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热述事

  • 来源:西藏人文地理
  • 关键字:壁画,女神骑,古代贵妇
  • 发布时间:2013-11-21 16:20

  壁画上的卡热女神骑在大鹏金翅鸟上,手里拿着鼓与宝石做成的宝镜,穿着华丽的服饰,神态高贵又慈祥,活脱脱的一个古代贵妇的翻版,完全没有印象中西藏护法女神的光怪陆离与凶恶。据说,卡热女神是十分古老的神,为十二个守护着西藏广褒辽阔土地的“地母”之一,她的灵魂寄居在卡热神山内,千百年来,周边的信徒沿着那崎岖的山路,用古老的转山形式来表示对她的膜拜与敬畏,以求得她的庇护。

  对于卡热神山来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似乎只是文学上创作,西藏十二地母之一的身份并没有为它带来如潮的信徒,它更多的以地域性的神山圣迹而存在着。多次拜访它的经历,神山及山下生活的人与事为我打开窥视的一角,故事、经历与传奇复杂而神秘,了解的深度也就此慢慢增厚。

  转山

  卡热神山自古以来就是前藏与后藏的分水岭,东边是山南贡嘎县与曲水县,西边是日喀则的仁布县,南边是浪卡子县,北边是拉萨的尼木县。虽然你可能找不到更多关于卡热神山的资料,但是它并不是远在荒郊藏于深闺,而是就在车来车往的中尼公路边上,据拉萨市不到一百公里。在每次沿中尼公路往返于日喀则与拉萨之间时,都能一见芳容。全球变暖的大趋势也影响到它,卡热神山身上的“雪衣”越来越薄,黑色肌体越发一览无余了。

  转山是亲近神山的最好方式。正当七月份,拉萨阳光普照,暖风醉人,闲着无聊的我与朋友约好一起去朝觐这个传说中的卡热女神。

  既然神山的北边是拉萨的尼木县,那我们就从尼木县方向开始徒步吧!朋友与我都自恃是老驴,在西藏地区徒步多次,心想一个小神山应没有什么太大的难度,于是也没有带很多的装备,简单整理帐篷、睡袋、炉头,三天的食品等物品,胡乱塞进一个大的登山包与小的徒步包,雄赳赳气昂昂地坐上去尼木县的早班车,去探望那未知神秘的卡热女神。

  由于我们出发前对转山难度的严重估计不足,在路上遭遇很多困难,甚至危及生命,所幸有女神的护佑,才能平安归来。

  光怪陆离的卡热神女

  去尼木的班车司机听说我们要去转卡热神山,满脸惊诧。生于斯长于此的他都从没有去转过,更不要说是外地汉族。虽然提供不了转山攻略,但他还是给我们介绍了一些有关神山的情况。

  “卡热神山是最神圣的雪山,山上有众多寺院,众多修行洞,还有圣湖,在圣湖中还有湖妖和小怪。信众们说,转卡热神山七圈就等于转一次扎日神山,转十三圈,就等于转了一圈西藏阿里的冈仁波齐神山。”

  班车过了曲水,沿着中尼公路与雅鲁藏布江上溯,江面慢慢变窄,两岸的高山也相峙得越来越近,雅鲁藏布江被束缚得越来越紧,最后成为一条咆哮的巨龙。司机指着正前方横亘的两座锥形大雪峰,说道:“这就是卡热神山。”

  “靠南边的是秋普卡热,意思是卡热神王峰;朝北的名叫秋姆卡热,意思为卡热女神峰。在这中间还有一个小雪山,是他们的儿子。前面就是雅鲁藏布天险‘色姆贡嘎’。传说,卡热女神原本是苯教的神,她主宰着雅鲁藏布江两岸的高山河谷。当莲花生大师进西藏传播佛教时,卡热女神一脚踩在北山,一脚踏着南山,搬着山头上大大小小的巨石往下扔。这些石头大的比帐篷还大,小的也跟牦牛差不多,它们像冰雹一样落下,堵塞了整个雅鲁雅布江河谷;卡热女神想以此来阻档莲花生大师的行进。没想到莲花生大师的法力更为高强,他舞动着手上的金刚杵,把大大小小的石头戳得粉碎。江两边的巨石就是那次斗法的遗迹。莲花生大师降伏了卡热女神,使她皈依了佛教,成为藏传佛教的守护神。但她照样主宰着雪山周围的农田、牧场、生灵,照样是家家户户崇拜的神灵。”

  看着窗外的秋普卡热与秋姆卡热神山,冰铺雪盖,银装素裹,如双子星座直入天际;又如两座巨大的白色金字塔,静静的屹立在雅鲁藏布江之畔,构成了一幅引人入胜的风景。身未到,却先听到这么多精彩的传说,真实的卡热女神应该会更加异彩纷呈吧?

