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方舟:不再少女,不做天才
- 来源:视野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蒋方舟,奢侈品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1-07 14:54
喜欢蒋方舟的人把美好的词汇都加在她身上:青春、天赋、才华。曾经有一个男生,看了蒋方舟的博客喜欢上了她,给她废弃的邮箱发了三四年邮件,去她常去的书店希望认识她,打听到她的号码给她发短信,最后自费出了一本关于她的书送给她。讨厌蒋方舟的人做得同样极端:有个清华女生捡到了蒋方舟扔掉的快递盒子,上网搜她的淘宝ID和她买过的东西,把她的内衣尺寸公布在网上,让大家一起嘲笑她。
网络红人东东枪把蒋方舟戏称为“三个代表”:这个生于1989年的女孩,有时候代表80后作家,有时候代表90后作家,有时候代表女性作家。刘瑜则觉得蒋方舟身上的标签多得已经沉重:“你是肩负20年(80后、90后)的代表角色,还没有写出自己最满意作品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代表了,所以我挺同情你的。”
蒋方舟最近出了一本书,书名定为《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她紧张兮兮地每隔一段时间就上豆瓣看评论,有个人的评论戳中了她:你九岁是天才,15岁是才女,25岁就是普通人了。“说实话,看到这个评价我心里松了一口气,如释重负。所有天才儿童都是对成人世界的一场献媚,我一直要摆脱的事情就是这个。”她说。
淘宝“剁手党”党魁
蒋方舟的一天从上淘宝开始。“每天早晨我先得上一遍淘宝,看看关注的店铺有没有上新,然后才能写作。”这位22岁就当上杂志副主编的“天才少女”,在“网购成瘾”上和其他女孩没什么不同,衣服、包、洗漱用品,关于生活的一切她都用网购解决。去年她在淘宝上花了一笔六位数的巨款,被妈妈尚爱兰划入“剁手党”行列。两个月前妈妈搬到北京来和她同住,没收了她的网银U盾,每个月往她的支付宝里打2000元钱:“预防腐败从制度做起。”她经常查看推荐护肤品和衣服的微博账号,但只是悄悄关注。
“对物质的欲望是工作的一大动力。”她说。对奢侈品她也有点兴趣:“我大概有八九个名牌包,Prada、Valentino、Fendi、Celine这些,(单价)两万以内。”
蒋妈妈尚爱兰最推崇的审美是“丽媛Style”,贵气大方。“我妈现在特别好笑,说穿着好不好看无所谓,就是要看起来很有钱。”大概是受其影响,25岁的蒋方舟对各种少女品牌也没兴趣:“我不喜欢太过可爱的装扮。”母亲那种对物质的不安,蒋方舟身上也有:“我一直对钱特别没有安全感,觉得自己存款可能要到一个数字以上才行,比如得有50万存款。”
对物质的侃侃而谈和蒋方舟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大相径庭。她那800万粉丝更熟悉的蒋方舟是这样的:关心文学、艺术、政治、公共话题,不到20岁已经会熟练地说“知识分子的制高点”。
“其实没啥人追我”
当人们谈论蒋方舟时,谈论的都是那些惹眼的新闻:九岁出书、12岁写性事、被清华降分录取、大学毕业就当副主编。崇拜她的人相信她的天才,阴谋论者对她嗤之以鼻。两个阵营都给她勾勒出同一个形象:在一群老男人当中,口气老成面孔稚嫩,看不出七情六欲。
清华的校园论坛里,经常有人议论:究竟哪个女孩更不好追,是女神“奶茶妹妹”,还是蒋方舟?看来答案应该是蒋方舟——“奶茶妹妹”已有了清华男友,而蒋方舟则撰文《控诉理科男》,激起一众清华男生的抗议。
