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光远休闲《小康》缘
- 来源:小康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于光远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11-08 09:33
于光远因最先倡导休闲文化、休闲产业和休闲经济而被称作“于休闲”,休闲学研究是他晚年对中国学术界做出的又一重要贡献,他也因此与致力于休闲领域研究与传播的《小康》杂志结缘
生前,于光远就曾开玩笑说过,将来自己的墓志铭上就写一句话:大玩学家于光远走了。
学到老,玩到老
他对玩相当有研究,他把玩看做“人的根本需要”。1983年,他写过《儿童玩具小论》;1988年,写过《玩具(大纲)》;1996年,写过关于“大纲”的《补充》。另据一篇纪念于光远的文章介绍,每当有朋友去国外或国外友人来访,都少不了给于光远带来世界各地、形色各异的玩具。
对于研究“玩学”,于光远喜欢引用《道德经》中的一句话:“多闻数穷,不若守中。”他认为,人的心灵要保持清净,而不要旁骛太多,没了章法和智慧。因为,人一忙就容易乱,头脑不清醒;人一忙也容易烦,心情不能和平;人一忙就容易肤浅,不能研究问题,不能冷静认真思考;人一忙就容易只顾眼前,不能高瞻远瞩。
在其所著的《休闲游戏麻将》一书,于光远就指出,休闲、游戏、麻将,都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由于它们的存在,我们的生活才丰富多彩,我们的生命才充满阳光,我们生活的世界才有创造的源泉。
于光远说他永远不要落后于时代,早在2001年,他就开始率先研究并倡导旅游经济学、消费经济学,并出书《吃、喝、玩》来表达自己“学到老、玩到老”的“大玩学家”观点。
这其中其实更多包含了于光远看准了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脉搏。于光远较早就曾指出,“休闲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
于光远也因最先倡导休闲文化、休闲产业和休闲经济而被称为“于休闲”,休闲学研究是他晚年对中国学术界做出的又一重要贡献。其实早在1993年,于光远就提出:“休闲产业的诞生符合我们这个时代的发展规律。”
多年间,于光远出版了多部关于“玩学”方面的书籍。就像20年前提出中国改革方向那样,于光远不遗余力为玩正名:“休闲是生产的根本目的之一,休闲时间的长短与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同步的。休闲业是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的。休闲、休闲业是一门艰深的学问,因此需要加强休闲学的研究。”
与《小康》的缘分
休闲业的发展的确伴随着时代的步伐而前进。作为中国国内较早关注“休闲产业”的《小康》杂志于2006年发布了中国休闲小康指数,此举也在当年被新华社称之为“开启了中国休闲元年”。当年这个指数是63.5,七年时间过去,据《小康》杂志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休闲指数已经达到了72.8。
《小康》杂志在休闲领域的研究与传播也引起了于光远的关注。
2007年,于光远为由《小康》杂志主办的中国休闲产业经济论坛发来贺信,并指出“休闲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
2009年10月,年届94岁高龄的于老亲自参加了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社会学协会休闲研究委员会与《小康》杂志社等机构共同主办的“国际社会学协会休闲研究委员会中期会议”。
据当时参加会议的记者回忆,作为中国休闲学开拓者的于光远一莅临会场便将整个会议推向高潮。虽年事已高,但他仍然关注着中国休闲产业的发展,并热情参与和休闲相关的学术活动。他为当年的大会题字:关注国计民生中的休闲;关注休闲中的人文关怀;关注休闲中的文化取向;关注文化中的休闲现象。
“人类正面临着‘休闲’带给我们的挑战和各种机遇。”于光远在论坛上指出,休闲问题是全世界需要特别关注的新的社会文化经济现象。他认为休闲是科学技术进步带给人类的一件最重要的“礼物”,它既可以成为人类“成长”的助推器,也可以因“闲”不当,而让人类沦为“魔鬼”。
休闲研究作为中国较为崭新的学术领域,正是有一批像于光远一样有识的大家引领发现休闲领域,并不遗余力地推动与促进,使中国的休闲事业一步步走入新的境界。正因如此,“2010中国(国际)休闲发展论坛”的主办方《小康》杂志社将“中国休闲终身成就奖”颁发给了这位中国休闲研究的拓荒者和奠基人。
文|《小康》记者 曹伟 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