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的堕落与救赎

  1 师德堕落现状考 

  师德堕落,令人痛心疾首。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现在教师的道德千真万确或多或少是堕落了--不管城里乡下,还是天南海北。

  教师的道德,在社会大众心目中的期望值是很高的,过去不少教师道德的确是很高尚的。现在三十岁以上的人,我想多数都受过他们那种良好师德的熏陶。那时的教师,不少人在道德上堪称社会楷模,很多家长面对教师都会肃然起敬。学生病了,老师会嘘寒问暖,家访补课(那绝对是无偿的);学生有困难,教师会千方百计设法帮助解决。那时的师德,国人绝对是发自内心伸大拇指的。

  那么,现在教师的道德究竟怎么样呢?

  我想,和其他行业比,现在师德堕落的幅度还是比较小的;但如果和自身比,那一定是已经堕落得和过去无法相比了。扪心自问,现在还有多少教师是无偿给学生补课的?还有多少教师面对家长的请客送礼是不动心的?还有多少教师会因为一节课的失败而痛苦反思乃至彻夜难眠呢?还有多少教师面对社会与身边的丑恶现象与阴暗面会义愤填膺、挺身而出呢?还有多少教师是在自觉主动地进德修业以便可以成为世人学习的楷模的?--不能说没有,少!越来越少!社会不满意,甚至连我们自己都不满意。

  不由地想起自己当班主任那几年里,在新学年一开始的前几周里,主要是周末,一定是骑着自行车拿着学生报到册边询问边打听挨家挨户去家访,直到月挂中天才踏上归途。常常是家长倒的水都顾不上喝一口,就急匆匆赶往下一家。那一幕幕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相信刚踏上讲台的教师,他们的道德绝大多数是好的,很多人也愿意这么做。可是,现在呢,还有多少人愿意这么做呢?

  2 师德堕落缘由考

  那么,师德究竟为何堕落了呢?

  是由于社会大环境,还是学校小环境,抑或是无情的社会现实呢?我想,这些方面的原因可能都有吧。

  现在社会的道德水准高吗?至少与建国初期比,差强人意。先看那些贪官,远的像陈希同、成克杰、胡长清……,近的如陈良宇、文强、陈绍基……,他们作为封疆大吏、一方高官,现在看来他们的道德也许连平民百姓都赶不上。他们在道德上的败坏,对于知识分子的教师群体来说,在精神上的杀伤力绝不亚于核武器。再看看那些救死扶伤的医生们,这些人本更应是道德的高标。可是,见死不救也好,红包文化横行也罢,这些现在不都是明摆着的吗?为了评职晋升,那些潜规则早已是公开的秘密……教师也是社会中人,既然大家都堕落了,我们何必一定得独善其身呢?

  现在的学校,有多少个领导敢理直气壮站出来说:我这个官是踏踏实实干出来的!靠真才实学、踏实苦干成为学校领导的不能说没有,但为数有限。那些从歪门邪道上来的学校领导们能干什么呢?他们干的无非是结党营私、排斥异己、任人唯亲、贪污受贿,小人得志、君子受罪也就在所难免了。学校本是社会的净土,可如今也被熏染得不像样子。官既无德,师将何往?

  再说说教师的收入,垄断行业不去比了,单说本行业,东南沿海那些省份的学校,与甘肃省相比,差别很大!这种现状很难让教师们安贫乐教、甘做老黄牛。教师们不患贫,但绝对患不均!

  这样说来,不少教师道德的堕落其实是在自觉不自觉中渐变的。

  但是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均为外因,而堡垒往往是从内部被攻破的,内因才是主要因素。归根结底,师德堕落的罪魁祸首还是自己。正是由于自己缺乏崇高的职业理想与信念,缺少为了教育事业献身与奉献的精神,缺少投身教育教学应有的一份淡泊与宁静、执着与坚守、使命与责任,缺少安贫乐教、甘为人梯的职业追求,自己的意志不够坚定,自己的精神不够强大,在这种状态下,一旦面对社会生活种种诱惑与干扰时,就会产生一种“这山望着那山高”盲目攀比的失衡心理。在这种心理支配下,人的灵魂往往没有归属,精神常常失去依托,心浮气躁,难以安定。如此脆弱的灵魂怎能不被污染?本该良好的师德焉能不逐渐堕落?

