱化一下,前者是GALAXY Camera和GALAXY NX这类你说不上它究竟是什么的;至于后者我们可以认为是大多数的数码相机,当然,不包括单反机。

  不如让我们来把这些拗口的词语标个号吧,“1”代表“了不得的”、“2”代表“不容易理解的”,“3”代表“被迫提上日程的”。我们所见证的这些东西中,通常来讲,3在最后会必定留存并持续发展,1也许会留存,2则必定消亡。

  “变”,是我们的愿望

  不管你有什么样的经历,不管你曾经或者现在怎么想,怎么看待事物,怎样思考问题,我们都要先强迫你来接受一个观点:任何一种事物/一个领域,它在常规发展情势下总是且仅仅是周而复始地交替进行细分和融合这两种过程。这个论调我们只是先提出来,要在最后一节才稍微详细地聊一聊,但现在也依然要特别注意谨记这一点,融合与细分的交替绝对始终出现在任何领域里—除非在某一个时刻出现由长期积累导致的质变或者模式上的良性创新。

  无论是质变还是良性创新,都可以归入到我们所喜闻乐见的“了不得的”行列里,举两个例子,一个是奥林巴斯全新发表的OM-DE-M1,这就是一个经过长时间技术积累后蜕变明显的产品,另一个我们可以看看佳能最新的“静止式数码摄像机”LEGRIAmin,i 这个东西基本上可以说代表了一种我们有一定需求但以前没有出现过的应用方式,所以我们说它是良性创新的结果。

  这些可以算是“变”的表象,当它们出品的时候,我们都能看到并且能够对其有所评价。理想的情况就像OM-D E-M1,它的出现是得益于技术储备充足,这就是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效果。这样一部相机,能够更换镜头,能够完美支持前一代系统的所有镜头,在4/3的感光元件规格上把能做好的所有事都做好了,而且有些还做得极为出色,比很多价格上极为昂贵的相机更牛,可以说它是真正专业的无反光镜相机。我们知道对很多人来说把专业和无反两个词联系起来思考是会非常头疼的,这没办法。长久以来我们被浸泡在“单反无敌”的宣传语中,如果不是特别善于独立思考的人,就不会意识到这是错误的。

  如果你不是被“单反无敌”理论洗过脑的人,那必然能意识到无反领域的技术积累是非常快的,这个类别出现至今只不过5年,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如今最新的OM-D E-M1和始祖的LUMIX G1,你会看到这两个东西在概念、结构、基本用法等大多数核心方面都没有任何区别,但前者比后者的完成度要高,并且高了不是一星半点。如果从性能、画质、应用效率、设计成熟度等细节的层面上看,同是M4/3规格无反机的OM-D E-M1与LUMIX G1相比已经根本不像是同一个世纪的产品,而这种质的飞跃就是在5年的技术演进中“默默地”到来,虽然实际上的确是这样“默默地”、“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但在我们看起来,真的是相当飞速了。我们可以把这样的情况归结为奥林巴斯影像部门的超凡努力,因为同样在这个领域的其它厂牌的成果似乎并不这么突出,他们还没有做出这样“了不得的”成果。

  见证技术的飞速积累实现的进展,无疑是我们最喜欢的,因为这一类进展往往解决甚至是极大地完善了基础应用方面的问题—它对于实际问题有非常强的针对性,虽然这个层面的意义并不容易被大多数人察觉。

  另一方面,我们对于思路上的创新,也有所见证。通常这一类领域的动作不会显得非常大刀阔斧,因为成本和收益总是要得到平衡,也正是因此才出现了一些“异军突起”的东西,当然我们原本是想主要说一说佳能的“静态数码摄像机”,但是既然提到了“异军突起”,就还是先从EXILIM TR开始吧。

