厐喜:茶事絮语
- 来源:投资者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茶道,投资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12-16 09:30
刚刚开完的三中全会,一度让投资者兴奋不已,特别是在众多意见领袖的提携下,仿佛大功告成了一半。很快,这股热潮又冷却了,人们开始担心所谓的“落实”问题
“一席茶,两人饮。家里置席,简单,一把朱泥配俩杯,点入。茶杓是自己做的,用的有些时间痕迹啦。茶入是新入的器物,皮壳有点好,表面的皱痕,如水面涟漪,故名[婈纹]。”
这是苏州玩家厐喜先生新浪博客上的一段文字,也是他平日生活中的普通一景。从2010年开始爱上茶,他与家人的生活整个变了,从茶器到茶气,他生活里的点点滴滴都与“茶”相关,与“茶”结缘了。
今年初冬的北京,保利秋拍的艺术设计单元已经是第四次举办,策展人宋涛最早找到厐喜,与他探讨这一届的主题,他们发现周围的设计师与艺术家们几乎不约而同,都在从事与“茶”相关的创作与设计。于是他们把主题就锁定在“茶”,他们汇集中、日、韩三国主流前卫艺术家和设计师,以茶空间为背景,将家具、器皿、水墨艺术、光影等组合,呈现出当代东方茶空间美学。
在拍卖前的预展上,厐喜的一整套茶席设计作品,给观者留下很特别的印象——整块老榆木上,青石嶙峋,流殇曲水,一派文人雅兴,取名为《山之意象》。没有悬念,作品在拍卖中成功拍出,我们通过策展人宋涛电话连线身在苏州的厐喜,有了如下的对话。
《投资者报》:保利已经连续四期设立艺术设计拍卖单元,您是第几次参加?您希望借由拍卖为自己的设计作品带来怎样的作用?达到您预想的效果了吗?
厐喜:我是第二次参加了。保利拍卖在国内是有影响力的推广渠道,希望自己的设计不仅在设计师圈内被了解,还能够让更多的圈外人看到作品,理解作品所表达的“茶”的品位。展览和拍卖吸引了不少媒体, 以《苏州日报》为主的苏州本地媒体有关注到我们,另外中央台纪录频道的一个园林主题的纪录片也有采访我们。希望带来更多的关注及认可,已达到我的预想效果。
但从展览的现场效果来看,未来还有更大的潜力。策展人宋涛在最初与我们探讨的时候,我们想做一个更有意思的展场,每个设计师10~20平方米的空间,让他们能够更淋漓尽致地表达,让所有奇思妙想都能不受限制,通过家具、灯光、器具等表现出更多的可能性。让展览拉近观者,布置是远观,还可以把玩。因为“茶”是生活中普通的内容,其妙用是要在实际操作中体验的。
《投资者报》:这次展览的主题设为《从茶空间看东方人的审美》,您的作品[山之意象]是怎样构思完成的?
厐喜:茶作为一种雅事,也是和其他相关雅事相通的。饮茶时辅以其他雅事是可以更助清兴的,比如品茶与玩器、与弄石、与抚琴、与折枝……当然还有品茶与清谈。因此,此次作品加以了中国山水情景的元素。茶席中山水石表面嶙峋,颇有“漏、皱”之姿,渗出“瘦、透”之态。呈现远山意向,人文情境。古人有云:“山无石不奇,水无石不清,园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赏石清心,赏石怡人,赏石益智,赏石陶情,赏石长寿。”整席不是再现一座山,它是山的意象。它是具有象征意味的理想意象,它是替代我梦境中的仙境之地。
《投资者报》:[山之意象]在材质的选择上是怎样实现构思的?
厐喜:我一直以来都希望以一个大型茶桌,表达自己理想中的山水意境,流殇曲水,畅叙天地。这次找到这样一整块老榆木,除了风化的木纹肌理很沧桑自然,模拟山水的气象之外,板子中间的凹槽还可以蓄水,让山水意境更完整地呈现出来,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材料。我在老榆木上还加了一块1公分厚的透明亚克丽板,在老榆木的蓄水处切合出相应的形状,一方面保护老榆木的肌理,一方面增加桌面的平滑度和稳定性。另外透过灯光的效果,有如水中倒影一般,还可以反射出器物、紫砂山形置物等的倒影,增添了“意境”效果。
在茶器的选择方面,主泡瓶是提梁造型紫砂器,圆润饱满,行制规整,短泡口出水是吸取了日本煎茶道上的巨轮珠的特性和中国福建汤炉的特点;茶杯的形制为高竹节青花瓷杯;壶乘为圆形大盘配以紫砂山形置物;茶托则选择了圆形樱木平托。
《投资者报》:[山之意象]在拍卖中以怎样的价格成交?是什么人拍得了这个作品?他回去后是否方便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厐喜:我们将这个作品的起拍价格定在30000元人民币,最后以60000元拍出,加上拍卖公司的手续费等, 拍主最后要交付69000元人民币。这个价格并不高,比较符合市场的正常价格。到目前为止,我们不知道什么人拍得了这个作品,拍主很容易在日常生活中实际使用,我们在展览中将使用情形示范出来,非常清楚,拍主一定在了解了如何使用的情况下才愿意拥有它的。
《投资者报》:在中国传统茶道中,总是将人文精神与自然山水融合在一起,在心灵空间的提升上,更是将禅悟做取向,您的研习中,经历了哪些?
