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求变 创新无界——IT产业和产业IT的新思考

  中国IT两会已经走到了第14个年头。

  从2000年创办以来,中国IT两会以激荡思维、引领产业为己任,致力于为中国信息化的产业力量和行业用户搭建沟通、交流以及彰显价值的桥梁,已经成为国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历史最久且最具影响力的IT年度盛会,也是了解、判断与分享中国IT产业和信息化建设年度趋势的最佳机会。

  产业在发展,技术在进步。中国IT两会也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赋予自身新的内涵,才能继续承担行业年度风向标的责任。

  新话题 新内涵

  回到几天前的11月30日,北京万豪酒店二楼大会议厅内,以“无边界IT创新”为主题的2013中国IT两会正在这里举行。

  行业热门的话题,重量级的演讲嘉宾,吸引了逾2000位各界人士在初冬的这个周六涌向了中国IT两会会场。人们对曾经的“中国IT财富(CEO)年会和中国信息主管(CIO)年会”不仅耳熟能详,而且充满情感。当听说今年的IT两会将焦点聚集在“IT产业+产业IT”时,不禁有所好奇,新话题究竟能带来什么新内容。

  如何理解“无边界IT创新”的内涵?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技情报研究所所长、计世传媒集团董事长洪京一在致辞中给出了答案。他认为,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代IT创新的原动力,从两个层面打破了创新的边界。一方面,原来的IT产业链边界已经越来越模糊,亚马逊涉足云计算;谷歌开创穿戴式设备的先河;微软生产平板电脑,并用70亿美元并购了诺基亚手机部门??打破产业链边界的企业越来越多;另一方面,IT产业的创新开始全方位改造传统产业,IT产业和传统产业的边界正在消融。GE在全球范围内提出工业互联网的概念,苏宁开启了线上线下统一价格的传统电商之路等。凡此种种,我们称之为产业IT。IT产业和产业IT的无边界创新和混搭式发展正在变成趋势和潮流,并将给中国经济带来无尽的想象

  空间。

  著名投资人、IDG集团全球常务副总裁兼亚洲区总裁熊晓鸽十分看好未来20年的中国经济。他介绍说,IDG在中国做了20年风险投资,一共投资了300多家公司,有70多家公司已经通过上市和股权转让退出。2013年是IDG在中国取得投资回报最多的一年。熊晓鸽认为,中国是目前全球最好的投资天堂,尽管有挑战,但机遇也很多。

  新思路 新做法

  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是国家创新战略中的重要环节。作为无边界IT创新的代表,东软、华为、戴尔的经验值得借鉴。

  东软来自于东北大学,从3个人、3万块钱起家,发展到拥有两万多员工的企业,成为全球软件100强里惟一的中国企业。未来20年,东软应该何处去?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东软熙康董事长兼CEO卢朝霞教授表示,东软要走无边界创新的发展模式,抓住中国城镇化的机遇。东软不仅将自己的业务触角延展到了智慧交通、远程教育、智慧健康等领域,而且进行了全球布局。虽然东软起步于软件外包,但却抓住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带来的机会,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去实现城市的智能化,参与到智慧城市建设中去。

  华为公司2012年整体销售收入超过2200亿元,研发投入接近300亿元,相当于营收的13%。在华为,研发员工多达7万多名,占员工总数近一半。华为在全球成立了16个研发中心,并跟客户一起成立了28个创新中心,共同孵化和试点创新业务和解决方案。持续地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使华为赢得了客户和行业的认可。

  “基于客户需求持续创新是华为的成长驱动力。”华为公司IT产品线大数据产品市场总监胡玉海在演讲时介绍,在“精简IT 敏捷商道”华为IT创新与发展的核心理念指引下,IT产品线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产品,从ManageOne数据中心运营运维统一管理解决方案到FusionSphere云操作系统,为客户提供了完整的IT应用解决方案。存储产品作为企业业务重要的一支力量,经过10年的积累和市场推广,在2013年发展及创新更为迅猛,全面布局覆盖磁盘存储、固态存储、大数据和云存储、数据保护等领域,服务于全球2000多家优质客户,跻身行业第一阵营。

  而戴尔大中国区企业级解决方案市场总监彭宇恒则把戴尔的创新归结为准确把握企业客户的四个主要需求。这四个需求是数据中心的转型、数据的洞察、移动计算的连接、网络和信息的安全保护。他解释说,首先,企业的数据中心要从传统处理各个单一、独立应用的数据中心转化成以虚拟化、云计算为核心的新型数据中心;其次,要从企业的众多数据里提取出有用的信息,来增加或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第三,企业里有种类繁多、数量众多的移动终端设备,给企业IT形成了很大压力;最后,戴尔要对整个企业的数据,以及网络的安全负责任。

