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汽车文化和列祖列宗的关系

  • 来源:汽车杂志
  • 关键字:汽车文化,老爷车,中国展
  • 发布时间:2013-11-29 16:32

  最近见识了小少老爷车,都是临时来中国展出的,它们出现在各种发布会的现场。

  例如玛莎拉蒂新总裁的发布会上,就有第一代总裁的身影,同理保时捷911过50大寿,历代保时捷悉数到场,在宾利新飞驰的试午间隙还能在国内见到宾利S1欧陆飞驰的影子,这都是正儿八经的薪火相传、根正苗红。

  但倘若在东风雪铁龙新爱丽舍的发布会上看到一台2CV,这就有点让人算小明白了——这二者之间究竟是儿毛钱的关系啊?想起一部悲情电影《1942》的桥段:一家人逃荒,瞎鹿把老娘和伞部家当都捆上架子车的时候,还不忘对儿子喊了一声:“别忘了把祖宗牌位拿上!”

  汽车文化,哪怕是扭曲的汽车文化,在没有文化的国度里也显得弥足珍贵。前些日子有个小兄弟跟我炫耀他刚刚买到的一台“老爷车”,如何倾注了他的心血与汗水,如何让车子重新发动起来。听完之后我一点儿感动都没有,我甚至怀疑这一年来媒体鼓吹的“汽车文化”是不是害了这群年轻小兄弟啊?不是每一堆废铁都值得如此动容的……

  我在微博里说:“一段段历史都被写得情真意切,没有上壤的豆芽菜却长得水灵、水灵。欧美人在老爷车里回忆过去,而我们窥探了一下,一个个佯装潸然泪下。”

  汽车文化的作用是什么?我曾经用一篇《文化无用论》试着捅破了“伪文化”的脓包:在汽车文化没有预算的时候,我们说文化是一群爱车人的心灵寄托,而时至今日,不少披着历更外衣的文化,充其屉只能算是撬动广告价值的工具。趋利性的汽车文化让人有吃苍蝇的感觉,每一款老车都被描绘得叱咤风云,每一段历史都被写得可歌可泣,可我很想知道的是,这些品牌今天为何这般憔悴?

  这几天我很遗憾地没能参加一个国内老爷车的拉力赛,那一群真正爱车的人的Party,开着比自己还年长的汽午从北京一路杀到了上海,风餐露宿、连夜修车,却也乐得个白在快活,这是一种态度,一种深入到骨髓里的爱。

  文化其实就在茶饭之间,有一群人把对汽车的爱变成了生活常态,他们聚在一起就营造了文化。倘若把文化简单地理解为“列祖列宗”,似乎显得太单薄了,文化的厚度取决于群体的厚度,在群体没有生成的时候,简单粗暴地将汽车文化标签化是不对的,尤其是趋利性地乱贴标签,只会让人产生重重的怀疑论。

  在这个汽车文化刚刚发芽的时候,我们试着小心翼翼呵护它的成长,操之过急的每一步都可能影响它的未来,我们希望每一个参与者都是冷静的、不过不失的。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