厐喜:我从2010年才开示接触茶,之前从事的是广告设计和影视制作,对茶完全是门外汉。一次无意中在一个朋友那里看到一些自己喜欢的元素,就开始购买与茶相关的器物,为了了解这里面的门道,也开始购买与茶相关的书籍。因为自己以前是学美术的,对造形与意境比较敏感,总希望弄一个完美的茶席,于是就开始找寻各种与茶相关的器皿和道具。比如扇子,苏州刚好是折扇手工最讲究的地方,于是有机会接触到折扇收藏圈的朋友们,也有机会向老艺人们请教。喝茶离不开香,于是又接触到一圈玩香道的朋友,线香、香纂……一点点积累起来。茶就像一个原点,所有与它相关的雅事,比如插花、挂画、抚琴……都开始有所涉猎。一旦开始探索,所有材质的器皿:玉、瓷、陶、紫砂、金、银、铜、铁、锡、藤、竹……等等,都以茶为核心扩散开来。
除了阅读大量有关茶文化的书籍之外,还经常去各地的古董市场、拍卖会去参观,寻找合意的器皿,日本也是经常有去的,考察观摩都是非常有益的学习。
《投资者报》:在这个过程中内心又有哪些变化呢?
厐喜:对我个人来说,学习茶道是生活的一个转折点,在以前的广告制作和影视制作工作中并不关注中国的传统审美和生活方式,可以说那时候的生活很累,质量不高。与茶结缘后,自己的日常生活讲究起来了,这并不是喊口号,而是真实地过上了不一样的生活。在把玩一个物件之中,在与朋友们聊天的过程中,分享茶的味道的同时,对一款香、一幅画、一把折扇、一个泡瓶的欣赏,整个身心都愉悦起来。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起居习惯、服装都开始有了变化,变得更舒服更健康了。在心态方面也发生了变化,看到那些追求迅速地赚很多钱,然后去满足更极端的享受的人,开始思考我们真正的内心需求是什么,我们到底要什么,开始回归初心。
《投资者报》:中国传统茶道的继承和未来走向面临怎样的情况?我们可以借鉴日本、韩国的哪些经验?
厐喜:我们面临的情况是非常乐观的,越来越多的人群开始关注传统审美,尝试这种优雅的生活方式,并融入理解到现代的生活中去。中国茶道自身的传承从台湾回流,而台湾茶道又从日本茶道中获益良多,日本茶道继承于中国的唐宋。对于日本和韩国,我们主要是从审美上学习借鉴超越。目前有很多国内的茶人,正在尝试改变泡茶的方式,之前国内更流行台湾、福建一带的功夫茶的方式,我们希望慢慢修复自身,而不是完全抄袭日本或台湾的方式,而是拥有带有更多本土气息的茶道文化。
《投资者报》: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朋友注重定制属于自己的茶席?以您的经验,请为他们提供一些建议,尤其是在安排和使用预算方面。
厐喜:我的理解是舒服方便就好,当然对器物的审美是一定要的,初学者的预算还是要和自身经济相连的。对于大公司或会所,我建议还是要请真正懂茶的专业设计师团队,来负责整体空间的设计和空间内所有器物的搭配,按照客户的预算要求,10万也好、20万也好、100万也好,在预算框架之内,把客户的审美特点表达出来。有些预算比较充裕的客户喜欢买最贵的东西,但审美表达是否对更重要。我们是从草根起来的渐进者,所以对普通的入门者,建议从选购一件不太贵重的器物开始,然后通过日常使用来了解它的特点,逐渐产生使用经验和审美体验,慢慢的可能发现这件器皿不能符合自己的需求了,审美也提高了,然后再找其他的替换。在定制茶席前,一定要认识到茶席不是用来看的,真正的使用体验是最重要的。
《投资者报》:硬件方面是比较容易模仿的,但在礼仪、寓意、品位等内涵层面怎样学习与提高修养?
厐喜:日本和韩国有很多茶道礼仪,现在也有很多人将茶与佛家、道家的修行融合在一起。但我们认为,中国人的茶更适合日常生活,柴米油盐酱醋茶,我们从普通人生活的角度,而不是神圣的角度去品味理解茶,可能更接近茶的本意与初心。修养不是高不可攀和凭空产生的,而要在每一个平常日子里,一点一滴地积累,所以只是简简单单地喝茶就好,日子久了,自然会泡出些味道吧。
《投资者报》:学习茶道对您来说是否也是一项投资?对于初入门的人在投资收藏方面,您有哪些建议?
厐喜:学习茶道,享用茶为生活带来的美好过程,的确是一项投资,而且是不错的投资。到目前为止,我已经购买了10万元以上的关于茶道的古书籍,这些书有些是绝版或独版的,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另外前几年收的一些器物,在把玩两三年之后,按照市场行情,可以高于收藏价30%~50%的价格转让给别人。
对于喜爱收藏的朋友,我们建议在主泡器皿上选择比较有收藏价值的老器皿,然后辅以年轻的设计师的作品做为辅件。在收老作品的时候,也不要随大潮,最好另辟蹊径,从书籍中找到线索,发掘那些在其活跃的年代为小众高端客人欣赏的那些艺人,进而寻找收藏他们的作品。因为偏僻,这样的作品往往价格不高,但由于其自身的创意价值,随着收藏界对茶文化历史的熟悉,这类作品会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另外就是发掘中国本土年轻艺术家的作品,这就需要收藏者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了。
学习茶道最大的投资应该是无形的投资,当真正融入其中,就会发现我们投资了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宁静、淡雅,有益身心,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中,慢慢的,自己的气质、修养也会有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