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咱发烧友自己的快乐
- 来源:新潮电子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03-10 14:04
潘建华,网名pjh6688,朋友们更喜欢叫他“熊猫”,他崇尚简单自由的人生信条,坚信快乐的心态是生活的本意。这位《新潮电子》的铁杆读者,来自于东海之滨的浙江省台州市,现为一家机械制造业的企业主。本来。潘建华所从事的行!I屿电子产品没有半点联系,但他却在这二者之间找到了一个非常平衡的切入点,并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了近15万字的手稿。记述了其十余年来把玩掌上数码产品的经历与感悟。最近,这部名为《掌上迷情》的手稿由他自费出版,在国内“小众”的掌上数码终端爱好者圈子里激起了不小的波澜。为此,我们特别安排了本斯访谈,听潘建华“讲述咱发烧友自己的快乐”。
掌上的数码精灵
也许是冥冥之中所注定的缘份,数码产品尤其是掌上电子产品以其特有的魅力成为潘建华十多年来形影不离的伴侣。从最古老的“掌上电子麻将机”到最新的3G制式MID,它们不仅给潘建华带来极大的乐趣,还能时常激发起他的创新思维和求知欲望。更重要的是,基于共同的爱好,潘建华拥有了很多来自天南地北且志趣相投的朋友。
与掌上数码终端的第一次邂逅,是在1996年,那是一款叫做“电译通”的电子辞典。如此一台小东西,竟然可以宛如电脑般的全键盘操作王码五笔,它还具有万年历、计算器、中英翻译,俄罗斯方块等功能,让潘建华感到非常的神奇。当时,他迫不及待地与厂家直接进行电话联系,并汇款800元定购了一台,在等待产品到来的那几天里,除了魂牵梦绕般的度日如年,完全不能找到更好的词语来形容——“那种感觉如同初恋的甜蜜和紧张”,对此,现在的潘建华还是忍不住笑了。经过几天漫长的翘首以盼,它终于到了潘建华的手中。“这款产品现在看来只不过是一个非常简单的老古董机,掉在地上可能也不会引人注意,但在当时这小玩意可是高科技呀!虽说这电子辞典功能简陋,不能扩展,屏幕小,但也玩得不亦乐乎,对着细小的灰阶屏幕练习五笔字型打字,是我当时最大的玩机乐趣,以致于我后来一直用王码五笔来作为电脑上的首选输入法,说起来它可是我打五笔字的后蒙老师。更是第一个把我带入掌上数码产品乐园的指路人,期间带来的乐趣直到现在还值得我细细品味!”
见识了“电译通”的神奇以后,潘建华就从心里由衷地爱上了这类掌上数码终端。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还没有丰富的数码科技类的期刊杂志,更没有如今这样资讯发达的网络,所以潘建华就只能到书店里去找这些相关的电子科普书籍或到商场里的电脑专柜“搜寻新款电子产品广告”。那些年,他陆续拥有了摩托罗拉的中文寻呼机、掌中宝手机,宝典双向寻呼机及其他诸如掌上麻将机等不同类型的电子产品。只要是看到掌上数码终端,潘建华就非常的关注,并且总想方设法把它们“败”(BUY)过来使用。从那时开始,他就知道自己已经深深地迷恋上了这些数码玩物,并从此迈入了把玩掌上数码终端的快乐之路,更是注定了《掌上迷情》书名的由来。
之后,潘建华看到中文版Win CE系统的掌上终端广告,超大的屏幕显示、开放式的系统、笔触式操作,使他明白,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掌上电脑。“期间,我陆续使用了好几台联想的掌上电脑,让我找到了’玩机’的方向,也算正式跨入了掌上电脑的精彩殿堂。”谈到这里,潘建华的目光似乎又触及到了当年的Win CE掌上电脑。
结缘《新潮电子》
随着时代的发展,数码产品的丰富,针对数码产品所创办的各类杂志也逐渐多了起来,大约在2001年潘建华在书亭无意间看到了《新潮电子》,便被它的刊名所吸引。“记得这时候的《新潮电子》杂志开本较小,页码不多,整个杂志的风格比较朴实,里面的内容都十分吸引读者,价格好像在6元左右吧。”当时的潘建华在首次看到《新潮电子》后,就有着眼前一亮的感觉,“这正是我一直以来想找寻的数码电子杂志,对杂志里的每个文字都仔细阅读,对一些自己所关注的产品介绍使用都会看上好几遍,也从中来感受这些新科技产品给大家所带来的方便和快乐。”
