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车 开启移动互联网新蓝海

  • 来源:新潮电子
  • 关键字:特斯拉,移动互联
  • 发布时间:2013-11-08 09:07

  日前,作为即将进入中国的首款车型,特斯拉Model S可在中国内地接受预订,预订价为25万元人民币。而三家亚太体验店之一的中国香港特斯拉4S店,预订数已经超过了300辆。火热的预定,预示着高端电动车正式进入了中国大陆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也将大众对高端汽车的关注推升到智能化、环保化的新世界。

  携手蓝海

  9月,全新的iPhone SS/5C正式发布,尽管iOS7清新可人,但与乔布斯创下的l、4两代iPhone两度改变世界的节奏相比,难免让人失望。时下,从iOS到Android阵营r各大品牌在智能化手机的争斗已经很难分出胜负。这种情况和小汽车作为一种消费产品普及以来的境遇逐渐趋同。在坊间流传的笑话中,某新晋自助品牌学习某成功品牌的研发经验,就是开发一辆车r然后拉长,拍扁,长胖,变瘦,就成功建立了产品线。可见,同质化竞争正在困扰着整个汽车消费产业。

  一边是体验提升遭遇瓶颈,拼硬件拼到两败俱伤的智篚手机产业,一边是长年核心创新乏力,靠换壳降价将竞争推入白热fE的汽车行业,这两个同病相怜,被困红海的产业其实在乔布斯时代就有望携手步入新的蓝海。苹果董事会元老米奇·德雷克斯勒( Mickey Drexler)首透露,乔布斯生前一直梦想创造一款名为iCar的汽车产品。在与三星因知识产权对簿公堂时,该公司全球营销高管菲尔·席勒(P hilSchiller)也有过类似说法。后来,随着乔布斯的离世,这一想法也被搁置。

  事实上二者的结合的需求如果能够量1b,本应该是从汽车产业更甚一筹。长久以来,汽车市场的卖点无外乎外j安全和操控、动力。当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第三方供应商让这些卖点日趋同质fb,而传统汽车的人机交互界面更是普遍被用户持续吐槽,突破步履维艰。在汽车操控智能f匕领域深耕多年的通用前几年备受破产困扰,虽然OnStar系统已经做到了第十八代,但其功蘸仍然非常局限。福特则与IBM,谷歌等各大科技公司尝试新的合作,包括开放车载系统源代码,与手机厂商探讨槽口接驳计划等等。

  反应更加积极的反而是另一个阵营。微软早在2007年就宣布高调结盟福特·开发汽车系统Sync.该技术基于Microsoft Auto,一套Windows CE为底层的嵌入式系统。第一款内置Sync系统的“微软汽车”是2012款福克斯。Sync系统内置免提通话、路线指引、搜索工具、播放器、语音控制等功能,并且可以和智能手机实现艮好互动。

  后乔布斯时代的苹果公司也努力将Siri等技术融入现有的汽车产品中去。与此同时,已有不少汽车制造商开始着手尝试在他们的车载系统中整合iOS应用。在苹果公布的招聘信息中可以发现,他们正在为iOS车载服务搜罗人才。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主管分析师迈克尔·加滕伯格(Michael Gartenberg)认为,人们不能仅凭现有产品来评判苹果公司在汽车市场的渗透力切口滕伯格表示,苹果很可能在更多技术上与汽车制造商合作,从而在导航、在线娱乐等方面开辟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他猜测,苹果可能借助AirPlay无线流媒体技术,将iPhone或iPad上的应用整合至车载系统中去。苹果公司甚至已经展示了他们和宝马合作的成果:用台苹果设备(主要是iPhone)来完成一些对汽车的指令操控。乔布斯生前的梦想-似乎正慢慢以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逐渐成为现实。

  而智能手机领域的后来者Google在开发智能汽车互联汽车的步伐却遥遥领先。不仅旗下的自动驾驶汽车已经有了多年研发经验,也早已开始将Android系统融入起亚、萨伯和雷诺、荣威等众多厂商汽车产品中。

  迈向深蓝

  不管哪—方更为积极,合作与改变正在这般润物细无声地进行。

  也许是进程太过和缓比尔·盖茨在一二欠演讲中吐槽:如果汽车工业和信息技术发展的速度一样快,那么我们早就可以开着汽车上月亮了。虽然这句话略带讽刺汽车工业发展缓慢的意味r但也反映出了“智能汽车”发展道路上两个矢键产业发展极不协调。

  然而,这也不是汽车行业单方面的责任。汽车和手机不同,前者几乎是纯粹的个人产品,如涉及和使用失当,社会互害性较小或易控:而驾驶和使用汽车,对生命、社厶、环境的影响都不是前者斯能比拟的。因此,与之相比,汽车显然涉及人类社会文明发展中,更多、更重要得环节。

