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卫视断代史 七载“景帅时代”
- 来源:综艺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江苏卫视,最强大脑,景志刚,南京零距离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1-26 09:40
此次赴南京采访,主题原本是江苏卫视开年推出的大火新节目《最强大脑》。
2014年1月10日上午8点45分,离与江苏卫视总监景志刚约好的采访时间还有15分钟。就在此时,江苏卫视的总编室副主任刘原传递了一个尚未正式公布的大消息:景志刚即将卸任卫视总监一职。
去年研发《最强大脑》之时,景志刚应该也不曾预料到,这会成为他在江苏卫视的“收官之作”。
9点,电梯升上江苏广电大楼的第35层。办公室里,景志刚穿着深蓝色衬衣,一如往常,坐在堆放了不少图书、期刊和文件的办公桌后面。金陵冬日的阳光穿过宽大的落地窗洒进来,屋子里暖暖的,淡淡的烟草味弥漫其中。
景志刚记得2006年,国庆放假的前一天,时任江苏广电总台台长的周莉找到他。在广告中心的办公室里,和他畅谈对总台的愿景,对卫视的期望,并力邀他加入频道的发展建设……时间飞快流逝,办公室里光线亦明暗变换,周、景二人的谈话一直持续到夜里两点多。景志刚没顾得上吃饭,他吃了周莉的几块饼干,并答应年底到卫视就职。
“我特别感谢周台的信任、大度和豁达,让我来干这份差事,有机会和一群优秀的人进行了7年不弃不舍的合作,才成就了一个——请允许我比较自豪地说——中国电视现在的江湖格局吧。”景志刚觉得,离开卫视总监岗位的时候,可怀欣慰。
突围的方向
7年来,景志刚养成了早上看电视的习惯。早早起来,在家里的IPTV上回看前一天各卫视重要的节目。“如果是兄弟台的节目,会注意有什么广告,通过广告可以得到一些客户对这个节目的想法。”副总监王培杰说,景志刚看片数量极多,“国内节目,我看过的不到他的1/5。”王培杰认为,这让景志刚对中国电视节目的方向非常敏感。
景志刚在执掌江苏卫视之前,是江苏城市频道的总监。
14年前,他接手了江苏城市频道,只用了3年的时间就将这个年收入仅1000万的频道做到营收过2亿。“最重要的武器就是节目。”景志刚说。
江苏城市频道打造的《南京零距离》以极高的收视率和对行业的整体带动性,成为了当时电视民生新闻的标杆,被无数同行模仿,“民生新闻”的概念由此被提出。“那个时候才40岁吧,比较张狂,就写了篇文章《我们改变了什么》。”景志刚说,他认为这档节目改变了中国电视新闻的生态,“这带给我从未有过的成就感,到现在也常用这段回忆来鼓励自己:‘我还行’。”
到了卫视平台后,景志刚同样率先在节目上寻找突围方向,“要明白团队的能力和平台的契合度在哪儿,以及两者结合起来最可能实现的方式是什么。”7年前,江苏卫视以《超级调解》为引领,有一个并不太成形的节目带,形式虽“零敲碎打”,但景志刚认为其中关于故事、情感、命运的元素可成为收视法宝。于既有节目基础上,景志刚和节目团队通过提炼再造推出《人间》,随后风行荧屏,证明其专业而精准的市场判断力。
两条路径
受众需求变化对卫视突围策略影响深远。景志刚在节目发展上采取的是双路径策略:有收视保证、紧贴潮流的节目,如《谁敢来唱歌》《全能星战》等;差异化节目,如《星跳水立方》《最强大脑》等。
景志刚解释道,唱歌类节目大家都在做,江苏卫视既无先发优势,团队于此的锻炼也少,可能非其强项,但是对于一个综合实力较高的平台来说,这类节目不可或缺。同时,他也寻找其他可以成为引领者的途径,“做别人没做,或是做不好的”。