潘建华翻着手里的那些七、八年前的旧刊,“那时我对杂志上所介绍的各种数码产品部非常的感兴趣,也掌握了不少的掌上类产品的相关知识。当看到杂志上中意的产品后,有时都会打杂志社的电话进行详细的咨询后再进行购买。每期杂志看完后,又在焦急地等待着下期杂志什么时候能最快上市。记得当时为了第一时间可以看到《新潮电子》,曾骑着摩托车跑了50公里踣到报刊亭去买杂志。多次买《新潮电子》后,跟那报刊亭的店主也成了熟人,还给我打8折的优惠价。”《新潮电子》改版为时尚数码类杂志后一从创刊一直到现在,潘建华基本上期期不漏,看着《新潮电子》一步步的发展,也见证了数码产品的快速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说,《新潮电子》杂志是我玩数码产品道路上的良师益友,很多购买的产品都是经过这本杂志上的介绍而购买的。”
玩机趣事
在把玩数码产品的旅途中,潘建华也经历了不少趣事,有些事回想起来仍旧让人忍俊不禁,某次,在玩创新Vision时一潘建华看介绍Vision是支持视频输出功能的,可连接电视观看。由于耳机孔和它的视频输出连接头大小是一样的,上面也没有标注符号,潘建华就把视频连接头插到Vision的耳机孔里,另外一端的三分式输出线连接到电视机上,并随后开后Vision播放——当然,电视机上就是出不来画面和声音,检查Vision上的连接设置和电视机视频播放设置都是正确的。正在潘建华一筹莫展的时候,他无意中掀开Vision充电口的防尘保护塑胶,看到这里有个跟耳机孔一样大小的圆孔,上面标记着“AV,OUT”……
另外有一次,是在使用viliv S5时。潘建华的一位对数码产品并不感兴趣的朋友询问viliv S5能否打电话(S5内置3G通信模块可上网也可以用蓝牙耳机通话,但由于机器上是没有麦克风受话器的,用于直接通话时用户可以听到对方说话的声音,但用户说话对方是听不到的,所以并不能直接用作“手机”使用)。“为了增加趣味性,我事先用手机与另一位朋友‘串通’,一会儿用S5跟他进行通话测试,按照约好的对话模式对说几句就行。在练习几遍后,我用S5直接打电话给那位朋友,因为通话的声音是直接从扬声器里发出来的一所以非常清楚。按之前约好的几句对话完全没有问题,这可把面前这位朋友看得傻眼了,当时就抢过S5进行测试,但不管他说话怎样大声,对方就是无法听到他的语音(这是当然),让他十分郁闷。随后,我通话就又恢复‘正常’……”看着朋友疑惑的眼神,潘建华连声大笑,并告诉朋友这是开了个小玩笑——后来,那朋友也成了掌上数码终端爱好者圈子中的一员。
由喜欢到“迷情”
随着拥有和品玩的经验积累,潘建华对掌上数码终端有了更深的了解,很多朋友也在他的影响下加入了掌上数码终端的圈子,让潘建华印象最深的是关于CE和palm(我们这些老机友更喜欢称它们为“蜥蜴”和“胖子”)的“王者之争”。圈子的里好友们大家各抒己见,为某个功能使用谁更快捷和强大而争论得天昏地暗,“这也是数码产品所给人带来的魅力所在,”潘建华回忆,当时由于微软Pocket PC 2000的发布,《新潮电子》还专门出了《Pocket PC宝典》专刊,里面详细介绍了该系统平台的功能特点及各种应用软件使用。“当时我是看到杂志上的广告,然后马上邮购了一本留念一直到现在这本书还在我的书柜里保留着。”
多年来一潘建华一直热衷于把玩掌上数码终端,自然接触了众多的新奇产品,包括各种电子辞典、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便携游戏机、MP4、UMPC、MID等,所涉及的掌上娄系统包括Windows CE、Palm OS、Linux、Symbian、B1ackBerry、Windows Mobile、Android、iPhone OS等。对于自己曾经用过的每款产品,他到现在回忆起来还是历历在目、难以忘怀。“我总是想,趁现在还能如数家珍地道出每一款产品的特性,不如将它们完整地记录下来一日后闲暇时拿出来阅读观赏,必定别有一番乐趣和享受。再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谁从一个玩家的角度写出一系列评玩掌上数码终端的综合性体验手记,我这也算是一种尝试。”两年多前,潘建华开始将这个想法付诸于行动,于是有了快要出版的《掌上迷情》。当初写这些文章时潘建华并没想到要出版,而只是以帖子的形式与大家交流分享,所以根本没有太严谨的文字要求,大多是简单叙述,没有奇风异格,更没有华丽词藻,一切以真实体验为主,随意自然。“文章行文采取‘流水账’的方式,毕竟这不是什么文学作品,也最适合我,不过其中的感受体会却是最真实的,这是在其他任何地方都不可能会有的文字,所以这本《掌上迷情》也算得上独一无二吧!”
