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览站在的十字路口的那些巨头们

  • 来源:新潮电子
  • 关键字:鲍尔默,诺基亚,微软
  • 发布时间:2013-11-08 08:44

  回顾世界IT行业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从IBM为代表的硬件模式到微软为代表的软件模式,再到谷歌的数据模式以及Facebook的互联网社交模式,持续推动信息化浪潮的滚滚向前,改变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十年软硬斗争史

  是微软改变了诺基亚,还是诺基亚改变了微软?

  9月3号中午诺基亚官方发了条微博——《鲍尔默和埃洛普的公开信》,内容大致如下:诺基亚和微软都胸怀伟大梦想:每个人的桌上都应该有台电脑,每个人的口袋里都应该有部手机,经过我们长期不懈努力今天这些梦想都已经逐步变成现实。而今天标志着一个革新创举的新时刻,微软将收购诺基亚设备与服务部门伪口速发展Windows生态系统。

  当我们看到这条微博时t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但想起今年年初之时,诺基亚开始大力发展Here地图业务和独吞诺西扩大盈利,我们就曾猜测诺基亚准备开始转型·原因何在?在当下的手机市场,诺基亚联合微软还是没能扭转落后被动的局面-而且除了少数厂商,其余的都是处于亏损状态t与其苦苦挣扎t不如痛快甩掉包袱集中,人力财力发展势头强劲的业务。想想当年的GE不也是如此,当时杰克·韦尔奇刚担任GE的CEO时曾提出:凡是这个企业在本行业做不到前三名的,一律将其砍掉(出售),即使这个金业很赚钱也要卖掉!这样做,因为当时在他认为,做不到前三的,就意味着这个业务不是GE所擅长的t也没有竞争力的t既然不是自己所擅长的与没有竞争力的就必须放弃。

  微软软硬结合之路

  7月II号,微软宣布将当前8个产品部门重组为4个新部门。而早在去年t鲍尔默就曾表示要微软将转型成一家“设备及服务”公司。这意味着微软将会摆脱纯软件公司的定位-更多地去尖注当代硬件设备中的其他元素。而这次收购诺基亚的手机业务对双方而言都称得上互补的合并。转型是微软的一次重大赌注,在过去一年的尝试中t除了Xbox外,推出的新设备Surface平板电脑并不成功。但如果说Surface是微软在设备领域的一二欠试水的话,那么此次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则说明微软已经开始认真对待硬件设备业务。这无疑是微软在转型路上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在苹果的产品风靡全球的时候,乔布斯率先抓住了将”硬件、软件、数据与社交融为体”的发展模式r一跃成为行业巨头。此后众生跃跃欲试-例如谷歌收购摩托罗拉移动,走融合之路。微软斥巨资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不仅是对日薄西山诺基亚的一场救赎,更是在移动设备逐步吞噬电脑市场份额背景下的自救之举,坚定踏上”硬件、软侉数据与社交”体f匕之路。

  对微软而言,如果要让Windows Phone成为iOS和Android的第三大替代系统,微软需要拥有自己的硬件以及软件和服务。除此之外,微软还得依赖诺基亚的制造和分销渠道以及强大的供应链,制造商r硬件设计和全球品牌。尽管诺基亚近几年表现萎靡,但可别忘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作为曾经的全球霸主,诺基亚的移动设备专利以及出色的硬件能力在目前还无出其右。在无法通过自有能力原始累积情况下,收购诺基亚的设备业务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微软收购诺基亚与谷歌收购摩托罗拉移动的目的不同,后者主要为了专利而不管摩托罗拉移动的死活,而诺基亚是微软智能手机战略的核心,诺基亚的衰亡也意味着微软在手机领城的彻底失败。因为,在收购后微软会持续给予资源上的支持。并且在此_欠收购完成后,微软将得到十分巨大的新兴国家市场,并且还将获得相当可观的欧洲市场份额。