  过去,中国经济一直在走粗放经营的老路,这种高速发展仅靠国家资源是无法支撑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势在必行。在未来发展当中,必须依靠创新驱动,走出一条新的路。而所谓创新驱动就是要发展实体经济,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唯有无边界创新,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中国梦”。

  精彩观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云制造是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它的模式就是由原来生产型为主向生产+服务型为主的网络化、协同化、敏捷化、绿色化、服务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它的手段也就是它的系统,它是智慧化的,是制造业信息化的一种新模式和新手段。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东软熙康董事长兼CEO卢朝霞:东软走过20年以后,要思考转型,我们要从B2B走向C,走向终端更大规模的客户,不会因为它的组织变化影响到公司的发展。东软选择了健康服务业。我们利用现在云的技术来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来解决医疗的公平性问题,

  戴尔大中国区企业级解决方案市场总监彭宇恒:数据中心的转型、数据的洞察、网络和信息的安全保护,以及移动计算的连接是我们看到企业所需要的四个最主要的需求。戴尔遵从标准化与开放的架构,一方面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一系列的并购,为企业提供经济性的端到端的解决方案。

  IDC中国区总裁霍锦洁:未来每个成年人将拥有1.5个可穿戴设备。穿戴式设备的前景非常广阔,眼镜、手表、手链、腰带都可以成为智能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厂商应该关注四个领域。在中国,有4个领域会成为可穿戴设备爆发和大规模普及的细分领域。这四个领域是医疗、教育、生产效率和娱乐。

  Oracle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技术总经理喻思成:Oracle 12C数据库是Oracle在数据库领域的重大创新,它不需要改动任何代码,就可以使得数据库读取的效率提高几十倍,甚至上百倍。Oracle帮助所有的客户进入一个新的真正的云时代。

  华为IT产品线大数据产品市场总监胡玉海:随着大数据的到来,对企业的网络接入方案也带来明显的冲击,一个扁平化的网络建设对节省成本非常关键,华为基于自己全系列的基础网络产品和解决方案,打造了全球网络,高效地覆盖全球140个国家节点,联通687个办公场所,这是我们全球网络方面的实践和规划。

  圆桌对话:智慧城市 商机无限

  作为“十八大”的战略目标之一,推进新型城镇化促使智慧城市成为越来越火的投资热点。在这股追逐与建设的浪潮中,有一拨人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就是正积极与政府进行接洽合作的IT厂商。那么智慧城市到底给IT厂商带来哪些新机遇?他们又怎样抓牢这些机遇?在2013中国IT两会的主论坛上,来自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政务网产业部总经理王仑、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总裁顾国平、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卢朝霞、浪潮集团副总裁庞松涛,以及青岛高新区软件信息产业推进办公室主任助理王锦周,各抒己见,并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东软认为,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和运营是根本,而这些都离不开IT系统的支持。卢朝霞表示,智慧城市的建设要围绕如何服务民生、兴业和提升政府的效率展开。在众多应用当中,哪些是老百姓最关注的民生问题呢?东软认为是智慧健康、智慧交通、智慧教育三方面,它们也是东软目前最主要的业务。

  “实际上,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关于民生的医疗、教育等领域在国内基本处于高度垄断或相对垄断的状态。在这种垄断情况下,不管是民营企业还是央企,都很难有大发展。我们希望在智慧城市的后续发展中,政府能够发挥职能改革优势。诚然,从垄断到开放的过程可能比较长,但如果我们积极去参与,相信未来这些领域走向市场化时我们会有更多机会。”顾国平表示。

  也有厂商从技术角度来看智慧城市的建设。庞松涛就认为,在大数据时代,真正智慧的城市在于对大数据的整体挖掘,以及一个城市到底有没有一个整体庞大的数据中心,作为城市运作的平台,使健康、教育等应用让老百姓随手而得。

  王仑则认为,智慧城市按照物联网的架构有三个层面,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普天的主要业务集中在网络层,就是给智慧城市提供一个专用的网络通道。他建议企业要抓住智慧城市建设中能够做实事的领域。如涉及到政府公共安全的平安城市、智能交通、人员管理以及健康等。

