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要认清“我是谁”

  阿里巴巴和腾讯开战了,口水四溅!这场口水仗的“前戏”无人知晓,上来就是正面交锋。12月3日,腾讯微信团队发出一条微信,指责阿里巴巴涉嫌传播微信支付的负面消息,诸如“腾讯内讧升级,微信团队离职率最高”,“张小龙功高震主,让马化腾不高兴了”等。阿里巴巴来往团队回应称,腾讯通过多种媒体手段制造阿里巴巴的负面报道。奇虎360也趁机冒泡:360一直都是腾讯滥用媒体权利的受害者,支持阿里!支持来往!打破垄断!

  双方的斗嘴不乏喜感。腾讯说:“来吧,阿里,和我们一起站在阳光下,堂堂正正地用产品一较高下!”阿里回:“腾讯,难道你们有微信,我们就不能来往了?”

  我们无从评判孰是孰非,无暇玩味口水仗的喜感,也已看淡互联网的“吵架”营销。但是,我们需要探究“架”从何起。腾讯微信一鸣惊人,阿里巴巴来往追随而来。阿里巴巴支付宝风生水起,腾讯微支付接踵而至。彼此向各自安身立命之处渗透,掐架在所难免。3Q大战、京东与苏宁之战,如出一辙。

  企业发展到一定时期,不可避免地遭遇瓶颈。转型是企业求生的本能选择,或开创一片蓝海,或追随标杆企业。在这个过程中,考验的是企业经营者的两项基本条件:一是领先者的素养,二是挑战者的自知。

  创业维艰,守成不易。行业领先者不应挟标准号令天下,更不应是丛林法则中的弱肉强食,而应勇于担当生态系统维护者的责任,给追随者留下必要的生存空间。实施追随战略的企业更是要明白“转型是对既有优势的巩固与延伸”的道理,首先要认清“我是谁?”,其次才有可能明确“我要去哪儿?”,最终选择适宜的转型路径。

  京东“打苏宁指挥部”反将其品牌困于3C领域,让其自营平台、智能物流和全品类的优势鲜为人知,相反苏宁易购却借机意外收获了一张电子商务“席位”的结局恰是前车之鉴。不久前,天猫、淘宝创下“双十一”当日350亿元的销售额,更助长了阿里巴巴颠覆传统行业的野心,但也有可能置阿里巴巴于传统流通业的围攻之下。

  推而广之,声高未必在理,领先者的智慧和胸怀决定一切。挑战者的胆魄固然重要,明晰自身优势并巩固它才是法宝。互联网企业也好,电子商务平台也好,不要轻言颠覆。无论是领先者还是挑战者,其生命力均取决于能否与传统企业融合、共赢。

  转型是企业求生的本能选择,或开创一片蓝海,或追随标杆企业,最为根本的是,领先者要具备做“老大”的素养,追随者要明白自身既有的优势。

  ——本报记者 张建设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