  但对于全球Lumia用户而言,吸引他们的是诺基亚的品牌价值以及独特的硬件设计,并不是微软的移动操作系统。因此,微软今后应该维护诺基亚这一品牌,保持品牌对用户的吸引力。一旦诺基亚品牌褪色t那么这一收购的意义将大打折扣。

  诺基亚转型之路

  也许对于大部分消费者而言,手机就是诺基亚的全部,其实并非如此。在出售手机业务后,诺基亚还剩下3个业务部门·分别为NSN-HERE-AdvancedTechnologies。回顾百年诺基亚,历史注定了这是家敢于冒险转型的公司,从最初的造纸、化工逐渐转变为完全的数字f匕的电信网络设备商和移动设备制造商。对于这样一家不畏惧创新和转型,并且能够在合适的时间抓住合适的机会的公司,抓住机遇全面转型已成诺基亚的基因o此二欠卖掉手机业务也是另种发展,目前兴建的4G网络以及无人驾驶汽车的大力发展·无疑又是诺基亚的令一个机遇。手机市场已发展到瓶颈,而4G和无人驾驶才刚刚开始,为何不将没竞争力的卖掉,一来甩掉一个沉重的包袱二来得到一大笺现金·何乐而不为?

  由于NSN占据诺基亚销售额的近50%.所以NSN是诺基亚转型的重要基础。但从当前的电信设备市场来看,诺基亚的加入则导致该市场的竞争进一步加剧。同时-与早在这行业建立领先优势的爱立信、华为相比,NSN还有很多功课要做。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就是前不久的中国移动TD-LTE设备集采竞标中.NSN虽然创造了全场最低价,但也仅仅获得11%的份额,遥遥落后于中兴、华为a这也注定诺基亚转型之路很崎岖。

  但诺基亚还有另一强大的武器,也是微软虎视眈眈的地图业务,微软曾提出收购HERE,但被诺基亚拒绝。也许这是诺基亚对未来的信心所在。

  目前HERE地图横跨三大移动平台,而诺基亚也曾表示要“将它打造成一家引领独立地理信心服务的云平台公司,为不同的造作系统与不同尺寸的屏幕提供地图与地理信息服务”.而另一个更振奋人心的数据是,全球80%的车载导航系统都使用诺基亚的地图数据。或许-这将成为诺基亚切入移动互联网的重要通道。

  最近HERE的地图部门更是与奔驰合作-共同开发无人驾驶汽车。虽说地图为无人驾驶提供路线,但地图也要在系统上运行。说不定某天,会发生车载系统的战争?未来的汽车,也能是智能汽车,人工交互和自动驾驶这两样必不可少。诺基亚从来就不差优秀系统-配合HERE地图数据以及移动互联网,说不定诺基亚以后将以智能车载系统制造商的身份回归消费者眼中。

  不管以上两家企业前景如何,可以肯定的是他们都改变了世界。

  大市场滋生小时代

  移动互联终端市场将走向寡头时代?

  谷歌收购摩托罗拉、诺基亚移动也投入了微软的怀抱。与其说两位手机领域曾经的一哥、一姐正以改头换面来完成自我救赎,不如说整个手机、整个移动互联终端正走向新的时代,如果我们的视野仅停留在摩托罗拉、诺基亚移动自身的态度,很难对整个市场未来的走向有所预期,而我们即将解开的,或许就是一个名为“潘多拉”的盒子。

  顶破触手可及的天花板

  两个月前t谷歌推出了第二代的Nexus 7t拥有摩托罗拉助力的新一代平板让很多终端制造商均感到了威胁,按谷歌安卓产品部的副总裁Hugo Barra的原话来说:“谷歌Nexus系列设备与其说是抢合作伙伴的市场·不如说是对诸位同仁的鞭策,让他们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谷歌无疑寄望Nexus系列产品来为市场树立新的标杆。