  作为来自用户的代表,王锦周也发表了他对智慧城市的看法。“其实我是一个来自青岛高新区的用户,我觉得智慧城市的发展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特点。例如青岛高新区在1992年建立时,基础设施基本是零,但是经过政府针对实际情况制定了智慧城市的相应建设规划后,我们也形成了创新的特色。”

  精彩观点:

  施耐德电气全球副总裁、APC大中华区总裁黄陈宏:能效经济有三个基本点:能源效率要提高;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要可持续发展;对能源的使用,结构必须要做到优化。通过IT技术,实现整个社会能源的优化、流程的优化、安全的优化。可以说能效经济催生了能效云。

  IBM中国开发中心首席技术官、IBM创新工程院院长毛新生:事实上我们发现越来越重要的,就是如何才能让你的产品和服务本身变得越来越适宜。非常重要的一个改变,就是要在整个过程当中以数据驱动作为思考的一个基点,这是你现在进行竞争的第一重要的武器。

  北京蓝汛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总裁张垦:传统企业现在都用互联网的技术建立新的业务模式,蓝汛可以给你们保驾护航,起到一个互联网专家的角色,为你提供整套的解决方案。内容感知、网络服务是我们的战略,也是我们现在从固网向未来CDN发展、向下一代CDN发展的一个战略。

  圆桌对话:企业信息化 全面升级

  哪些IT创新技术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这些技术给企业的生产方式带来哪些变化?在IT两会的第二场主论坛中,来自戴尔企业级解决方案技术总监郭鹏、曙光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关宏明、中国西电集团公司信息化管理部主任赵红武,以及中化化肥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信息技术部总经理范贺军,分别发表了他们的看法。

  “我现在已经习惯每天回家看一个多小时视频,这对曾经在路边卖光盘的小贩造成毁灭性打击——这是来自我们身边的改变。那么企业未来的发展模式会受到哪些IT创新的影响?手表、眼镜、鞋子等大量生活用品都在智能化,这些计算能力无处不在。另一方面,个人化的智能设备又给企业带来BYOD的环境。”郭鹏谈道。

  在信息化领域有近30年经验的范贺军,谈到了企业客户在信息创新战略下做出的改变。“2010年之前,中化化肥处在快速发展中,那时,信息化基本起到支撑和保障的作用。而2010年以后,我们提出了引领型的信息化战略。面对未来复杂的竞争环境,我们把信息化提高到公司的整体战略之上,要通过信息化提升公司的整体经营管理水平。”

  这些企业级客户对于信息化转型的需求离不开解决方案提供商。在基础设施服务领域,曙光在全国已经投资建立了7个云计算中心。“云计算中心和IDC不同,传统的IDC以基础设施资源为主要服务内容,基础设施是它的主要产品。而曙光参与建设的云计算中心基础设施是我们提供IT云服务的主要支撑。”关宏明强调。

  “信息化的推进是很难的。在企业信息化发展中,要实现创新,就要把握一些关键因素。这包括了解政策环境问题并及时解决创新与企业业务之间的平衡问题、企业IT需求跟厂商IT服务的平衡问题,以及如何在实践工作中简化IT。”赵红武说。

  不管是智慧城市发展机遇还是信息化建设在企业战略中的升级,IT技术与创新无疑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未来,真正能抓住这场变革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更有把握。

  精彩观点:

  微软大中华区副总裁、云计算首席战略官谢恩伟:2013年微软在中国的公有云落地了。在推进的过程当中,微软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就是私有云、公有云、混合云只是不同的操作、管理的手段。微软期待通过最现代化的技术,帮助大家建立最现代化的私有云的数据中心。

  北京金山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田开颜:我们认为未来一到两年时间可能更多出现的是个人云和公有云共同繁荣的状态。私有云和公有云可以有很好的结合,可以通过这两个核心,让数据在这两个核心之间完成非常流畅的沟通和交流,这可能是以后非常常见的场景。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总裁顾国平: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一个生态圈,是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过程。不可能靠一家企业,也不可能只靠政府,是一个互惠互利的过程。兼顾政府的衍进和企业的灵活,持续经营,上升发展,这是我认为智慧城市可以真正落地的思维模式。

  IDG集团全球常务副总裁兼亚洲区总裁熊晓鸽:态度决定一切,你要有一个很好的积极的态度去迎接移动互联网技术带来的挑战。在中国这个市场上有很多创业机会,又有很多资金的资源。只要把握好机会,尤其是改变自己,我们一定能够在中国这个全世界最好的投资的市场上来把自己的梦想变成现实。

  本报记者 赵海军 王博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