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央按照“四化同步”的发展战略,把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支撑。然而,我国农业仍面临着资源紧缺与生态环境恶化的双重约束,面临资源高投入和粗放式经营的矛盾,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问题的严峻挑战。这就迫切需要加强以农业物联网为代表的农业信息化技术应用,实现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动植物、土壤、环境从宏观到微观的实时监测,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精细化管理水平,达到合理使用农业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质量、增加农业效益的目的。
从体系架构上,农业物联网技术可以分为感知层、传输层、数据层和服务层四个层次,实现信息流、业务流、服务流、功能流的协调统一。具体如下:
1)感知层
感知层通过不同类型的农业传感器产品,完成农业相关信息获取,实现对大田环境,畜牧水产养殖环境以及设施大棚等环境下作物本体、水土气基本成分、植物病虫害、动物生理等信息的快速获取。
2)传输层
传输层利用电信、移动、联通等主流通讯技术,完成感知层数据的快速传递。建立农业物联网传感器通信接口、数据描述、传感器节点互操作协议等,实现多种网络的自适应无缝接入,保证数据无障碍地接入农业物联网。
3)数据层
数据层基于云计算技术,整合分布在各单位的数据与知识资源,完成感知层海量数据的存储、管理、挖掘与共享。面向不同农业应用服务主题,建立农业专业数据集市与数据仓库,为整个工程提供数据与知识支撑。
4)服务层
服务层依据感知层的数据与知识,实现政府决策支持服务与农业生产管理服务,为政府决策指挥中心与不同农业生产管理平台服务。针对生产、加工、物流、交易、消费各环节用户网络需求,手机、电视、计算机等适宜的手段,建立信息精准推送系统,实现信息与知识的个性化服务。
农业物联网的广泛应用,对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业效益、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在设施农业方面,物联网技术应用推广可减少设施蔬菜生产中因气象灾害、管理水平低下等引起的产量减少、品质降低,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更重要的是,通过农业物联网工程可以引领与带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全面提升农业生产、管理、流通和服务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意义。
从目前我国农业物联网应用情况来看,虽然开展了一些初步应用,在某些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总的看来,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与现代农业发展、设施农业提升工程和农业科技创新工程的实际需求还有不小差距。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一是物联网技术产品还处于研发阶段,产品的稳定性和精确性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二是应用内容还比较单一,只是在设施农业、农业气象和畜牧水产的某些方面进行示范。三是目前还处于试点和试验阶段,在应用推广上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四是对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的认识和观念现代农业的发展的总体思路还有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提高。四是应用人员和专家人才缺乏,需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化支撑队伍建设。
我国农业仍面临着资源紧缺与生态环境恶化的双重约束。
孙丙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