  班车在一个甜茶馆停了下来,司机示意下车,他说卡热转山就从这里开始。甜茶馆面江而建,正对着一座雅鲁藏布大桥。对岸就是仁布县的帕塘乡,白色的藏式民居依山面江,绿油油的青稞地与灿烂金黄的油菜田间杂散布在民居周边,在午后明灭变换的阳光下呈现出一派平和安静的田园风光。

  甜茶馆的女老板十分健谈,由于经常有转山的信徒在此歇息,她对卡热神山的了解更多些。“再过几天,卡热神山就要关闭了,你们来的正是时候。卡热神山的转山时节是每年的藏历四月份到六月十五。六月十五过后,转山路上虫子、蜈蚣、蝎子、蟾蜍到处都是,为了避免伤害到这些昆虫,卡热神山会暂时关闭,信徒就不允许去转了。山上有七个圣湖,八座寺院,还有好多圣迹,只不过这些寺院圣迹基本上不在转山主道上,没有向导基本上找不到的。这些天还有几群信徒赶在神山关闭之前转山,你们最好跟着他们一起转。”

  听到这些,我们两个再也坐不住,在详细地向老板娘咨询路线后,背上包,向着神秘的卡热神山进发。

  卡热神女,我们来了,今夜将在您的怀抱中入眠!

  鹏背上的徒步

  此时阳光明媚,微风轻拂,走过大桥,帕塘乡的田园风光一览无余的呈现在我们眼前。走在美景之中,心情也格外明朗。沿途的村人十分友善,一提起卡热神山,都会为我们热情地指路。几个放羊的小孩甚至还送我们到山脚下,指着一条蜿蜒曲折垂直向上的盘山路,示意这就是转山的正路。

  盘山路由无数个之字形的弯道组成,路面上基本是小碎石,有些打滑。有的地方还有用白石垒成的玛尼堆,在石堆上还挂着哈达。虽然是第一次来,以这些玛尼堆与哈达为路标,竟也没有迷路之忧。随着高度的不断攀升,帕塘乡的全貌也渐渐的展现在眼前。层层叠叠的梯田上种满青稞、油菜、土豆,每一畦梯田的色彩都有所差异,从乌云中透出来的阳光照在梯田上,时明时暗,像一幅斑驳陆离、色彩明丽的油画。

  爬到山坡,又是另外一种景象。眼前是一大片线条柔和的大草原,许多黄色的、红色的、蓝色的等不知名的野花点缀在其中,一条小路蜿蜒向前。脚程快的朋友正在前方对着一圈石头进行研究。这圈石头最大的有几百公斤,最小的也有几十公斤,被堆成一个半圆形的圆圈。是牧民为了来避风搭帐篷而修筑的,还是《西藏考古》一书中所说的远古先民“巨石崇拜”的遗址?朋友研究了半天,也没有得出结论。

  草地的尽头是一个寺院的遗址,遗址周边依稀可以见到一些被荒废了的梯田。远处一条挂在天际的小路让我们心生畏惧。爬上小路,往下一看,下面不正是班车司机所说的天险“色姆贡嗄”吗?过来的时候,坐在班车上,虽然两岸山峰如刀仞,公路窄如一线,但只是一瞬而过,没有感觉到有多么险峻。可如今站在高处,脚下的羊肠小道,高低起伏的挂在悬崖峭壁上,踢起的碎石,要过几分钟才能听到巨大的回响;有些地方完全依靠独木桥与独木梯相互勾连,这才真正的体会到“色姆贡嘎”的威名所在。

  从遗址到这条小路海拔相差有五百多米,站在小路上,仿佛立于半空之中。在小路的深处,一座雪山与雾相拥,若隐若现,让人看不清真面目,那就是我们的神女秋姆卡热吧。

  又爬上一个大山坡后,对面是一个峭立的岩壁,一只兀鹫正在上面盘旋。前方的小道笔直往下,深不见底,朋友抱怨了一句,这鬼路总是直上直下的。我忽然间想起卡热女神的坐骑,一只大鹏鸟;对于鸟儿来说,此等悬崖之地才是它的安身之处,所以卡热女神才会选择它为坐骑,“扶摇直上三千里”!只是辛苦了我等凡夫俗子,只能艰难地在小路上进行腾挪跌宕的行进。