少女作家的名号让蒋方舟遭遇的追求有时不那么单纯。进入大学后,她总会在不同场合跟一个学长不断偶遇,学长问她叫什么名字,她答:蒋方舟。学长像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那样夸赞:“好听!”然后就展开了长达半年的攻势,花都不知送了多少。直到追求无果,这位学长才跟蒋方舟摊牌:他早就知道蒋方舟被清华破格录取,特意研究了她的课程表,所有“偶遇”都是刻意制造。他甚至跟蒋方舟坦白,自己一直盯准了她追求,就是希望“当上天才少女的男朋友”。后来这位学长经营了一个著名的公知账号,终于如愿以偿地出了名。
少年老成是别无选择
蒋方舟和母亲的感情有目共睹。她的忘年交、作家阎连科对此印象深刻:“方舟妈妈到北京第一次坐地铁,不知道把票放在哪里,在地铁口滞留了很久,方舟看到这个场景,两眼含着泪花,这让我觉得她是真诚的。后来她妈妈到北京来住了,方舟就说要努力工作多挣点钱,让母亲过上有尊严的生活,让我很感动,谁家养了这样的孩子非常值得。”
蒋方舟拿起笔来写作,与母亲尚爱兰息息相关。尚爱兰是湖北襄阳的中学老师,心向文学,1999年拿了首届“榕树下网络文学大赛”金奖,也是国内资深文青论坛“泡网俱乐部”的老网友。蒋方舟受母亲熏陶,走上文学之路,好像是别无选择的事。她九岁时出了第一本书,稿费是800元,父母为感谢图书编辑还送了一个1000元的毛毯,不到十岁的蒋方舟那时已经会抱怨爸妈没有商业头脑。2001年,12岁的她准备出第二本书《正在发育》,自己跑去跟出版社谈版税:“其实什么都不懂,就像卖菜一样,别人说一个价格,我就说多一点。”
少年老成是第二件别无选择的事。“女儿是爸爸前世的情人”这句话在蒋方舟身上没有应验:“我爸是乘警,经常不在家,在家就跟他的兄弟打牌、吃饭、串门。他只给我买过一次东西,一瓶山寨的娃哈哈饮料。”和她亲密的是妈妈,但妈妈喜欢女人独立成熟,像男人一样。她一直用“商量”的态度跟蒋方舟说话,蒋方舟很小就知道说“这件事情我想这样”。
这样商量着,母女俩相互加强文艺理想,几乎结成了同盟军。蒋方舟出名之后,开始在报纸上写专栏,因为每天都有专栏任务,完全没时间写作业,尚爱兰见此就准备让蒋方舟退学。
“我妈觉得写作比学习重要,写作是主业,学习是副业。我对这个想法可能有10%的怀疑,但我妈100%都是这样的信念,两个人就相互影响,跑去跟学校说要退学。”但老师认为蒋方舟成绩不错,退学可惜,提出了另一个解决方案,允许蒋方舟不写作业。从初中开始直到高三,蒋方舟都是不做作业的,俨然校园中的异类。
越长大,越像个少女
她的气质也在慢慢改变。蒋方舟的朋友、《新周刊》记者阿宝,对她曾经的“老到”印象深刻:“她没谈恋爱的时候,说自己只会爱上老头。她会非常老到地说理论,说的话都像个中年男人,但她没有经验,其实有点‘纸上谈兵’。” 那时候阿宝眼中的蒋方舟是个双脚悬空的人。
后来蒋方舟谈了恋爱,开始正式进入职场,阿宝觉得她双脚落了地,“反而流露出少女的本真的东西”:“这不是说她比以前幼稚,她是真的成熟了起来,而不是塑造出的状态。”
蒋方舟自己也有这种感觉:“可能是我小时候都表现得太像大人了,从来没有当过小孩子,有点缺少这个。”因此她倾向于喜欢年纪大一点的人,“不断发掘出被掩盖住的天性”,震惊于自己居然会撒娇和甜言蜜语,“说很无聊的话”。
有时候认识了男生,蒋方舟会带给阎连科看,让她惊讶的是阎连科看人极准:“他见过就会说,这个人可能会有什么问题,而他说的问题真的都会出现。最毒的一次他觉得对方太屌丝,没有能力照顾我,后来确实因为这个分开了。”阎连科回应得很淡定:“我的人生经验比她丰富。”他眼里蒋方舟就是个小姑娘。
蒋方舟喜欢一个以色列故事:“有一个小男孩,他从小驼背,背上有个驼峰。他非常害怕,拼命往前奔跑,觉得只要跑得足够快,驼峰就会离开他,一直奔跑直到死。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个驼峰,我的就是‘天才梦’。”
张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