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新换旧 换购助益消费电子回收产业链

  • 来源:新潮电子
  • 关键字:消费电子,回收
  • 发布时间:2013-11-03 10:47

  熟悉的人都知道,消费电子产业一般以每年两次的速度更新换代,而在成千上万的产品流向市场、走入千家万户后,同样也有数量巨大的淘汰产品被抛弃。而这些被抛弃的废旧产品由于同时存在着回收成本高和经济利益驱使双重因素,并未得到很好的回收利用。以手机为例,据统计全球废旧手机的回收率仅有3%,而在中国这个手机最大消费国,这个数值仅有1%,而这些废旧手机最终流向何处了呢?要知道手机与电池中含有大量铅、锌、铬等重金属,如果随生活垃圾一样被填埋,对土地、地下水的污染是极为可怕的。

  消费者回收意识淡薄

  对于电子产品的回收,可谓政府一直在加强倡导,但普通消费者却对此意识淡薄,毕竟并非每个人对环保问题均有不得不解决的切肤之痛,所以谈及环保话题,一直是道德出发点极高,执行时却只能轻轻落下的尴尬局面。毕竟要从千家万户里回收电子产品,难度极高、成本极大,如果仅靠个人自觉,永远不可能建立起回收的第一个环节。以笔者的亲身感受来说,小区门口建立的废旧电池回收箱往往数月都放不满,按上千户的小区对电池的消费来计算,即使回收率达到50%,不需要1月便可装满回收箱。小小的电池尚且如此,繁多的消费电子产品的回收状况可想而知。

  数年前国美通讯曾经推出过名为“绿色家园”的旧手机回收的环保活动,它与手机厂家联合回收旧手机,后期回收的旧手机和配件将统一交给上海矽魁公司全面回收处理和再利用。回收公司的资质与专业毫无问题,所有回收的不可用手机将进行拆解,并将材料分类进行无害化分解处理;而尚可使用的手机则通过相关部门检测和鉴定后,进行定向销售。然而活动进行良久,却回收寥寥,究其原因是没有消费者会留意正规渠道与非正规渠道的不同,他们考虑的是回收价格、方便与个人需求。如果没有利益吸引,仅依靠人们自觉永远不可能形成良好的回收机制。

  那么,人们抛弃的成千上万吨电子垃圾流向何处呢?事实上,不少电子垃圾由一些小商贩回收,流入到一些小作坊去拆解、提取含量不高的金、银等贵金属,而更多的残质并未有效利用,从而造成重大污染。当前整个回收产业链最大的瓶颈在于个人,拥有资质的正规公司往往面临缺乏“货源”、回收成本偏高等问题,工信部主导的家电“以旧换新”无疑便是为其解决回收困难的举措。一方面,是每次换机潮淘汰下众多的废旧电子产品,另一方面则是回收渠道受阻,限制整个回收产业链的关键问题其实在于没有形成各方获利的利益链条。

  如何建立多赢的回收机制

  近期,苹果发布了最新的iPhone 5c与iPhone 5s,就在这两款手机发布之前,苹果推出了iPhone回购旧机的计划:一台状况良好的16GB iPhone 5可折价250~253美元,而8GB的 GSM版iPhone 4则可折价120~140美元,不仅如此,即使损毁了的iPhone依旧可交予苹果回购。我们注意到,推动这个计划的并非是苹果,而是一家名为BrightStar的公司,而为旧机回购计划买单的也并非苹果,而是AT&T、T-Mobile等通信运营商。通过这个计划,苹果促使用户更快地将手机更换到“5代”;运营商绑定了更多的消费用户;而购机者也在换机过程中获得了实惠,这无疑是一个多赢的局面。

  在整个回购构架中,最为重要的无疑是BrightStar,它串起了整个利益链条,而这家负责回购业务的公司并非传统的电子垃圾回收公司,而是资深的移动行业供应链产品分销商。当手机终端销售的利润江河日下后,BrightStar通过回购建立起了新的赢利点。

  当然,换购永远不会是单纯的回收行为,同样也是商业竞争的手段。就在微软推出iPad换购Surface之后不久,微软再次在美国与加拿大的专卖店中推出iPhone换购WP手机活动,消费者的iPhone最低折价200美元,置换出的并非现金,而是购物券不与运营商签订协议,也能用于微软专卖店的其他消费,微软的诚意似乎比苹果还要厚到一些。我们有理由相信,换购下来的手机不再作为翻新机使用,而是流入了拆解回收的渠道。这样的例子仅说明了一点,只有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消费电子回收的渠道才会永续流动起来。

  既是回收公司也是销售商

  是的,我们似乎摸到了如何建立良性的消费电子产品回收产业链的门槛,依靠政府主导的“以旧换新”的回购构架赢利难以保证、而且难以持久;而建立在个人环保意识之上的回收渠道则更不靠谱,反而是销售渠道加入到回收构架中,使这人困扰已久的难道得到解决。这需要整个构架中的电子产品回收公司不仅需要拥有专业的电子垃圾处理能力,更需要拥有商业渠道的掌控能力。

  事实上,消费电子产业一直在探寻废旧产品回收的良性产业链。美国一家NEW Customer ServiceCos.公司推出的ecoNEW计划便是旨在帮助消费者将拥有的任何电子产品通过回购方式退回给零售商,而参与这项计划的零售商预计有Best Buy和沃尔玛等巨头。而另一家名为TechForward的公司则提供一种和许多消费电子零售商店的可选延长保修服务类似的保证回购计划。

  在整个回购体系中,消费者获得了金钱补偿,而无需担心电子垃圾的去向;而电子行业则获得了废旧电子产品稳定的回收渠道,有可能将电子垃圾变为销售机会(比如苹果的翻新机),也可能将其分解后循环再利用,更为重要的是鼓励了更多消费;而NEWCustomer Service Cos.公司与TechForward公司则在差价中获得了稳定的利润。即使这种利润并不是想像中那么丰厚,但至少它并没有任何风险。在美国,由电子制造商和渠道商共同参与的消费电子回收点有上万个之多,它们是整个利益链条中最重要的一环。

  还未说完的话题

  我们讨论的并非一个即成事实的事情,未来在中国将形成怎样的消费电子回收体系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最后,我仅想从个人的角度来谈一些感受,日前在日本出差之时,笔者在“中古店”买到了一台物超所值的二手Nexus 7,它在外观、使用上并无丝毫影响,在这方面,个人并没有二手消费的阴影。我想表达的是,成熟的消费电子市场应该有二手产品的一席之地,它将是解决了“货源”之后,促使回收体系正常化的重要一环,同样需要极佳的购买体验。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