书的内容写的部是潘建华玩过的数码产品,根据对产品的喜爱程度及使用时间的不同,内容稍有区别。早些时候的把玩体验写得相对比较简单,后期的体验丰富不少。从敲出第一个字开始到全部完成,总共走过了两年多的时间,基本都是利用点点滴滴的空余时间,每次完成一段文字后可能又要过上好几天才能继续。就这样断断续续、反反复复终于在2009年得以完成。“偶然间我看到一家可以个性化网络印书的网站,产生了一个想法,把自己在网络论坛里的杂记整理整理,再出版成书,算是给自己留个纪念吧!小印几本后,论坛上一些朋友看到了十分感兴趣,因为玩数码的人虽然多,但像这样把玩数码产品的过程写出来并汇集成书的之前还没人试过,我倒是无意中成了个开路先锋。”
潘建华说,由于网络出书也是弄着玩的,事先没怎么在意,可后越来越得到大家的认同和赞赏,好多圈子里的爱好者都希望能购买一本作为留念。开始他只是打算印几十册,朋友之间赠送留念一下的,现在这些数码玩家要购买的话,必须要正式出版才行,不但数量上可以满足大家,而且与网络出书不同,这是具有正式刊号的合法图书,也具有更大的意义和价值,“我跟几家出版社进行联系,给他们看了原稿,由于这类风格的文章他们也是首次看到一所以都很感兴趣。但要是面向大众出版的话,必须要改变原有的内容风格,把这本书改成数码产品的评测及导购参考之类的书籍,这样才能够全部免费出版,并且由出版社进行包销发行,本来出版这书就不是为了要销售才写的,主要的是为留个纪念,写的就是自己这么多年把玩数码产品的一个过程,没有去顾忌产品厂家的什么要求而写,所以才引起那么多数码玩家的共鸣,要我改变风格才能正式免费出版的话,我宁可不要这种免费。后来跟某家出版社进行商讨后决定自费出版,这样给朋友们看到的还是原汁原味的书籍,追寻自己所要的快乐并且给大家也带来快乐,这是我十分所推崇的快乐信条。”
“《掌上迷情》即将出版,本人算是当了回‘作家’,权当留个纪:御巴!为了使本书变得更加具有意义,在正式出版后,将会在网上进行销售。每出售一本书,将会按比例的金额捐助给我们HIPDA论坛所创建的希望小学,让大家的爱心能无限地延续。我不在意书籍销售量的多少,而在于这份爱心的体现。”
——潘建华
……
掌上的数码精灵
也许是冥冥之中所注定的缘份,数码产品尤其是掌上电子产品以其特有的魅力成为潘建华十多年来形影不离的伴侣。从最古老的“掌上电子麻将机”到最新的3G制式MID,它们不仅给潘建华带来极大的乐趣,还能时常激发起他的创新思维和求知欲望。更重要的是,基于共同的爱好,潘建华拥有了很多来自天南地北且志趣相投的朋友。
与掌上数码终端的第一次邂逅,是在1996年,那是一款叫做“电译通”的电子辞典。如此一台小东西,竟然可以宛如电脑般的全键盘操作王码五笔,它还具有万年历、计算器、中英翻译,俄罗斯方块等功能,让潘建华感到非常的神奇。当时,他迫不及待地与厂家直接进行电话联系,并汇款800元定购了一台,在等待产品到来的那几天里,除了魂牵梦绕般的度日如年,完全不能找到更好的词语来形容——“那种感觉如同初恋的甜蜜和紧张”,对此,现在的潘建华还是忍不住笑了。经过几天漫长的翘首以盼,它终于到了潘建华的手中。“这款产品现在看来只不过是一个非常简单的老古董机,掉在地上可能也不会引人注意,但在当时这小玩意可是高科技呀!虽说这电子辞典功能简陋,不能扩展,屏幕小,但也玩得不亦乐乎,对着细小的灰阶屏幕练习五笔字型打字,是我当时最大的玩机乐趣,以致于我后来一直用王码五笔来作为电脑上的首选输入法,说起来它可是我打五笔字的后蒙老师。更是第一个把我带入掌上数码产品乐园的指路人,期间带来的乐趣直到现在还值得我细细品味!”
