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扩大信息消费问题
- 来源:计算机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信息,消费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11-04 15:58
信息消费不仅是扩大内需的重要内容,更是我国经济社会未来数十年发展的重要课题。
从大多数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历程来看,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逐渐下降、第三产业比重逐渐上升。以美国为例,2007年一、二、三次产业的比重分别为1.2%、20.9%和77.9%。,这代表着从事物质生产的人数在不断下降,而从事信息生产和服务的人数在劳动人口中占据主流。相应的,整个社会生产信息的能力大幅度提高,信息的消费成为生产和生活消费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与此同时,整个社会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不断上升,既促进了信息的生产能力,又提高了信息的消费能力。
目前我国一、二、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分别为:10.1%、46.8%和43.1%。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第三产业的比重已经高达70%以上。这表明,我国的居民消费需求已经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以物质为主,转向物质、服务、信息消费并重的阶段。随着我国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如何避免进入中等收入陷阱,是首要的发展议题。目前基本可以肯定的是,信息消费的需求是伴随着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教育程度上升而不断扩大的,促进信息消费也必然会成为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加速走向信息社会,这一课题还会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们在研究制定信息消费相关政策时,不仅要着眼于短期效果,更要深入研究信息消费的规律,分析其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面向未来奠定能长远促进信息消费发展的政策基础,努力探索一条基于我国现实条件的发展道路。
目前对于信息消费的概念有多种不同的界定,但不管信息消费如何定义,都可以从促进优质信息的供给、扩大信息的有效市场需求两个方面来分析存在的问题。
从优质信息的供给方面来看,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目前很多基础信息资源、业务信息资源仍保留在“信息孤岛”中,使得信息消费的内容相对匮乏,局限了消费领域拓展。二是多数网民习惯于免费的信息资源,大量使用或传播未经授权的信息内容或信息服务,信息消费群体的规模性扩张并没有带来实质性消费支出,而且还打击了信息内容开发、信息服务提供者的创新积极性。三是企业利用互联网开拓市场的能力有待提高。互联网为企业展示创新产品、拓展营销渠道、丰富用户体验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很多直接面对居民消费的企业在电子商务、在线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十分滞后,无法适应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市场需求。
从扩大信息消费的市场需求来看,当前存在的首要问题是互联网接入质量不高、安全性和隐私保护差。我国的互联网接入速度在国际上的排名几年来不升反降,互联网接入的资费降价艰难。消费者的在线消费行为越频繁越重要,对于隐私权和安全性的要求就越高。相比于一些发达国家的互联网产业,我国互联网服务的质量相差较大。以上这些问题,都是阻碍和限制网民进一步扩大消费的直接障碍。
杨志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