  女神的怀抱

  待我们从山上下来的时候,天色已不早了,正满山的找营地之时,有三个藏族同胞迎了上来。虽然我们的藏语与他们的汉语同处于小学一年级的水平,细心的朋友还是听懂了他们的“指示”,下到山底,淌过一条溪流,再往右爬上陡坡;上面有一个营地,有一群转山的信徒在那儿扎营,据说营地里还有可口的青稞酒任我们品尝。

  听到如此重大的利好消息,还能跟上朝圣者的足迹,我们一鼓作气,向前狂奔。过了溪流,又是一条向上的之字形盘山小道。朋友比我小几岁,体力比我好,为了晚上能在营地睡个安稳觉,也为了晚上能喝到可口的青稞酒,我就让他背着装备与我的相机先爬上去,把我们的窝先安顿好,我在后面按着我的徒步频率慢慢走。

  年轻人的体力就是好,不一会儿,朋友就消失在我眼前,不见踪影。而体力透支的我机械地数着自己的脚步,继续着前行的步伐。天色越来越暗,又下起了雨,爬到更高处时,雨变成了冰雹,砸在脸上作痛。我穿了防水的冲锋裤,可我的冲锋衣却装在朋友背的背包上。我大声呼喊着朋友的名字,却只能听到风声与我的回声。冰雹砸在身上,融化成雪水,顺着上衣流到脚下,全身湿透了,像在冰库中被冰冻住了一样。好想找个地方休息一下,可是本能却一直提醒着我,向前挪动,不能停下!

  天已经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冰雹还继续砸着我的身体,无穷无尽的上坡似乎被我走完了。前面又是一个“平台”,白色的玛尼石到处都是,玛尼石之间有好几条道路,冰冷而又疲备的我不知如何选择,只能口中呼喊着朋友的名字,向前走去。走到尽头,是一个绝路,只好又原路返回。迷糊中,有人应答,再继续高呼,应答的声音越来越大,我向那个声音走去,越来越倦怠,直到一只温暖的大手扶着我,听到有人说,老范,我在这里。

  紧张的心一下子放下了,在大手的牵扶下,只感觉在黑夜中经过几道模糊的灯火,全身越来越冷,不由自主的打起冷颤来。接着好像是到了一个温暖的洞穴,灯光迷离,人声嘈杂,一个模糊的声音传来,要我脱光身上的衣服,我依言而行,然后两床厚厚的羊毛毯子像裹粽子一样把我包裹得严严实实,细心的朋友还为我点上一根烟,塞到我苍白的嘴唇。只是全身还在颤抖,连嘴上的烟也跟着颤动着。一个藏族妇女端来一碗热热的、粘粘的食品给我喝,我依旧机械地喝了一口,但感觉肠胃一下子暖和起来。为了让我取暖,朋友甚至把炉头点着了,放在我的手旁。洞外白雪飘飘,洞内油灯闪烁,迷糊间,我的思维好像进入了空灵的状态,我脱离了我的身体,居高临下地看着周围;所有的人与物都好像不复存在,可是却又是那么的栩栩如生。

  半个小时,一个小时,也可能更久,我一直处在混沌状态。藏族同胞们帮我们搭好帐篷,铺好防潮垫,并把我移到睡袋中。被雨淋湿的睡袋也是冰冷的,一整夜,就迷迷糊糊地在冰冷中度过。

  圣山,圣湖,圣迹

  早上,迷迷糊糊中被朋友摇醒,“老范,他们要出发了,要不要跟他们一起走?”我从睡袋爬了出来,向昨天晚上的救命恩人们表示感谢。这时的宿营地笼罩在大雾之中,能见度不超过五米,恩人们有的正在支锅烧清茶,有的在煨桑,有的在打点行装,与他们聊了几句,头痛得不行,就像得了典型的高原反应一样,于是我又钻到帐篷里,爬进尚且温暖的睡袋里,倒头就睡。

