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是刺激一半是惊喜 在南中国丛林追拍两栖爬行类动物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 关键字:两栖爬行动物,生态摄影,蛙,蛇
  • 发布时间:2014-03-23 14:48

  摄影家郑洋和荣昕是一对拍摄两栖爬行动物的搭档,足迹遍及我国各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每一次深入丛林,他们都热血沸腾--从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到海南和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他们面对危险去拍摄3米长的王锦蛇,也曾苦苦追寻罕见的美丽精灵霸王岭睑虎,或者去观察钝头蛇吃蜗牛的优雅模样……在他们的镜头下,一切都充满了无限的刺激和惊喜。

  两栖爬行动物(简称“两爬动物”)是非常原始的陆生脊椎动物,神秘而又魅力十足。它们皮肤的质感、光泽,各式各样的花纹、色彩,或霸气或可爱的姿态,无不令人着迷,每每吸引着我们深入丛林,探寻它们的踪迹。

  对于我们来说,每一次探索与发现既是享受自然之美,也是迎接挑战。在夜间披挂野外装备,打着手电,你根本不知道下一秒会遇见什么:罕见的毒蛇,色彩艳丽的树蛙,或是在水中游弋的蝾螈……无论是什么,都会给人意想不到的惊喜。正是这种收获的惊喜,吸引着我们一次次深入两爬动物王国,用镜头追寻那些未知的精彩瞬间。

  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雨夜蛙群“狂欢派对”,惊魂王锦蛇

  2012年5月中旬,我们来到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官山位于赣西北九岭山脉西段,主峰海拔1480米,险峻复杂的地形,温暖湿润的气候,让不同层级的生物在山中生存繁衍,对我们来说,这种生物多样性简直就是天赐的宝藏。

  刚到官山的第一天,就遇到了让人沮丧的暴雨,这意味着我们提前做好的拍摄计划可能会因此流产。我们在屋里看着外面阴沉的天空,商议着是否要继续进行拍摄。

  下雨时,昆虫因为躲雨不会露面,植物被雨点打得乱颤,也无法拍摄。在夜间,这里的气温会下降到20℃以下,而在低温下,两爬动物的行动会变得迟缓,不会外出觅食,因此拍到它们的机率很低。不过,这并不表明它们不会活动,几番商议后,我们决定放弃白天的拍摄,夜间到溪流去碰碰运气。不过这很冒险:一旦山洪爆发,后果不堪设想……

  晚上9点,窗外漆黑一片,暴雨依旧。我们换好雨衣,准备好溯溪装备,为相机做好防水保护,便冒雨沿着门前的公路开始探索。暴雨在公路上形成了一条条纵横交错的溪流。我们沿路走了没多久,就发现了惊人的一幕--这些“溪流”里到处都是蛙的身影,手电光所及之处,每隔两、三米就能发现一只,其中尤以大树蛙、花臭蛙和大绿臭蛙居多。我们没有想到的是,它们竟在暴雨之夜开起了“狂欢派对”。我们相互协助,打光、定位,欣喜地拍摄着这些可爱的家伙。拍摄中,一只大树蛙发现了我们,企图逃走,但它硕大的身形限制了它的行动,它在树枝上摇摇欲坠的样子被我们完美地捕捉了下来。这一夜的收获着实让人兴奋。

  第二天,天晴得让人心旷神怡。夜里,我们幸运地找到了长江以南地区特有的淡肩角蟾。它的身材娇小扁平,加上极好的保护色,在乱石丛中极难被人发现,拍摄它的难度就是要把相机机位尽量放低。我们把相机贴近碎石,双肘支撑在碎石上疼痛难忍,但为了得到满意的画面,唯有坚持。那一夜,我们还在溪边发现了一只伺机捕食的斑腿泛树蛙,当时它趴在植物茎上,姿态优美,我们立刻按下了快门。由于蛙类只对行动的物体有反应,拍摄时只要缓慢移动,即使贴近拍摄,它们也不会闪躲,是很好的模特。

