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江苏卫视这七年
- 来源:综艺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江苏卫视,人间,非诚勿扰,南京零距离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1-26 09:44
王培杰 江苏卫视副总监
江苏卫视的七年,最大的变化是建立了一个比较成熟的系统,包括节目研发、生产、推广、营销,也包括电视剧购买、频道编排,包括配合节目需求的技术开发和包装体系等。整个系统从搭建到运转都比较成熟,每个环节都咬合得比较好,频道运转顺畅。每个人只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整个流水线合起来就是一个成功的大系统。
赵军 江苏卫视副总监
七年来,我们团队的轨迹和频道轨迹是一致的,《人间》也好,《非常了得》也好,都是在讲平民、草根参与的故事。未来我的团队主要关注两个类型,一是老百姓关注的热点,就是类新闻,因为目前在很多所谓大型节目中几乎没有事件性题材,说到底,最有生命力的东西还是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第二,从表现方式来说,会适当用明星嫁接方式来反应这个社会,我们现在也在筹备好多外拍类节目,因为这是趋势。
孟非 《非诚勿扰》《非常了得》主持人
我2010年从江苏城市频道调入江苏卫视,开始主持《非诚勿扰》以及之后的《非常了得》。但实际上,我在江苏卫视主持的第一个节目是2007年的《名师高徒》,是一个音乐类节目。
七年来,我的成长有目共睹,七年前,全国很少有人认识我,现在成了有一定影响力的主持人,这都是我所在的平台和团队带给我的。主持人和平台其实是一种依赖关系,没有好的平台,主持人很难出来,除非他是那种能力超强的主持人,但实际上我们很难看到这样的先例。但是如果一个主持人已经具有了某种号召力或者能力,他和平台之间的关系就是相互需要的。主持人也不可能脱离团队孤立存在,从《名师高徒》到《非诚勿扰》这四年,我可以很简单地说,我和我所在的团队都在变化、成长,因为我没有跟其他台、其他团队合作过,没有横向比较,也可能不太客观,但就主观感受来说,我觉得我所在的团队是最优秀的团队。
我已经回忆不起来七年前江苏卫视在中国卫视中处于什么位置,但现在,江苏卫视毫无疑问是第一阵营,这跟团队及领导者的能力相关。江苏卫视的团队做事一步一个台阶,稳定踏实,而景台作为领导者,他的每一个重要决策都牢牢把握住了电视发展的方向,江苏卫视才可能发展得这么好。
我个人的发展也和景台有关,可能有些人知道主持《南京零距离》是我事业的转折点,但当时电视上并没有光头当主持人的先例,景志刚当时是城市频道总监,是他拍板让我上镜。当时做这个决定需要勇气,这个勇气不仅来自他对市场的判断,而且他可能要面对各种压力,但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
张彦 采购部主任
2007年前,江苏卫视晚间剧场无论品牌价值还是收视影响,都处于全国卫视第二方阵。2007年,江苏卫视频道制运营元年,《幸福剧场》当年就实现了从新老剧交替播出到首轮四星剧播出的跨越式发展。2008年年底,我们正式提出“大剧独播”运营战略,这也是全国卫视黄金档第一家实行独播战略的平台。2009年,一批有影响力的独播剧播出,在业内引起广泛关注。2010年,我们开始迈出制播并进的关键一步,同时,也成为全国卫视中惟一同时运营两个卫视平台(江苏卫视与中教一套)的团队。2011年,实现晚间剧场全独播。2012年,从周播14集升级到周播19集的全新版面,剧场收视和剧目口碑均取得历史最好成绩。2013年,我们依旧在全国卫视剧场竞争中屹立潮头。七年里,《幸福剧场》攻坚克难、高位争先:有六年夺得全国卫视黄金档剧场冠军;在每年的卫视黄金档电视剧排行榜中,《幸福剧场》均占据多数席位。
七年来,我们以制度实施、流程落实为抓手,构建起了一整套科学高效的制度体系。此外,我们拥有了一支市场反应灵敏、具备丰富经验的采购团队,以及由资深编剧、专业责编组成的敬业高效的评估团队,精英化、专家式、全能型的职业团队初具规模。
七年来,我们积极围绕“幸福”平台定位,购买了大批符合江苏卫视平台特质、以讲好故事和塑造人物为核心的优秀剧目。女性情感类、男性情节类以及古装传奇类等三大主流题材均可在《幸福剧场》得到精彩呈现。
七年来,《幸福剧场》播出剧目在首复播收视率、广告满档率、网络点击率等重要指标上都实现了大幅提升;同时,我们实现了零浪费、零压库、百分百的资源使用效率,每年均有一定的预算结余。
此外,我们在肩负引进播出职能外,还承担了自制发行业务,成功推出了《断刺》《地下地上》《养父》《中国远征军》《红娘子》《我是特种兵之利刃出鞘》《特种兵之火凤凰》等优秀剧目。这些深植江苏卫视烙印的优秀剧目,不仅取得极好的收视与销售业绩,而且还获得了“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金鹰奖等多项荣誉。
彭正园 《一站到底》《星跳水立方》制片人
2009年,我从湖南经视来到江苏卫视,五年时间里做了《时刻准备着》《老公看你的》《一站到底》《星跳水立方》等节目。电视节目策划工作决定了我可能跟自己的小团队关系更密切一些,团队关系没变化的话,工作模式包括创作方法都是一样的,我们是一个团队一起过来的,不存在太多适应问题。
