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友:等来春天
- 来源:21世纪商业评论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RTB,DSP,品友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2-11 10:11
如果回顾一下黄晓南在公开场合的演讲,你会发现,她经常提到“DSP”、“RTB”这两个名词。就像一个布道者一样,她一直在向外界解释,什么是DSP,什么是RTB。
黄晓南是北京品友互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品友”)的CEO,这家公司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独立DSP(DemandSidePlatform,即需求方平台),它采用RTB(Real-TimeBidding实时竞价)广告交易模式服务广告主。
用黄晓南的话说,RTB与传统广告购买形式相比,最本质的区别在于,传统模式相当于售卖广告位,RTB则售卖受众人群。并且在每一个广告展示曝光的基础上进行竞价,每一个PV(Page View,即页面浏览量)都会进行一次展现竞价,谁出价高,谁的广告就会在这个PV被看到。
对于媒体来说,RTB可以带来更多的广告销量,实现销售过程自动化及降低各项费用的支出。而对于广告商和代理公司来说,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提高了效果与投资回报率。
艾瑞咨询的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RTB广告投放量约为9.1亿元,去年也被称为“中国RTB元年”。据艾瑞预计,未来三年,RTB广告市场将保持100%的增速,到201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百亿元。
品友的发展速度也随之加快。2012年,其营收规模也超过亿元。目前,品友不仅以行业领头羊的姿态举办了两届全球RTB峰会,启动了DSP优化师认证培训计划,也成为各种数字营销大奖的赢家。今年1月,品友完成由B轮融资,宽带资本(CBC)领投,盘古创富和品友A轮投资人富德资本跟投,共向品友注入2000万美元,这也是国内RTB市场首次千万级别的融资。
毫无疑问,品友等DSP公司正在迎来RTB广告的春天。但这个春天来得比黄晓南得预期晚了几年。所以,回顾创业初期的经历,黄晓南直言,前些年过的并不轻松。
黄晓南说,品友是一家独立DSP,从开始至今,它只做DSP,不做别的。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其实,品友这几年真正坚持这样走过来,并非易事。2008年,同是北大校友,都有宝洁工作经历的黄晓南和谢鹏在离开宝洁后的一次聚会上,发现对于行为定向广告的兴趣不谋而合,于是他们决定一起创业。
RTB这种广告模式的主要目的,是希望消费者能够看到与自己最相关的广告,把广告变成对消费者有用的信息。在RTB概念下,有DSP、SSP、AdExchange(互联网广告交易平台)和DMP(数据管理平台)等几个基本的产业链各环节,它们犹如广告主与媒体之间的“中间件”。黄晓南希望通过品友的DSP平台,让品牌和消费者成为真正的朋友,因此公司得名“品友”。
2008年,品友成立之际,承包网络媒体广告位,再卖给广告主的做法还是中国网络广告市场的主流,易传媒、Mediav等都是这种模式。在它们凭借大资金迅速做大规模的时候,品友却在花时间架构分析工具,积累人群数据库。
相比之下,RTB模式的品友发展缓慢,且生存艰难。因为2008年,中国的RTB广告市场还是一片蛮荒之地,品友缺乏一个生态链的支持,比如,需要有广告交易平台,需要有媒体愿意向DSP平台开放自己的广告位等。
为了生存,黄晓南说,品友在开始的3-4年时间里,主要靠帮助媒体优化投放效果过活,他们需要一家媒体一家媒体地去谈。但那时候,通常会有广告公司花几千万元直接买断广告位,所以,媒体更愿意选择与后者合作。
祸不单行的是,2008年上半年,全球爆发金融危机,品友已经签订合约的一笔VC投资因故黄掉了;而当年底,其大客户又砍掉了投放RTB广告的预算,导致品友一半的业绩没有了,品友的账上一度只剩下5万元。
所幸的是,电商在中国的兴起,帮助品友慢慢度过了难关,因为他们更注重投放效果,会看数据的变化,他们对RTB模式日渐青睐。电商客户曾占品友客户总数和总收入的60%以上。
2011年开始,各大互联网公司开始关注RTB,使得这个清冷的行业变得热闹起来。2011年底,淘宝推出广告交易平台Tanx;2012年4月,Google中国推出DoubleClick Ad Exchange;2013年1月,新浪推出新浪广告交易平台SAX系统,腾讯正式对外发布Tencent AdExchange广告实时交易平台;5月,百度也推出AdExchange服务,试水RTB广告。
4年时间储备的数据、模型和算法,包括原来长期服务客户的经验,帮助品友一下子实现了翻盘,成为行业领跑者。2012年,品友正式推出自己的DSP系统,几乎第一时间完成了与大的交易平台的对接。目前,品友每天的PV达40亿次,服务的品牌客户达200多个。
目前,品友的业务模式有两种,其一,把DSP系统提供给广告公司或广告主直接操作,品友收取系统服务费;其二,广告主把预算交给品友的团队,由他们亲自操作,他们按照CPM(每千人成本)帮助广告主进行RTB投放,品友赚取的是成本与收费之间的差额,但这就像代客理财,品友有可能赚,也有可能出价高了,自己就亏了。
这无疑是把自己逼到了死角里,完全依靠技术吃饭。所以,黄晓南认为,“与其说品友是一个广告公司,还不如说它是一家技术公司”。
在品友的创始团队中,黄晓南和谢鹏都是营销出身,他们的CTO沈学华则专攻技术。沈学华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计算机专业取得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是信息检索和数据挖掘;他曾在美国最大的行为定向数据(Data Exchange and DMP)公司Bluekai利用基于Hadoop的云计算平台,从事个性化广告的研发和用户行为的分析建模,更早前,他曾就职于谷歌硅谷总部,从事搜索算法的工作。在品友目前100多人的团队中,超过一半是技术人员。
但黄晓南强调的是,DSP作为一种程序化购买的机制,并不是神枪手,它就像一个优化师,通过不断优化和实时数据的结合,不断地去定位投放策略,这背后,是工程师们在用算法不断地帮广告主进行筛选。
如今,DSP公司在国内遍地开花。但黄晓南强调,背后的算法和机理才是决定一个DSP系统优秀与否的关键,这是品友从2008年就开始打造的竞争力。(文/郝凤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