  EXILIM TR这个是比较特别的,它造成的收益是个天文数字,但很显然,仅限于特定的市场地域。在地球上的大多数地方,这个号称“自拍神器”的东西都没有大卖,唯独在中国火得一塌糊涂,这样的商业成绩证明了这是一个极棒的产品设计思路。作为数码相机,EXILIM TR100刚出道时,我们很多的业内人员都是基本将其忽视的,因为它没有很好的性能,甚至可以说根本达不到主流数码相机的平均标准,它有这个一个我们看起来非常蹩脚的用法和难以置信的高昂零售价,我们认为给它定价的人是个疯子。随后我们发觉市场的反应和我们的认知不大合拍,TR100疯狂地热销了,甚至卖得像iPhone一样火,我们这才意识到这种看似奇怪的新体验居然唤醒了如此庞大的潜在消费。

  总结一下EXILIM TR系列的事迹就是,有一种迫切的应用需求在那里,从产品的角度讲,实现这个需求一点也不难,但消费者自己并不清楚他们有这个需求,我们从业者也不清楚,只有Casio看到了这块大饼。于是一个垄断的态势立刻就出现了,你不能埋怨这东西卖得贵,因为确实没有竞品。

  这就是由“idea”创造的价值,和技术的积累没有什么关系,看看它的配置,基本上就是手机摄像头级别。我们不怀疑同样的局面还会在别的产品线上发生,DV就是一个有蛋糕可吃的领域,佳能的LEGRIA mini目前刚刚推出,它也有个独到的思路和比较明确的定位,不同于我们已经较为熟悉的运动型摄像机,并且它也没有竞品。静态应用方式的家庭用数码摄像机,这样的东西会让以往并不经常运用的一些拍摄手法变得频繁,它强调在某种私人空间里记录一些特别的、个人化的片段,我们相信很多人会被这样的思路吸引。

  就目前来看,模式上的良性创新主要体现在这种对特定需求提供精炼解决方案的思路上,有了EXILIM TR和LEGRIA min做例,相信各路制造商的创意思维都能够获得一定程度的解放和发散。总之,我们相信未来会见到更多解决某些实际问题的专用性设备活跃起来。

  接下来,怎么变?

  OM-D E-M1这样的技术型创新品依赖于较长时间的研发和经验上的积累,EXILIM TR和LEGRIAmin这种则需要开阔的思维做保证。如果两种特性都没有达到,我们看到的就只会是常规主流市场上的军备竞赛,大家一点一点的为传统型产品添加新功能并提高技术性能,主流消费数码相机领域就是这样。

  20倍光学变焦、Wi-Fi模块、触控等特性逐步地被添加和完善,这看起来都是“按部就班”且“应该做”的事情,但我们依旧需要仔细观察这趋势。“添加”和“完善”这两个存在先后顺序的行为,实际上就代表了“融合”这一层核心意味,就向前一节打过的招呼,主流的东西总是不断地轮回在融合与细分之间。主流消费数码相机目前的实际趋势就是融合,高变焦比、移动互联应用、触控操作体验、机内编辑效果等,都不是原来所具有的,常规随身相机的概念正在越来越凸显一个“集大成”。

  但有多少用户需要用这种“集大成”的小卡片相机?这个真的有点难讲,以平素我们的见闻来看,将目前这类全能型数码相机的全部功能使用到30%以上的用户基本上没有。所以我们对主流市场的情况是有疑问的,生产这么多高指标的相机,到底是卖给谁?

  诚然有很多人在买,数量不算低,但用起来没有个侧重点不见得是好事,各方面都太完善了,反而容易被人忘却。我们甚至根本不认为这个时期的消费数码影像设备应该走融合路线,现在应该融合的东西是手机,相机/DV作为相对单一功能的设备很可能更需要一些细分式的发展,EXILIM TR和LEGRIAmini都是好例子。

  所以,若是以“变”为视点来审视这个市场,就可以认为主流大宗其实根本没走在“变”的道路上,这些产品是汤也没换药也没换,只是越来越“臃肿”起来。我们不反对“臃肿化”的思路,因为在有些地方这是正确的,比如无反市场,OM-D E-M1就是这么个产物,相比过去的机器,它很臃肿,但这很有用。随身消费机就不一样了,用户不需要太多的功能和太强的性能,他们要的是能对应自己问题的设备。

  改一改思路,若真正“变”起来的话,我们相信会有更多类型用户的实际问题得到解决,对制造商来说毛利也会大幅涨高的。这大约必定是个有趣的方向,我们很想看看下一步大厂商们会不会有所改观。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