  第三天,我们按照既定路线在丛林中搜寻,却没有什么收获,令人郁闷。在返回营地的路上,我们突然发现一蓬草在不自然地颤动,细细观察,发现一条3米长的成年王锦蛇正盘在草丛中,监视着我们的动向。我们深知王锦蛇的厉害,虽然它无毒,但性格凶猛,多以其他蛇类为食。看到我们靠近,它并没有逃走的意思,却盘成S形,做好了进攻的准备。我们拿着相机慢慢俯下身子,趴在地上,快速调节好拍摄参数,一点点匍匐挪动身体,悄悄靠近拍摄它的位置。蛇的身体具有连贯线条美感,不适合用大光圈将其身体进行虚化,因而我们将相机调节到AV(光圈优先)模式,使用闪光灯布光,配合小光圈拍摄。为了达到最好的拍摄效果,我们进一步将相机靠近它,只见它半张着嘴巴,吐着信子,仿佛在威胁我们:“别再靠近!”我们感觉到它准备发起进攻,便立刻调整构图,迅速按下快门。“小心,它咬过来了!”同伴惊呼,原来闪光灯的闪亮引起了它的反感,它迅速扑了过来,一口咬在UV镜上,而我们则成功地抓拍到了它进攻的那一刹那的完美姿态。

  海南热带雨林

  巧遇美丽精灵霸王岭睑虎

  海南堪称两爬动物的天堂,热带与亚热带气候,使得这里四季温暖潮湿,因此两爬动物数量庞大,而且种类众多,成为我们最主要的拍摄地之一。

  8月的一个傍晚,我们站在海南霸王岭热带雨林的边缘,打开手电、穿上胶靴、手拿蛇钩,全副武装地钻进漆黑潮湿的雨林。夜晚的雨林是两爬动物的世界,为了躲避热带炙热的阳光,白天它们大都躲藏起来,晚上才会出来活动。由于长期在野外拍摄,我们对黑暗已没有恐惧感,在肾上腺素的刺激下反而更加兴奋。

  带钢钉的胶靴让我们在溪流中稳步前行,不至于在长满青苔的岩石上摔得人仰马翻。溪流附近生活着多种蛙类,在夜幕下蛙鸣震天。蛙天生一副呆萌的模样,尤其是那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一直是我们最钟爱的。循着蛙鸣,借助手电光,我们很快就发现了目标。溪流里小湍蛙最多,它们趴在石头上鼓胀着声囊卖力地鸣叫,这些小家伙很顽皮,在拍摄时有一只甚至跳到了我们的闪光灯上。呆头呆脑的脆皮大头蛙则喜欢待在溪流的沙洲上吹风。在溪边的树叶上,我们还发现了小巧可爱的背条跳树蛙,它的样子睡眼迷离,实在惹人怜爱。树蛙都是攀爬健将,利用带吸盘的脚趾可以轻易地吸附在植物的叶片和枝干上。

  在溪流附近记录了七、八种蛙后,我们心满意足地走进一条丛林小径。在林中厚厚的落叶堆中,我们找到了一只怪模怪样的海南拟龇蟾,这是海南特有的生物,它那双纯黑的大眼睛充满了未知,既像两颗深邃的黑色水晶球,又像一副大墨镜。

  蛇喜食蛙,在蛙多的地方就可能遇到蛇。在夜探雨林时,虽然蛇是潜在的危险,但它们也是我们最想记录的一大目标。“有蛇!那边有蛇!”同伴忽然大喊,赶忙跑过去,只见一条一米多长,碧绿妖艳的横纹翠青蛇正盘踞在树枝上。横纹翠青蛇十分罕见,它虽无毒,但也不能过于靠近。我们利用蛇钩试探它的反应,这家伙倒是不在意,漫不经心地抬起身体打量我们,看来它比我们要淡定得多。面对如此合作的模特,我们自然不能错过。

  夜探雨林时,我们最想遇见的其实是霸王岭睑虎--霸王岭独特、稀有的代表性物种,它在2001年才被发现、命名。睑虎指的是具有眼睑(眼皮)的壁虎,而霸王岭睑虎在中国睑虎成员中是最美丽的一种。对于这种神秘的生物,我们一直充满了期待,虽然连续几个晚上外出探寻,但都无功而返,眼看离返程的日子越来越近,心里不禁焦急起来:难道这次霸王岭之行,我们注定要留下遗憾?

  就在离开霸王岭前的那天晚上,幸运女神终于眷顾了我们。在丛林里一片多岩石的区域,一条霸王岭睑虎神奇地出现在我们面前。这条拥有红色魅惑之眼的生物是上天赐给我们的最好礼物,它就像是来自外星球的奇异的小精灵,古怪而美丽。由于霸王岭睑虎的行动速度不快,我们可以从容地拍摄到它的身影。有意思的是,我们还利用高速连拍,记录到它用舌头清洁眼睛的小动作,这真是个有趣的瞬间!