  等我再醒来时,朋友已经烧好浓浓的咖啡与热热的方便面。用完早餐,体力才有所恢复,才想起参观一下昨晚的宿营地。宿营地背后就是秋姆卡热峰,前方还是“色姆贡嘎”大裂谷,万丈深渊下面就是雅鲁藏布江,急流飞湍,天摇地动,只可惜它们都被大雾所笼罩,雾蒙蒙的看不清楚。一堆用白石雕成的玛尼石耸立在宿营地的边上,有字的一面全向着秋姆卡热峰。恩人们的宿营地是一个大山洞,据说是卡热女神在此修行过,叫琼宗扎普。山洞被酥油灯熏得漆黑,信徒们在石壁上涂抹的白色糌粑像黑幕中的一颗颗星星、一片片白云,山洞深处的还有几盏酥油灯燃烧着,好似亮了几千年,与山洞已融为一体了。山洞的上面是一个平台,据说在月白风清的夜晚,有缘人能看到女神在此翩翩起舞,只可惜昨夜是个风雪夹杂的鬼天气。

  我的体力恢复得不错,为了能追上早出发的信徒,我们打点好行装,快速前行。转山路还是与昨天一样,挂在悬崖峭壁之上,昨晚的雨雪把小路浸得湿漉漉的;行走在其上,周边纵有美景无数,也无暇分享。

  所幸这一路上没有分岔路,在下午五点的时候,我们终于赶上前行的信徒。他们都来自浪卡子县,老老少少男男女女一共有三十多人。他们说,卡热神山是一个十分神圣的神山,周边的人一辈子至少要转山一次。秋姆卡热神山的脸向着仁布县的帕塘乡,所以帕塘乡女人们十分的漂亮,而秋普卡热的脸向着浪卡子县,所以浪卡子的男人特别帅。看到与他们一起来转山的小伙子,头发卷曲,身材高大,的确与其他藏区的小伙子不一样。

  晚上大家借宿在卡热召提寺中。卡热召提译成汉语就是卡热神女的修禅洞,它是供奉和祭祀神女的主要场所,相传始建于公元8 世纪的赤松德赞时期。原先在每年转山的季节,寺院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神女的法事活动,只可惜寺院正在重建,连一个正式的僧人都没有,当然无缘见此盛典。

  不过,山中的洞穴中还有四个慕名来此静修的僧人,三个尼姑与一个喇嘛。尼姑们是嘎举派的,其中有一个来自四川阿坝州,已经在山上修行二年了,她坐禅的洞穴传说是佛母堪卓益西措杰禅修过的, 希望在西藏有着“伟大的母亲”美誉的佛母能给她们更多的“加持”。

  遗憾的秋普卡热

  卡热召提寺的正北方就是卡热乡,雅鲁藏布江在这里挣脱开“色姆贡嘎”的紧缚,江面突然变得十分的宽阔,像一个巨大的喇叭,而“色姆贡嘎”就是那小小的喇叭口。卡热乡民居错落,乱石横陈,与梯田牧地夹杂着,一直铺展到卡热召提寺。

  与信徒们一起转山就如找到多位向导一样,第二天一早,我们与他们一起朝拜莲花生大师的修行洞,有湖怪的有错圣湖,长满仙草的扎西错圣湖等圣迹。只可惜他们是从卡热乡开始转山的,今天是他们的最后一天。转完圣湖后,又只剩下我与朋友再继续前行了。

  下面的行程主要是转秋普卡热神山。可能秋普卡热神与他的爱人性格完全不同,这在转山路的路况中就能看出来。从被梯田层层包围的村落中穿出来后,眼前竟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天空飘起了毛毛细雨,朵朵云花,茫茫白雾,在草地上缓缓移动,牛儿,羊儿,还有藏野驴时隐时现;踩在平坦的草地上,看着眼前的美景,回想前两天的艰难险阻,感觉像活在天堂一样。

  只是草原上分岔路太多,又连个人影都看不见。找不到人来问路,我们只好每遇到分岔路就停下来商量,走走停停,直到天色将暗,还没有见到秋普卡热神山。那传说秋普卡热神送给妻子的项链——草原上十二个美丽的雪山湖,我们一个都没有见着。

  可能是我们走错了路,看看天色已晚,只好搭一个帐篷先住一晚再说。清早的时候找到了一个在此放牧的牧民,总算把转山路问清楚。我们的确走错了,转山路在半山腰上,我们却在山下穿行,所以错过了美景。

  早上山谷中雾气十分浓重,天也阴沉沉的,走到正路后,我们一直十分顺利,再也没有走错。穿过一条用石头垒成的佛塔区,爬过一个山口,前方的峡谷远远地透出一丝依稀的绿色。那就是村庄,也意味着我们成功的转完神山,又回到人世间了。

  经过帕塘乡的普村后,来到一个尼姑寺。尼姑寺中的尼姑个个明亮俏丽,忽然间想起了那个传说“秋姆卡热神山的脸向着仁布县的帕塘乡,所以帕塘乡女人们十分漂亮”。看着这些笑语澹澹的尼姑们,我的思维有些恍惚,是先有传说才有现实呢,还是由现实再引申出传说?