见识了“电译通”的神奇以后,潘建华就从心里由衷地爱上了这类掌上数码终端。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还没有丰富的数码科技类的期刊杂志,更没有如今这样资讯发达的网络,所以潘建华就只能到书店里去找这些相关的电子科普书籍或到商场里的电脑专柜“搜寻新款电子产品广告”。那些年,他陆续拥有了摩托罗拉的中文寻呼机、掌中宝手机,宝典双向寻呼机及其他诸如掌上麻将机等不同类型的电子产品。只要是看到掌上数码终端,潘建华就非常的关注,并且总想方设法把它们“败”(BUY)过来使用。从那时开始,他就知道自己已经深深地迷恋上了这些数码玩物,并从此迈入了把玩掌上数码终端的快乐之路,更是注定了《掌上迷情》书名的由来。
之后,潘建华看到中文版Win CE系统的掌上终端广告,超大的屏幕显示、开放式的系统、笔触式操作,使他明白,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掌上电脑。“期间,我陆续使用了好几台联想的掌上电脑,让我找到了’玩机’的方向,也算正式跨入了掌上电脑的精彩殿堂。”谈到这里,潘建华的目光似乎又触及到了当年的Win CE掌上电脑。
结缘《新潮电子》
随着时代的发展,数码产品的丰富,针对数码产品所创办的各类杂志也逐渐多了起来,大约在2001年潘建华在书亭无意间看到了《新潮电子》,便被它的刊名所吸引。“记得这时候的《新潮电子》杂志开本较小,页码不多,整个杂志的风格比较朴实,里面的内容都十分吸引读者,价格好像在6元左右吧。”当时的潘建华在首次看到《新潮电子》后,就有着眼前一亮的感觉,“这正是我一直以来想找寻的数码电子杂志,对杂志里的每个文字都仔细阅读,对一些自己所关注的产品介绍使用都会看上好几遍,也从中来感受这些新科技产品给大家所带来的方便和快乐。”
潘建华翻着手里的那些七、八年前的旧刊,“那时我对杂志上所介绍的各种数码产品部非常的感兴趣,也掌握了不少的掌上类产品的相关知识。当看到杂志上中意的产品后,有时都会打杂志社的电话进行详细的咨询后再进行购买。每期杂志看完后,又在焦急地等待着下期杂志什么时候能最快上市。记得当时为了第一时间可以看到《新潮电子》,曾骑着摩托车跑了50公里踣到报刊亭去买杂志。多次买《新潮电子》后,跟那报刊亭的店主也成了熟人,还给我打8折的优惠价。”《新潮电子》改版为时尚数码类杂志后一从创刊一直到现在,潘建华基本上期期不漏,看着《新潮电子》一步步的发展,也见证了数码产品的快速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说,《新潮电子》杂志是我玩数码产品道路上的良师益友,很多购买的产品都是经过这本杂志上的介绍而购买的。”
玩机趣事
在把玩数码产品的旅途中,潘建华也经历了不少趣事,有些事回想起来仍旧让人忍俊不禁,某次,在玩创新Vision时一潘建华看介绍Vision是支持视频输出功能的,可连接电视观看。由于耳机孔和它的视频输出连接头大小是一样的,上面也没有标注符号,潘建华就把视频连接头插到Vision的耳机孔里,另外一端的三分式输出线连接到电视机上,并随后开后Vision播放——当然,电视机上就是出不来画面和声音,检查Vision上的连接设置和电视机视频播放设置都是正确的。正在潘建华一筹莫展的时候,他无意中掀开Vision充电口的防尘保护塑胶,看到这里有个跟耳机孔一样大小的圆孔,上面标记着“AV,OUT”……
另外有一次,是在使用viliv S5时。潘建华的一位对数码产品并不感兴趣的朋友询问viliv S5能否打电话(S5内置3G通信模块可上网也可以用蓝牙耳机通话,但由于机器上是没有麦克风受话器的,用于直接通话时用户可以听到对方说话的声音,但用户说话对方是听不到的,所以并不能直接用作“手机”使用)。“为了增加趣味性,我事先用手机与另一位朋友‘串通’,一会儿用S5跟他进行通话测试,按照约好的对话模式对说几句就行。在练习几遍后,我用S5直接打电话给那位朋友,因为通话的声音是直接从扬声器里发出来的一所以非常清楚。按之前约好的几句对话完全没有问题,这可把面前这位朋友看得傻眼了,当时就抢过S5进行测试,但不管他说话怎样大声,对方就是无法听到他的语音(这是当然),让他十分郁闷。随后,我通话就又恢复‘正常’……”看着朋友疑惑的眼神,潘建华连声大笑,并告诉朋友这是开了个小玩笑——后来,那朋友也成了掌上数码终端爱好者圈子中的一员。
