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睿i平台的推出不仅仅意味着笔记本电脑的性能在提升,其背后的意义在于。从现在开始我们将更多地看到笔记本电脑厂商展现各自的特色技术,换句话说,自家设计和独家创意将进一步体现在各款新品笔记本中,一个特色技术百家争鸣的设计世代来临了。
酷睿i平台打破了迅驰品牌延续了多年的刻板形象,成为新时代笔记本电脑的基准内核,请别忽视这其中的意义所在:旧的迅驰平台虽然以迅驰为名进行移动计算平台的大整合,但对于消费者而言,他们在购买一款笔记本之前还需要细细研究具体的硬件性能和型号,而英特尔新的酷睿平台则大致上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对处理器进行“宝马式三五七”的划分,使得内核平台所代表的笔记本定位一目了然。且不说酷睿i平台跨越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两大领域,即便是在笔记本电脑这一个领域,英特尔的目的已经基本达到——i3、i5和i7,采用三种不同处理器内核的笔记本,在价格和产品档次上也显然是各自都很明确的。
接下来我们可以分别来看这三大子平台——就像刚刚提到的,可能也有不少读者之前就能通过这个i3、i5和i7的数字分辨出它们的定位,我们在此也仅仅是进行一些梳理。在2010年,凌动平台将占据入门级的简易PC和上网本市场,而CULv平台则主打13英寸以下超便携市场,i系列处理器也继承了原有的酷睿2平台,成为主流笔记本和高端旗舰机型的主要核心——其中,酷睿i5平台又是主流中的主流。
从本次我们拿到的这么多款机型到已经上市的各家新平台产品,不难看出,采用酷睿i7平台的笔记本大多数都是各家品牌中的王牌旗舰或者高端影音机型,再加上为了和i7相匹配而做出的整机硬件搭载,一台i7笔记本的价格不会低于8000元,多数甚至超过万元:而采用酷睿i3平台和i5平台的笔记本则主打所谓的主流市场,大多数都是13~14英寸市面上销售量最大领域。i3和i5的区别在于,前者大多用于13~15英寸级别的入门级产品或者入门级型号,搭配一款性能大致相当于NVIDIA GeForce GT310M的独立显卡一非常适合学生一类的用途单一用户选择,定价也大多都在5000元价位以下:而i5平台则主要搭配在中端商务市场和个人时尚机型之上,也会搭配在i3机型的高配置版本之中,而价格大多都在5000元价位之上,可以看出,i3、i5和i7平台虽然跨越三个层面,但是依然存在少许的交集。说得直观一些,可能会有i3平台搭载独立显卡的机型性能超过i5平台搭载整合显卡的机型,这都是由具体产品的定位所决定的。
所以现在,在消费者看到一款新品笔记本的时候,看一下其核心采用了哪一款酷睿i平台就大致能了解产品的大致价位和档次,也大致能估算出这款电脑是否能满足自己的日常应用了。于是下一步,如何吸引用户人手这款电脑便是电脑品牌所需要做的事情了。
我们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在本次评测多款机型中,富士通的这款LifeBook LH700在省电设计上采用了一项其独有的ECO节能设计,通过设置,这款电脑可以比没有开后这一设置的环境下省电10%:再比如这款索尼VAIO S,将酷睿i5平台装入13英寸的灵巧机身之中,一般的笔记本在插上电源适配器之后就自动会把电池充满,如不加调控任凭反复充放电,那么电池寿命会逐渐下降,而在这台VAIOS上,通过打开VAIO控制面板程序中的电池保养技术,无论是长期使用电源适配器还是更多地使用电池供电,都能通过不同模式来维持充电效率,从而达到延长电池寿命的效果。以上两个例子所展示的笔记本品牌为各家的电脑量身定制的独家维护技术,而在我们对这些电脑进行评测体验的过程中,每家品牌部有着各自特色鲜明而效果也不尽如一的独家设计。
而在笔记本的外部,不同厂商设计的酷睿i平台新机型则更是花样设计百出:材质不同让它们的视觉质感和坚固程度不尽相同、屏幕分辨率的不同让它们的视觉显示效果高下立见、键盘是否经过了独家优化设计?鼠标触摸板是否考虑到了舒适和多点触摸应用?接口方面是否采用了其他品牌所省去的HDMI接口?……甚至是电源适配器的尺寸也有不同,为了便携性而专门进行体积压缩的适配器设计自然也为产品加了分。这些细节设计,都是在酷睿平台的新机型上最能反映厂商设计人性化的地方。
和以往的迅驰平台升级不同,酷睿,平台也同样带来了一些标新立异和别出心裁的设计,这些设计也是以往的技术水平所不能企及的。比如说,如今的酷睿i3平台搭配一款中端独立显卡就可以实现非常流畅的3D画面,而以往同档次同价位的机型采用的奔腾双核平台是做不到的:比如说,和苹果电脑相比,目前的酷睿i平台笔记本又一次在性能上,起码是指标上超过了MacBook:比如说,厂商也可能推出将较为廉价的i3/i5平台植入以往需要特别昂贵的旗舰级处理器配备的高清影院机型,从而让影院机型价格更加低廉:再比如说,即将推出的低电压版酷睿i处理器可以让高端游戏平台“入赘”11英寸的笔记本。这些变化可谓可喜,也自然是托新平台性能之福了。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