  西双版纳季雨林

  在蛙与蛇的天堂中追拍

  云南西双版纳素有“动植物王国”的美誉,这里大片的热带雨林和季雨林为两爬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10月中旬,我们来到西双版纳季雨林,虽然北温带已是秋季,但在这里,白天的气温仍高达32℃左右,潮湿闷热,让人大汗淋漓。我们躲过了白天毒辣的太阳,拿起装备准备夜探雨林。

  夜晚的季雨林绝对要比白天热闹得多,虫鸣蛙叫一浪盖过一浪,几乎把我们震聋。我们沿着溪流小心翼翼地前进,手电扫过之处,遇到蛙类,我们便停步拍摄。

  蛙随处可见,必能引来蛇。话虽如此,但我们沿溪搜寻了许久,也没有见到半条蛇的影子。走累了,我们就坐在溪边的石头上休息。休息时,我们偶然拿起手电四下查看,忽然,林下的低矮灌木丛中闪过一抹绿影,在手电的照耀下,这种绿色呈现出异样的反光,原来是一条碧绿妖艳的竹叶青!它正盘踞在不远处的树枝上朝我们吐着信子。终于找到了!这让我们兴奋不已。我们悄悄靠近它,由于竹叶青是蝮亚科的剧毒蛇,拍摄时要格外小心。不过,这家伙见我们靠近,不但毫无逃走的意思,竟然还配合我们摆出各种pose。看来,也许因为毒性够强,它并不害怕我们,抑或是想给自己留个酷照吧。

  拍摄完,我们仔细观察,发现它头部两侧的鼻孔与眼睛之间各有一个小凹槽,这就是传说中蝮蛇类独有的热感应颊窝。这神奇的感温器官能感知周围气温微小的变化,如果将手移近它们30厘米左右,它们就能感知,所以它们能够在黑暗的环境里准确地发现猎物和天敌。据说国外有一种名为“响尾蛇”的导弹,就是模拟颊窝对热敏感的特性来追踪红外线目标的。

  告别了竹叶青,当晚的“蛇运”并没有就此终止,在路边低矮的灌丛上,我们又发现了另一种有趣的蛇。那是一条无毒的钝头蛇,因为头部钝圆的形态而得名。别看它一副憨头憨脑的模样,其实非常睿智。钝头蛇爱吃蜗牛,还特别讲究,连“餐具”也是自带的──它长有一个钩状下颚,发现蜗牛后,它会先将下颚插入蜗牛壳,然后用下巴上的“钩子”一点点将蜗牛肉钩出--估计欧洲的贵妇在吃法式蜗牛大餐的时候,也未必见得比它的动作优雅、便捷吧!

  摄影师后记:

  两爬动物的生存现状调查

  根据科学家的调查统计,地球上两爬动物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少,我国面临的现状更为严峻,这是由许多负面因素造成的。

  自然生态环境的变化是最主要的负面因素之一。人类乱砍滥伐,对其栖息地造成了直接的破坏;水体污染和水质恶化,也是导致其大量死亡的重要原因。例如两栖动物的外皮很薄,卵没有外壳,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如果农药等有毒物质污染了水体,既会导致卵细胞死亡,也会对其成体造成危害。

  另外,人类的乱捕滥杀也是极大的威胁。例如在海南,三线闭壳龟、山瑞鳖、虎纹蛙都是经济价值非常高的生物,可用于食用、药用和制革等,特别是三线闭壳龟,目前售价每公斤高达数千元,因此它面临着巨大的危机。而在我国南方的一些省份,每年都会消费大量蛇类,利益的驱动导致蛇类遭到了过度的捕杀。蛇是大自然生态链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如果数量减少,不仅会破坏自然食物链,还将导致鼠害等一系列严重生态问题的发生。

  此外,在拍摄两爬动物时,我们还时常碰到“路杀”的情况--在保护区的公路上,常常会见到被车辆轧死的两爬动物,我们俗称“路杀”。雨夜,蛙类和蛇类喜欢在公路上进行捕食活动,其间如果有车辆驶过,“路杀”的机率就非常高。有一天的雨后清晨,我们外出拍摄,看到公路上密密麻麻地躺着被碾死的蛙类。

  作为自然生态摄影师,我们用相机记录下了大自然中一个个神奇的生命,在带给人们新奇的同时,我们也希望透过镜头传达这样一种呼吁:愿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大自然的行列中来。

  文/图/郑洋 荣昕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