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景志刚:柔性管理和管理边界

  • 来源:综艺报
  • 关键字:景志刚,挑战,江苏卫视总监,电视
  • 发布时间:2014-01-26 09:42

  记者:为什么会在此时提出离职?

  景志刚:这是我个人很慎重的选择。在之前的跨年度台内岗位调整时,我才提出离职。我这个人天生就喜欢挑战,而江苏卫视总监一职对我来说,已不会有太多新挑战了。7年实际上很长,在所有省级卫视总监里,我年纪最大、在职时间也是最长的。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上,我选择离职,可以为江苏卫视带来一种新的可能性。否则,卫视的发展会有很多路径依赖,我毕竟与这个团队共同成长了7年,他们会对我形成某种依赖,或者说我对自己的经验形成某种依赖,面对行业风云变幻的今天,不一定能适应。

  记者:接下来您准备要面对的挑战是什么?

  景志刚:挑战自我,让自己在年过半百后,以平和轻松的心态面对生活。

  记者:具体工作呢?

  景志刚:台里还有我的岗位,是江苏广电的副台长,分管电视。包括地面频道、卫视、电传中心,卫视作为电视板块的一部分,我肯定还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记者:卸任是因为任期的关系吗?

  景志刚:其实我当初答应周台做卫视频道总监,是有要求的,只做3年,第一年如果没起色,我自己辞职,如果做好了,也只做一个任期,三年。三年到的时候,我就跟周台提出,不兼总监了,让新人来带。但周台没同意,我也很尊重周台的要求。毕竟她在我40多岁的时候,给了我一个重新让自己焕发青春的机会,我还是很珍惜的。所以继续干了一段时间,但是到了50岁时,确实应该好好考虑新生活了。

  记者:您是资深电视人,一旦不具体负责卫视频道,可能会有很多社会资本找您合作?

  景志刚:没有,没有,这个问题我没有办法回答你。

  记者:江苏卫视的团队建设,一个突出之处是梯队构架很好,是如何做到的?

  景志刚:团队成长中一定会有缺陷,体系上也有很多补丁,但我们在每个年龄层面都有站得出来、顶得住的、在同行中出类拔萃的人才,这个很重要。我们的氛围就是“做事”的氛围,当人情、关系亲疏、资历都不能影响你做判断时,团队就会非常好带。

  记者:您在频道管理上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

  景志刚:管理做到最后,是做系统。大家长期磨合,形成默契,每个总监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事情,不需要我来指示。我每星期只花一个上午的时间开例会,交流行业情况和彼此内部的情况,这个过程中大家会形成某种共识,然后做些调整,这是一种非常柔性的模式。他们需要我的时候,来找我;不需要我的时候,可以漠视我的存在。这就很好,是一个良性的团队文化。

  记者:但最初的规则如何制定?

  景志刚:对,一开始就要叫明确责任和权力。我既不负责任,又不把权力给你,你有干劲吗?我的这些副总监们,太明白权力和责任如何匹配了。后来我“落寞”的时候,我不想给权,他们说不给不行啊。那就给嘛。像我这样能力不是很强的管理者(指了指自己),我晓得最关键的是什么,就是放权。

  记者:要是做不好呢?

  景志刚:不可能,让他做,就是因为我知道他很能干;即使他原本不是非常能干,我会说“你很能干”,这样,他自然会努力让自己变得很能干。很多时候人就是这样,需要内外因的共同驱动才能提高。而且团队有竞争文化,当职业理想、总体目标一样以后,大家的想法是比较趋同的。

  在实际操作中,永远是大家商量着来,特别重要的决策,更要听取正反意见,形成一种共识。这样重大事项才能有序推进。永远要相信:只有达成共识,才有可能做好。也要允许大家失败、受挫折。在长达7年的时间里,每个人的成长节奏是不一样的,能力的表现窗口期也不一样。一定要宽容。不能对团队只在嘴上说尊重、能力和梦想,而要在工作细节中有互动,通过彼此尊重建立团队文化。豪言壮语不起作用,关键是这些细节。

  记者:在管理过程中您最关注的是什么?

  景志刚:我关心目标和结果,并跟踪过程。但我只跟总监沟通,因为管理是有边界的,越权是团队文化大忌。我越过副总监,对制片人、员工指手画脚,副总监会怎么想。当然还有最重要的原因,我怕他们——卫视我要靠他们混呢(笑),所以我说,我是他们的服务员。不要老想着我有多大权力、我能决定你的命运,这都是很幼稚的想法。

  记者:这7年作为卫视掌门人,您的心态有怎样的变化?

  景志刚:实事求是,我是两种心态。同行有新东西出来时,我会很焦虑,同行做出好东西,我很敬佩,同时又会觉得,“这一波没赶上”,心里会不踏实,这种隐隐的不安的感觉,时时伴随着我。但另一方面,又会有一种莫名的兴奋。一个有战斗精神的人,只有遭遇强大对手时,才会焕发无穷能量。别人的成功意味着我身处逆境,但是要有强大的自信来打败恐惧和不安。长期这样生活,很好,但也很耗人。

  (陈晶晶)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