  卡热神山正因这传说与现实交错,神灵与鬼怪同存才如此神秘莫测,受人崇拜吧。

  卡热卓丹宗的战事

  情景再现

  天气很好,蓝天下的太阳照在身上十分的温暖;微风轻抚,带来山脚下卡热乡油菜花的香味;侍女还是像往常轻声细语的温柔。若在往常,卡热卓丹宗的宗本夫人一定会在侍女的服侍下,哼着歌儿,让她心爱的大黑猫陪着,坐在卓丹宗古堡的最高处,保养她引以自傲的乌黑亮丽的头发。

  因为卡热卓丹宗已经被来自蒙古的准噶尔部落围困了一个多月,宗内的所有人早已疲惫不堪。凭借着建在三面临崖,高居山头的地势,与几代宗本精心修筑的坚固高大厚厚城墙,卡热卓丹宗打败了这些生性残暴、无恶不作的准噶尔人一次次的进攻。他们在山底下架着六脚大炮及孔雀霰弹炮,朝着卓丹宗连连轰击。宗内的一些建筑已经被破坏,所幸宽达两米的城墙还基本无损。

  准噶尔人也对卓丹宗进行强攻。为了防备卓丹宗的兵丁居高临下往下射箭、扔石头打中头盔和铠甲。准噶尔人想出一个办法,先在木架上铺好石板,蒙上牛皮,再在上面做两个把手,然后握着把手将铺好牛皮的石板顶到头上;向前走去,设法把木梯靠上城墙,进而攻城。然而卓丹宗的兵丁们拼死抵抗,奋不顾身的向外射箭掷石器,准噶尔部落的每一次进攻都伤亡惨重。

  战事进入胶着态势。

  随着时间的流逝,宗内的存粮一天天的减少,蓄水塘里早已干涸,自从城堡到山下雅鲁藏布江的取水暗道被准噶尔人发现后,缺水之剑一直高悬。老天爷也在助力准噶尔人,一直没有下雨。锋火台的狼烟从来没有停过,可就是没有援兵。若是准噶尔人还继续像铁桶一样围着卓丹宗的话,宗内的兵丁们将会活活渴死,不战而败。

  卓丹宗的宗本想出用宗本夫人天天洗发的办法来掩盖宗内极度缺水的事实。他让夫人用油腻粘稠的茶籽油来洗发,而且是极度浪费“水”的方式。当夫人洗好后,一大桶的脏“水”张扬地向山下洒去,渴望山下的每个准噶尔人都能看见。对于围攻的人来说,近乎三百米的高度落差而产生的视觉差异,是会看不清水与油的差别的。他们用这样的方式发出明显的信号,宗内不缺水!

  准噶尔人被迷惑了。久攻不下,于是起了退意。卓丹宗的曙光终于出现。“可卓丹宗最终难逃一劫,宗内的所有人都被杀,财物被一抢而空。卓丹宗成了废弃之地。你知道为什么吗?”给我讲上面故事的卡热乡的一位老师卖了个关子。

  “为什么呢”

  “因为宗本夫人养的那只猫。缺水太久,猫也口干舌燥。它顺着山内取水的暗道,到雅鲁藏布江喝水时被准噶尔人发现。准噶尔人就此识破了宗内有水的假象。卓丹宗自然难逃厄运。”

  一只猫害死卓丹宗的所有人,这听起来是那样的匪夷所思,不过在这充满神灵与鬼怪的圣洁西藏,听起来又是那样的自然。

  卡热卓丹宗的历史

  卓丹宗位于浪卡子县卡热乡。虽然网络上西藏的旅游攻略很多, 可是无论如何,在强大的百度与谷歌上,还是找不到有关于它的蛛丝马迹。

  建在“色姆贡嘎”天险尾端的卡热卓丹宗,向东边是贡嘎县与曲水县,向西能至后藏日喀则的仁布县,往南边是浪卡子县白地乡,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塞,连接前后藏的重要节点。18世纪准噶尔部落入侵西藏,围攻卡热卓丹宗也是“理所当然”的。网上找不到线索,翻遍手上的资料也只能找到关于卡热乡或卡热神山的只言片语。卓丹宗就是这样湮没在历史中,悄无声息。