由喜欢到“迷情”
随着拥有和品玩的经验积累,潘建华对掌上数码终端有了更深的了解,很多朋友也在他的影响下加入了掌上数码终端的圈子,让潘建华印象最深的是关于CE和palm(我们这些老机友更喜欢称它们为“蜥蜴”和“胖子”)的“王者之争”。圈子的里好友们大家各抒己见,为某个功能使用谁更快捷和强大而争论得天昏地暗,“这也是数码产品所给人带来的魅力所在,”潘建华回忆,当时由于微软Pocket PC 2000的发布,《新潮电子》还专门出了《Pocket PC宝典》专刊,里面详细介绍了该系统平台的功能特点及各种应用软件使用。“当时我是看到杂志上的广告,然后马上邮购了一本留念一直到现在这本书还在我的书柜里保留着。”
多年来一潘建华一直热衷于把玩掌上数码终端,自然接触了众多的新奇产品,包括各种电子辞典、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便携游戏机、MP4、UMPC、MID等,所涉及的掌上娄系统包括Windows CE、Palm OS、Linux、Symbian、B1ackBerry、Windows Mobile、Android、iPhone OS等。对于自己曾经用过的每款产品,他到现在回忆起来还是历历在目、难以忘怀。“我总是想,趁现在还能如数家珍地道出每一款产品的特性,不如将它们完整地记录下来一日后闲暇时拿出来阅读观赏,必定别有一番乐趣和享受。再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谁从一个玩家的角度写出一系列评玩掌上数码终端的综合性体验手记,我这也算是一种尝试。”两年多前,潘建华开始将这个想法付诸于行动,于是有了快要出版的《掌上迷情》。当初写这些文章时潘建华并没想到要出版,而只是以帖子的形式与大家交流分享,所以根本没有太严谨的文字要求,大多是简单叙述,没有奇风异格,更没有华丽词藻,一切以真实体验为主,随意自然。“文章行文采取‘流水账’的方式,毕竟这不是什么文学作品,也最适合我,不过其中的感受体会却是最真实的,这是在其他任何地方都不可能会有的文字,所以这本《掌上迷情》也算得上独一无二吧!”
书的内容写的部是潘建华玩过的数码产品,根据对产品的喜爱程度及使用时间的不同,内容稍有区别。早些时候的把玩体验写得相对比较简单,后期的体验丰富不少。从敲出第一个字开始到全部完成,总共走过了两年多的时间,基本都是利用点点滴滴的空余时间,每次完成一段文字后可能又要过上好几天才能继续。就这样断断续续、反反复复终于在2009年得以完成。“偶然间我看到一家可以个性化网络印书的网站,产生了一个想法,把自己在网络论坛里的杂记整理整理,再出版成书,算是给自己留个纪念吧!小印几本后,论坛上一些朋友看到了十分感兴趣,因为玩数码的人虽然多,但像这样把玩数码产品的过程写出来并汇集成书的之前还没人试过,我倒是无意中成了个开路先锋。”
潘建华说,由于网络出书也是弄着玩的,事先没怎么在意,可后越来越得到大家的认同和赞赏,好多圈子里的爱好者都希望能购买一本作为留念。开始他只是打算印几十册,朋友之间赠送留念一下的,现在这些数码玩家要购买的话,必须要正式出版才行,不但数量上可以满足大家,而且与网络出书不同,这是具有正式刊号的合法图书,也具有更大的意义和价值,“我跟几家出版社进行联系,给他们看了原稿,由于这类风格的文章他们也是首次看到一所以都很感兴趣。但要是面向大众出版的话,必须要改变原有的内容风格,把这本书改成数码产品的评测及导购参考之类的书籍,这样才能够全部免费出版,并且由出版社进行包销发行,本来出版这书就不是为了要销售才写的,主要的是为留个纪念,写的就是自己这么多年把玩数码产品的一个过程,没有去顾忌产品厂家的什么要求而写,所以才引起那么多数码玩家的共鸣,要我改变风格才能正式免费出版的话,我宁可不要这种免费。后来跟某家出版社进行商讨后决定自费出版,这样给朋友们看到的还是原汁原味的书籍,追寻自己所要的快乐并且给大家也带来快乐,这是我十分所推崇的快乐信条。”
“《掌上迷情》即将出版,本人算是当了回‘作家’,权当留个纪:御巴!为了使本书变得更加具有意义,在正式出版后,将会在网上进行销售。每出售一本书,将会按比例的金额捐助给我们HIPDA论坛所创建的希望小学,让大家的爱心能无限地延续。我不在意书籍销售量的多少,而在于这份爱心的体现。”
——潘建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