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摘要】在生物教学实践中,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通过直观的、有趣的教学手段,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等才能激发其学习动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 学习兴趣  学习方法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导师,只有培养好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转化为主动学习。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的生物课堂就成功了一半。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呢?我从自己20多年的教学中认真总结了一下,来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看法。  

  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

  创设问题情境,要求教师熟悉教材,了解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充分了解初中学生的已有经验及知识,从已知到未知、由易到难。这样才能有利于创设问题的情景。提出的问题不能太简单,这样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太难,使学生无从思考也没有意义。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学生已有的经验或知识和新的知识发生矛盾,此时,学生会惊讶万分,形成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在学习两栖动物时,学生有一定的感性知识,知道青蛙是两栖动物,但龟、蛇等不清楚是那类。于是我给他们提出一个问题:即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陆地生活的动物就是两栖动物吗?大多数学生都根据经验直观判断:是。看看这就发生了矛盾。当我告诉他们不正确时,都非常惊讶,急于想知道什么是两栖动物?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介绍“遗传”这一问题时,我常给学生讲一个小故事:美国的一位女明星,拒绝了许多潇洒公子哥的追求,却写信向长相普通,大脑发达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求爱。她写道:“如果我们结婚,我相信我们的后代一定会像您那样的聪明,像我一样的漂亮。”请问:“如果他们结了婚,她能梦想成真吗?”同学们几乎同声回答:“可能。”“为什么呢?”同学们议论纷纷,虽说不好,但对此都产生了浓厚兴趣。

  2 运用诗词、成语或俗语,提高学习兴趣 

  例如在学习动物的行为时,引用宋词“双蛾来翩翩,慕此堂上烛,附炎尽何功,自取焚如酷。”,它把飞蛾的生活习性和趋光性的行为描述的惟妙惟肖,体现先天性行为是一种本能。引用老马识途、惊弓之鸟、望梅止渴等成语引导学生学习动物的学习行为,充分体现学习行为的后天学的过程。用“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来说明生物界遗传的普遍现象。同时说明老鼠打洞这样的先天性行为是可以遗传的。引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来描述食物链的关系,通过“树→蝉→螳螂→黄雀”这一食物链的生物联系,引伸出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转递过程。同时又引用一山不容二虎,引伸出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转递特点--逐级递减。学生听起来有趣,简明易懂。这样既帮助了学生的识记和理解,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

  3 建立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学习兴趣 

  生物教学中要多措并举,激发学生生物学习的兴趣,也需要和学生搞好关系。 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对于正在成长的学生来说,经常的批评、挖苦、讽刺,使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有很大的损伤。学生失去了自尊、自信,自然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从而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教学上教师要注意尊重、鼓励学生,对学生一个小小的进步给予更多的表扬、鼓励,将会激励学生去尝试获得更大的成功,从而提高学习生物的积极性,自然而然也就有了兴趣.例如我在课堂上给一个不太专心听讲成绩稍差的学生提问一个简单问题,他起来答对了。我就非常高兴的表扬了他,在做作业时若发现少许闪光点,就及时批语表扬或在上课时表扬。结果该生以后听课一直很认真,对学习生物渐渐有了兴趣,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教师关心学生,学生也就信任老师、喜欢老师,也喜欢老师教的学科。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教育教学发挥最佳效果创造了有利条件。人们常说亲其师、信其道。建立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还可以通过树立教师的威信,争取学生的主动配合来实现。教学是一个双向的过程,缺少了任何一方都不可能成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学生、争取学生配合尤为重要。而学生肯不肯配合老师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信不信任教师,因此要想较好地调动学生,教师必须在学生面前树立较高的威信。当老师通过努力比如不断的充实和提高自己扩大知识面等而获得了学生的信服和崇拜,那么学生的情绪和学习积极性自然就会被老师调动起来。他们的学习兴趣慢慢的也就有了。

  4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深理解激发学习兴趣 

  生物学知识,理论与实际生活联系得很紧密。这涉及到学生的生活、身体健康等,学生是很感兴趣的。例如在学习营养物质主要功能时,可结合体育课长跑时,耗能量很大,有的学生吃糖块或口服葡萄糖能提高长跑的成绩,来理解糖类是主要的、直接的供能物质;胖人比瘦人更耐饿,理解脂肪是储备能源。应用所学有关营养方面的知识,为自己的父母设计一份一日三餐的食谱等这些和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学生学起来用心、积极性高。在学习呼吸运动中胸廓容积的变化、气体的进出、相关肌肉的收缩与舒张变化时,让学生自己进行吸气、呼气来亲自体会其中有关结构的变化等等。在学习屈肘和伸肘运动中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是如何协调配合的,让学生自己举起手臂用力的屈肘、伸肘来体会二者的关系,使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另外实验课也是理论与实践结合得很紧密的教学活动,教师要努力提供学生实验的条件,让学生多做实验,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验证,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兴趣。 

  5 运用直观的教具、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

  形象记忆是学习生物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学生们接受知识离不开具体形象。对于讲解生物的形态、结构和一些生理变化的具体过程,比如肾单位的过滤作用和重吸收作用的原理,如果只用干巴巴的语言来描述,学生很难接受,即使你讲得再好,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也不会太高。如果利用挂图、模型等直观教具,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各种感官,则可以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有效激发求知欲望,主动去探究知识。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变,若再利用多媒体、一体机等现代化直观教学手段,把肾单位的工作原理做成一个动画,则可为教学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感性材料,学生一看就明白,既节省教学的时间,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

  总之,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兴趣的培养也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能真正地去了解学生、热爱学生,具有敬业与创新精神,同时学会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才能真正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学有所成最终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实现教育的真正目的。

  朱立功

  聊城阳谷定水镇中学 山东聊城 252300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