  卡热乡是一个古老而偏僻的雪山深峪,民风淳朴,乡里面所有的房屋都是石头造的,房屋的周围,遍布着百年大树。乡中的曲德卓丹寺是一个主巴嘎举的寺院,虽然寺院外表破旧,可里面保存着上千片雕刻精美,刻画传神的玛尼石刻,能让人感受到曾有的辉煌。在历史,在卡热神山上修行的高僧大德多不胜数:伟大的莲花生大师与有着西藏“伟大的母亲”之誉的堪卓·益西多杰,第一世桑丁多杰帕母等。

  想在乡中找到一个向导带我去卓丹宗遗址,可乡亲们更乐意带我去一户人家的院中内看名为“阿里古秀”的两棵苹果树。据说,上个世纪中叶,锡金王国的公主远嫁拉萨,其有一件非常特别的嫁妆,就是两棵小小的苹果村。树苗装在两个大木桶内,每个木桶由两名差夫背着,先从甘托克背到江孜,再从江孜背到卡热乡。拉萨地势高,气候冷,怕苹果开不了花,结不了果,就先种到卡热乡内一个小果园内。不过,直到锡金公主回锡金,这两棵苹果树都种在卡热乡。现在这两棵苹果树长得高高大大,枝繁叶茂,树上压着沉沉的果实,今年又能结出几百斤苹果。乡民都说,锡金公主陪嫁的苹果树,结出苹果公主没吃老百姓吃。

  探访卡热卓丹宗

  乡里没有人陪我上卓丹宗遗址,可被勾起兴趣的我,还是决定要到此一游,探访究竟。卓丹宗废弃已久,曾经铺着片石的上山台阶,已成依稀能见的小路,上面落满碎石,不小心就打滑摔跤,尤其在半山腰势陡峭之处,难以避免地让人心惊肉跳。

  先进入视野的是残高三层的碉楼,它全部为片石砌筑而成,方整严实。碉楼底下西侧有一个小洞可爬进去。碉楼呈正方形,其东西北三面的墙上设有竖长方形的射孔或瞭望孔,有的呈上小下大的梯形,外窄内宽,上下孔交错排列。各层之间原应横设有木梁,木坊等,上置楼板,现均已不存了。

  出了碉楼,爬上两米多高的城墙,巨大的废墟撞击着我的心灵,使我至今不能忘怀初见的那一刻。威风凛凛城堡,富甲一方的宗本,严密的军事系统,细致的建筑工艺,被历史定格在破灭的那一瞬间。布满片石地面长满了蒿草,沙棘树在碉堡石缝里开花,城墙的片石锈上了苔藓,里面的蛤蜊伸出头晒太阳。爱洗头的宗本夫人,视死如归的兵丁,足智多谋的宗本大人,还有那只猫,早已灰飞烟灭,不知去向,只剩这废墟,迎风耸立。

  卓丹宗坐南朝北,其废墟坐落在如一把倒放的大刀的峻山之颠,虽然遭到致命的破坏,但从北到南,按碉堡坐落的台地高度,还是能把卓丹宗遗址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呈长方形,长约60米,宽约40米,其西北角〈最先到达的三层碉楼〉与东北角各有一座碉堡。四周用片石垒成厚约一米的墙体。墙体是一大片空地,长满了荒草。这有可能是宗本兵丁们演武习兵之处。

  第二部分为被内外两个圆形围墙包围住的高几十米的大碉堡群,外墙有射击孔与瞭望孔,内处墙之间还建有小室,可能是兵丁所住。墙内的碉堡群破坏,看不清形制。碉楼的顶上挂着卡热乡民祈福的五色经幡,给阴冷的碉堡增添一丝的暖味。

  第三部分也是最上面的为三个碉堡,破坏十分严重。登上最高的碉堡往东看,视野十分开阔,从卡热乡到曲水的曲吾日神山一览无余。雅鲁藏布江在卡热乡“慢”下了脚步,肥沃宽阔的冲积河谷,相对温和的气候让这片土地富足丰饶。乌黑的云层飘过,与绿色的农田、黄色的油菜花、白色的沙滩、浑浊的江水一起,构成一幅魔幻的画面。回头再看卓丹宗废墟,感觉进入了一个历史与神话、真实与虚幻交织的灵异时空。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