  因此,即使是乔布斯在世r也很难在汽车领域如iPhone-朝改变手机市场继而改变世界那样上演一场救世主的大戏。汽车行业比手机行业复杂得多,需求也更为多样,有些人追求动力表现·有些人着眼外观-有些人对舒适性要求苛刻,有些人甚至只需要有爿板遮头即可。而作为大宗消费品,不同的诉求之间需要支付的对价的差异也是手机行业无法比拟甚至不能想象的。因此,即使某个品牌在软硬件两领域的资源方面同时拥有出色的掌控能力,也绝无可能力挽狂澜独立推出像某些智能手机这样那样划时代的产品。另—方面,传统汽车产业虽然面l缶瓶颈,但总有属于自己的骄傲,不太可篚出现如电视领域那样一窝蜂插根网线就号称智能fE附情形。

  因此,我们见天看到的每点矢于汽车智能f匕的推进都显得来之不易。

  在众多先行一步的厂牌和产品中,既有为技术和速度而生的车界新锐·亦不乏脱胎于传统家用车型的老瓶新酒。创立于2003年的特斯拉汽车专门生产纯电动汽车t并先后在美国市场推出了双门超级跑车Roadster和四门豪华电动跑车Model S。

  根据其产品规划,未来还将推出新的SUV车型ModeIX邗GENHI,以满足不同的细分市场需求。除了纯电动f匕动力总成r其与传统汽车行业相比,最大的特点便是智能fb。开过或看过特斯拉Model S的读者一定会为其依靠触控完成导胁听音乐、调整温度、调整座椅位置及上网等多种功能而啧啧称奇。

  不仅是极客高富帅r传统中低喘家轿。比如来自自主品牌上汽荣威的新款550的显示系统就基于Android糸统开发,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也极易上手。

  此外,在前文选及的通用汽车的智能fb变革中t安吉星系统“语音系统”被提到了相当的高度。

  未来之车

  也许你会觉得除了特斯拉的纯电动跑车卖点之外-这些所提及的”智能”并不是 个很遥远的概念。因为就在你我身边,这一概念一直在被以改款、升级甚至私人改装(中控加装安卓主机或者装iPad)的方式实现着。所谓”智能”,更多的也局限于导航、和多媒体操作层面。其实这还是在传统汽车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增值服务。最基础、核心的技术还是掌握在传统汽车生产厂商手里,并未发生改变。科技公司仅仅担当了系统提供商的角色,更多的是提供些延伸的、外围的功能。真正和汽车使用的核心部分的智能化开发目前只有Google的无人驾驶汽车。其他厂商,十几年前的概念车里的智篚涉及,到目前还只是概念而已。因此,当下的智能汽车概念,离消费者脑海中既有的智能汽车概念尚存距离。

  如前所过,触及汽车产业核心智能的复杂性让即使是Google这样极具前瞻性的公司,也小心翼翼。它不得不为自己的智能汽车在技术层面的开发预留了5年的开发时间。其中系统的稳定性(是否会出现宕机)、路线的临机处断和选择车、转向等问题都需要一段较长的研发时间来完善。

  然而在这段时间之内,市面上的汽车智能化的脚步也绝不会停止。此间,汽车制造商和科技公司需要做的-就是更默契的各司其责。举个例子·汽车厂商就不妨通过结盟的方式推出标准fE的智能汽车外围部件,而科技公司则通过靠授权操作系统来发挥这些部件的功能(类似手机厂商的定制安卓系统).并保证自己的利益。从实验室的技术设计到落实到轮上这—方面,在解决驾驶这一核心难题之前,可以更多的倾向于交通安全提示的人体工程学fb(如直道偏离座椅和方向盘震动提示);让车内的操作系统通过无线互联网,更好的与城市交通网络的信息系统联通-实现诸如避让拥堵路段/时段、精准地找到空闲停车位等功能,使智能f匕城市交通设施得以发挥更大效应,同时也避免了公共资源的浪费。

  而且,无论足Google的智能操控还是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演变,这些未来之车都将面对一切设备智能f匕之后都无法避免的系统安全问题。事实上这一幕在电影和生活中早已屡见不鲜——在《速度与激情6》中,恐怖分子将特制得装备射到对方车辆的引擎盖上,然后通过计算机接管并锁死对方的车辆:有媒体认为,美国调查记者黑斯廷也有可能是死于黑客人侵车辆造成的车祸和自燃:2010年的时候,美国奥斯汀市的一百多台车就由于网络制动系统软件遭到黑客入侵…。

  不过无论如何,汽车产业朝着智能发展的步伐已绝不可逆转。作为消费者-我们能够期盼的,就是这种发展在市场竞争和法律规范这两条轨道的掌控-陕速发展,造福人间。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