  当然,一半是魔鬼,一半是天使,我们的内心都在挣扎。在我们心里,道德之火还远没熄灭,只是不知什么时候谁能把这星星之火变为燎原之焰。

  然而,师德堕落终非社稷之福、教师之幸。正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很难想象在失德教师们培养下的新一代又将会把社会导向何处……社会也好,政府也好,学校也好,教师自己也好,我想现在是不是都应该为重建师德、重铸师魂做点什么了?

  3 师德救赎方略考

  师德堕落,是到了该救赎的地步了。靠什么救赎?抛开政府层面不谈,归根结底得靠我们自己。

  笔者认为,教师能够正确认知自己职业的特质是自我救赎的前提。身为教师,一定要全面清晰地认知自己职业的特质,首先,要明白,我们是生物人、社会人与精神人的统一体;我们是知识分子,具有怀疑批判的精神、清高的气质、求真的意识、自由独立的精神、忧国忧民的情怀、敏感而丰富的情感以及自我实现的强烈渴求。其次,要明白这一职业劳动的若干特点,比如从性质上看,教师劳动是脑力劳动;从对象看,教师劳动的对象是主客复合体;从关系看,教师劳动的关系是主体与主体的关系;从形式看,教师的劳动既是个体劳动,又是集体劳动;从方式看,教师劳动是创造性劳动,这就需要教师有反思、科研与创新意识;从态度看,教师劳动是自觉劳动;从过程看,教师劳动是示范性劳动;从职能看,教师劳动是综合性劳动。再次,要明白教师角色的多重特征,要善于进行角色转换。另外,还要明白教育的生命周期特点,要努力突破生理上的“高原停滞期”。有了对教师这一职业清醒、理智、深刻的充分认知,教师才有可能树立正确、积极的心态,不断反思自己的专业态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专业品质,进而客观准确地给自己定位,智慧地应对工作中出现的种种困难与矛盾,不断增强应对各种压力的本领,创造自己幸福的人生,从而达到自我救赎的目的。

  重建教师的职业理想与信念是自我救赎的根本。教师要有超前的教育教学理念,智慧的教书育人方略,坚定执着的教育理想与信念,为理想与信念一无反顾、勇敢前行、矢志不渝的行动……心胸有多大,发展空间就有多大。胸襟决定气度。可见,崇高的教育理想与信念决定了教师的眼界之大与心胸之广。教师有了崇高的教育理想与信念,就会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有高度的价值认同,就会有一种崇高的职业归属感,就会自觉为实现这一理想、践行这一信念做出努力,哪怕付出再多艰辛的劳动也无怨无悔,当然他就会以一种生命自觉的状态投入到进德修业当中,投入到平凡的教学工作当中,投入到自己所种爱的教育事业当中,以致于痴迷、忘情、执着坚守,甘心把自己变成一棵在“清风夜唳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 。而这种执着坚守、坚定前行的过程也正是自我救赎的过程。

  助推教师专业成长与进步是自我救赎的有力抓手。教师要有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超前的先进的教育理念,更要有生动丰富的理论指导下的创造性的教学实践活动,一句话,要有一流的教科研能力和专业水准。要想达到这种境界,就得大量阅读古今中外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心理学家的专著,努力汲取其中的营养,并让读书成为自己生命的一种常态,当然其它各种不同类型的著作也应在阅读之列。这样的教师与一般的“教书匠”比较,思维更理性,更缜密;理念更前卫,更先进;教育教学实践更具个性,更有张力,更生动,也更丰富,甚至更另类,更具颠覆性与叛逆性。有了这种终身学习的习惯与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教师就会在构建自己教育教学理论体系的同时,实现专业的快速成长与提升,从而实现自我救赎。

  创建教师快乐幸福工作的人文环境是自我救赎必要的辅翼。鲁迅说过:“不但产生天才难,单是有培养天才的泥土也难……独有这培养天才的泥土,似乎大家都可以做。”就各级教育管理者与学校管理者而言,为教师自我救赎创建好快乐幸福工作的人文环境应是天职。学校的一切工作应该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成长为根本出发点,全方位关心教师的体质、生活、工作与学习,全力为教师进德修业、研习培训创造机会,鼓励教师大胆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活动,逐步让“不当教书匠,要当教育家”成为教师的理想与追求,让读书逐渐成为教师生命的一种自觉,一种惯性,让争做学习型、科研型、专家学者型、创新型的复合型教师成为教师追求的风尚,全力引领教师走可持续发展的成长之路。而在“以人为本,人文管理”旗帜辉映下,教师快乐幸福工作的人文环境便会应运而生,自我救赎的实现也会指日可待。

  吕建朝 

  兰州市海石学校 甘肃兰州 730000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