这五年来,江苏卫视给予我们团队的空间很大,没有硬性规定说你必须做什么,而是让我们做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只要方案通过;而且团队的试错机会也很多,我也有一些片子做得不好夭折了,但卫视给了空间和机会去包容。
这几年,江苏卫视发展很快,我们过来的时候,还没有出现《非诚勿扰》,《非诚勿扰》出来之后,整个频道提升很快,我们团队的空间就更大了,能做的东西也更多了,包括季播活动和新的尝试。每做一个节目感触都不一样,尤其是季播节目,小节目做一期不行下期还能改,季播节目一期是一期,需要对每个细节有精准的把控力。
柳佳 频道包装、节目后期负责人
2007年以前,江苏卫视的包装产品都是总台的包装工作室负责,2007年,景台来之后先是成立了一个形象工作室,这个动作意味着他非常重视江苏卫视的品牌形象。七年时间里,随着频道管理的越来越扁平化,后期、摄像等工种合并进来,我所负责的人员从最初的十几个人发展到了现在的一百多号人。
在包装上,景台当时提的要求是力争第一,不要怕花钱。他非常强调个性,并提出了几个理念,其中之一是要有大牌风范,有感染力,他比较喜欢力道感比较强的包装。所以江苏卫视选择的字体、图形都比较有棱角,偏男性化气质。这个气质跟景台个人的特点有关系,也跟江苏卫视走的路线有关系。
这七年,江苏卫视频道包装的变化分为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学习和研究,大概有两年时间;第二阶段是比较强调个性;第三个阶段是引领潮流。其实随着江苏卫视地位的提升,品牌越做到后面越难做,我们工作组不断地研究包装潮流,分析有关趋势,然后做这方面的实验和探索。
包装这两年更多的变化体现在节目制作上。《非诚勿扰》出来的时候让大家眼前一亮,它的演播室水平当时是行业的标杆;《中国好声音》出来后在制作上又有两个突破,一是前期多通道录制,一是后期多机位剪辑,我们从《全能星战》开始进入这样的一个大制作时代,包括《最强大脑》,观众反馈说制作比较精良,就是因为真正实现了前期的多通道录制、后期的多机位剪辑。剪辑的水准要求也比较高,说实话,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人有时候跟不上,《最强大脑》其实是动用了韩国的团队和我们共同来完成,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吸收了他们的一些成功经验。这个阶段,真正的剪辑师实际上是“导演”,和在前期的总局性导演不同,他导演的是整个影像和声音录制的体系,他得做出设计,包括怎么样来确定每个剧情点的剪辑,怎么样确定每个点的结构,怎么挑选每个镜头等等。随着电视的发展,未来不少创新空间都将来自于后期制作。
杜俊遥 摄像科科长
最近这些年,卫视节目更新很快,单从规模上说,2007年之前,一场晚会8个机位就够了;现在,现场进系统的就达到36个,再加上不进系统的机位最多能达60个,几乎翻了8倍。
现在很多节目是结合国外模式再进行本土化改造,因此,摄像的视角、拍摄风格、流派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从演播来讲,以前,走进我们的演播棚,会觉得很亮,但是拍出来的画面很暗;现在棚里感觉很暗,但拍出来的画面很明亮。这都来自于我们每年派人到英国、德国、荷兰以及欧洲其他国家去学习,以及请他们过来制作节目、带团队,通过学习获得的变化。实际上我们很多节目都有国际化合作,比如,导播可能是台湾的,灯光可能是荷兰、德国的,后期是韩国的,舞美是台湾的,我们自己的团队和他们配合,自然会对摄像技术有所提升。
从规模角度来讲,季播节目是个分水岭,从《绝对唱响》等季播节目开始,我们的摄像阵容变得日益强大,进入大制作时代。在我们台,启用摄像工种最多的节目是《星跳水立方》,不仅用到了水下摄影,还用到了鱼竿摄影机、垂直起降摄影机、飞猫、伸缩炮等,几乎没有我们卫视未涉及的器材种类了,这对我们摄像团队来说就是个锻炼和挑战。
以前我们的摄像只是“拍”,后来要求每个摄像都要学会多工种,能拍能掌机的同时去学斯塔尼康、学摇臂、学鱼竿、学飞猫,当某个节目需要时某种特种摄像时不能说这个机器我不会用。江苏卫视的摄像是打通的,面对所有节目服务,一条片子拍得好,马上会得到其他合作部门的拥护,会影响其他人对摄像的选择。每一个员工的进步很快在节目流程中得到反映,我们内部也存在竞争,摄像有强烈的危机意识,每个人都很精进。
江苏卫视7年大事记
2007年,推出全新自创栏目《名师高徒》,创新了明星带徒捉对厮杀的音乐节目新形式;
2007年,中国第一个事件类栏目《人间》播出,一周七天带状播出,迅速成为收视冠军;
2007年,晚间收视从2006年的第6跃至第2;
2008年,全天排名跃居第二;
2008年,首次举办跨年演唱会,随后连续5年的跨年演唱会,打造了大牌云集、质量上乘的江苏卫视跨年品牌;
2009年,全年推行大剧独播策略,节目向综艺转移,引爆综艺板块包括《我的笑星我的台》《周末不加班》《谁敢来唱歌》等;
2010年,频道“幸福升级”,提出“情感世界,幸福中国”口号,从“情感”到“幸福”内涵升级;
2010年,《非诚勿扰》开播,连续排名省级卫视常态栏目收视第一;
2011年,自制电视剧海岩“生死之恋三部曲”开播,《新永不瞑目》《新玉观音》和《新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推出;
2012年,首次晚间排名省级卫视第一;
2013年,蛇年春晚引爆话题,季播项目《星跳水立方》《全能星战》连续推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