在景志刚看来,市场永远只追捧最先成功者。
江苏卫视很快将《非诚勿扰》做到了高度品牌化,而《最强大脑》也将科学智力节目做到了短期内无法被超越的程度,其节目形态与内容甚至吸引了多年来从未出现于综艺节目上的嘉宾参加。景志刚认为,电视行业里的成功“皆属必然”——团队从创新、制作推广到广告营销的系统能力起着关键作用。《最强大脑》由江苏卫视推出并非偶然,“好东西谁都知道,但不是谁都能把好东西做出来。”
梦想、竞争和自信
江苏卫视的团队敢去研发并制作《最强大脑》,在景志刚看来全凭“舍我其谁”的勇气。因为《最强大脑》的超高难度不仅在于找到具备说服力的嘉宾、选手,更在于要用同样高智力的道具把挑战呈现出来。国外原版模式一年只能做一集,作为年底的特别节目呈现,而中国的节目需要做一个季度。每个制作环节的工作人员几乎都绝望过,但最终他们让《最强大脑》站上了目前国内智力节目的顶峰。
“团队要靠三个关键要素打造和支撑。”景志刚说。他每年会在年终会餐前,对卫视频道所有员工讲半个小时的话,关于梦想、竞争和自信。“‘做最好的电视手艺人’这个共同理想让大家走到一起,而实现梦想的路径则通过竞争激发团队成长。”团队要敢于向外部寻找赶超目标,在内部要形成比学的氛围,“把竞争元素固化为管理制度、运营流程,让优胜劣汰、奖勤罚懒成为行事原则和标准。”
江苏卫视总编室推广部的员工,已经习惯了针对不同项目自由组合成临时小组,对每一次宣传项目竞标,小到每次播出的电视剧,大到频道的重点推广节目,“相互学习和比赛已成为常态”。“通过成功建立起团队自信,让大家看到理想的价值和竞争的意义。”
但这并不代表着不允许失败。景志刚甚至认为不能用“失败”两个字,而是“挫折与经历”。在《人间》奠定下发展基石之后,《谁敢来唱歌》《绝对唱响》是江苏节目团队为再向前一步而做的重要积累,“其实做得很好,但总是在老二的位置上,因为市场观众的注意力已经被先入者抓去了。”景志刚说。这样的积累到了2010年,这个团队做出《非诚勿扰》,在全国大获成功。今年《最强大脑》的出现,又是一次标志性突围。
“这一定是中国电视2014年最火的节目之一,我充满信心。”景志刚说,“因为所有的内容都是别人没有做过的。只有信心爆棚、能力超强的团队才敢做这样的节目,也只有这样的团队才能做这样的节目。”
“共同成长”
与团队“共同成长”,在景志刚看来,这7年的历程应可视为诠释。“最初走到一起的时候什么都不是,但过段时间后,我们从普通人变成了最优秀的人,这就是成长。”景志刚说,“’人才’要倒推才能看得清晰,每个人都是环境动物,要么在环境中丧失价值,要么成就价值。”
倒推景志刚的人生经历,可以看到他性格里天生不安分、喜欢挑战的一面。他在年少时当过举重运动员,“认为自己年轻又是男孩,最崇拜力量,所以选择了举重。”景志刚的运动员生涯结束于伤病,一年后,恰逢高考改革,他奔着南京大学中文系又努力了一把。“年轻时不太满足于自己所得到的,到现在还是。”
景志刚7年前到卫视,和团队开第一次会时说的第一句话,他至今仍记得:I have a dream。“我英语不好,但那天我说了。”7年后,景志刚在办公室里又用英语说了一遍。
“但是过了50岁,就不能再战斗了。”景志刚说,“我觉得现在应该更平和一点。在人生的每个关口,知道进退,知道取舍很不容易做到。”景志刚坦言做离职的最终决定时不是没有纠结,“但没有人能永远站在舞台中心,都有告别的时候;应该在合适的时候,为平台创造新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