  安卓设备卖得越多Android操作系统的份额就越高,谷歌毫不掩饰自己在着重发展系统平台的决心。虽然谷歌已经在众多场合表示,Nexus仅是鞭策队友的手段,但我们仍不应忘记市场上还有谷歌的对手——苹果的iOS系统与微软的Windows系统,当队友表现得不那么积极时,谷歌作为占领市场的后备手段Nexus在未来未尝不会成为圭角,毕竟现在来看r拥有从软到硬的完整生态链的苹果在品牌竞争力上占据着明显的优势。

  谷歌与微软都面临着类似的问题,所以Nexus7与Surface需要更强有力的硬件支持,谷歌收购摩托罗于立、微软收购诺基亚移动均是为了借助这么一块熟悉市场的踮脚石来顶破触手可及的天花板,所以Hugo Barra也在“发泄”着他对此前安卓平板的不满:“安卓系统放到其它平板上,其硬件性能还没有做到最好-这就是谷歌Nexus糸列产品问世的原因。”比起苹果,谷歌对设备制造商的掌控能力远远不如,也很难刺激起他们创新的追求,毕竟这些制造商是需要利润才能生存,这样一来,硬件创新的部分责任就落在了谷歌身上。

  终端创新乏力的问题同样存在于微软身上作为计算工具,PC之前数十年的主要创新集中于性能之上,人们更加尖注从产品上能够获取多少计算能力:而如今的移动互联终端,性能退居幕后,人们跟矣注于来自产品的体验t所以微软也到了需要换个玩法的时候。微软与诺基亚移动的结合便显得顺理成章了,微软需要获得一定的硬件创新能力,诺基亚则需要融入到移动互联时代,他们都需要在新的竞争下做出改变。

  产业链会向扁平化发展?

  回看过去几年的发展,我们却错愕地发现.谷歌与微软当下正在开始的软硬结合道路,苹果已经走了很多年了,苹果打造的封闭产业链模式似乎正占据着创新的优势。我们这样说,并非就是肯定苹果模式即为正解,而是说苹果在产品创新上更易于获得原动力。苹果虽然能自己掌控市场,但最大的问题也是封闭的格局能够支撑它走多久,毕竟没有品牌制造商支持的苹果的产业链极为扁平,仅靠自身很难j普上下游产业链间的利益最大化地挖掘出来。

  不可否认-分工明晰、简化、压缩的扁平化产业链更易于在激烈的竞争中拥有更多的利润空间,而移动互联终端行业尽管在大幅增长,但依旧在未来会面临市场饱和的问题,此时产业链内的自然淘汰力量便会激TE.使得谷歌与微软不得不选择着重发展自有品牌的终端。市场博弈的结果一种是终端成为服务的免费附庸·另一种是形成寡头竞争的产业格局。

  未来市场将如何洗牌

  要知道,当下手机与平板电脑的品牌并非苹果一家独大,三星、HTC戴知索尼、联想、小米等品牌依旧拥有极强的市场号召力,然而这些终端制造商均未掌握软件与系统的核心竞争力,仅是在硬件形态上有所区别。对于这些厂商而言,均面临产品标准f匕、同质化的问题r产业链扁平f匕一直是悬在他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虽然时过境迁,竞争格同有所不同,但我们依然会提及数年前国产手机品牌所遭遇的”滑铁卢”。其时手机内核由MTK-家独大,打包式的系统解决方案造成产品同质化严重,山寨机横行,产品利润下滑的问题-而仅仅在一两年的恶性竞争中-当年原本占据半壁江山的国产手机品牌影响力与市场份额几乎丧失殆尽。正是当年的洗牌造成的市场真空期,促成了苹果iPhone的快速崛起。

  值得庆幸的是,如今我们依旧处于移动互联网高速增长的时代,移动终端依日有Android与Windows可选,而每个系统背后更有海量的第三方软件在不断创新与发展。但是r市场扁平化的力量从未消失,它直在吞噬着它认为过多的生产环节,甚至包括产业链上某些健康的肌体,我们并不希望这种力量在未来主导整个市场的发展。

  我们活在越来越”小”的时代,尽管市场规模日益增长r但市场却更为集中度。未来数年间·我们正走在分久必合的时间跨度上。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