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届奥斯卡颁奖礼即将举行,各大热门片都在为最后的冲刺做足准备,到底鹿死谁手,他们很关心,作为影迷的我们也很期待。
其实,奥斯卡也是有口味的。
奥斯卡的组织者叫美国影艺学院,每年的奥斯卡奖则是由学院的会员们共同投票选出,这些会员都是电影的从业者,有编剧、有导演、也有演员,他们的选择决定了奥斯卡的归属。几千人的投票阵容,看起来很公平,起码不会像三大国际电影节那样,以小团体操作,选出些与观众评价截然相反的片子。实际上,奥斯卡同样会有这样那样的偏袒或是不公。
人多未必是好事,评选的成员多,最终结果则会更主流、更大众,让口味趋于平庸,很难有惊喜。当年看到每年奥斯卡的提名名单,常会发现很多熟悉的名字。比如马丁·斯科塞斯、比如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以及这几年很红的大卫·欧·拉塞尔以及亚历山大·佩恩,都是奥斯卡提名的常客。
成为常客的理由很简单,那就是熟悉。学院成员都是电影从业人员,是电影界的成功人士,平时要忙各种事业以及应酬,哪有那么多时间来看电影,所以很多时候,他们的投票都是按照熟悉和了解程度进行选择。一些知名的大导演以及媒体口碑比较好的片子成为他们首先的选择,而另一些口碑同样很好,却缺少知名度的小片就常被忽视了。
对于奥斯卡的口味,大家常将之称为“老白男的口味”,所谓老白男,就是指学院成员构成的主体基本是老年、白人、以及男性,这批人是美国上游的核心阶层,同时也是电影圈的权势人物,而他们的口味则常常决定了奥斯卡的口味。
既然是老白男,口味自然相应正统,所以关于人性、励志、家庭的题材常会受到肯定,这也是公认的奥斯卡艺术腔。被奥斯卡肯定的电影,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要积极向上,要符合社会主流思潮。因此,黑暗、血腥甚至反动的观点一定无法受到奥斯卡肯定,所以,恐怖片和过于暴力的犯罪片一般都很难获得奥斯卡的认同,哪怕你拍得再好,落后的不行,其实太进步的也不行,观念过于超前,题材和风格过分试验的都很难获得奥斯卡肯定。所以才会有《国王的演讲》力挫《社交网络》这样的事情发生。
同时,风格上的过度私人化也是不被允许的。比如欧洲很多风格化的艺术片,长镜头、生活布光、实景拍摄以及业余表演等很多内容,都很难被认同,更不要说那些过度偏离观众的实验电影了。
其实奥斯卡也挺有意思的,一方面他们反对纯正的商业片,像《变形金刚》、《复仇者联盟》之类的商业大片,做梦也别想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或导演的提名。因为,学院希望奥斯卡能独立于电影的商业本性,还电影一方艺术的净土。与此同时,奥斯卡对艺术的肯定同样是充满局限性的,只能是他们认同的艺术电影。
被漠视的影片还有那些独立电影,每年美国都会诞生大量优秀的独立电影,但其中能被奥斯卡垂青,获得提名的却少之又少。比如吉姆·贾木许,这位美国独立电影圈的翘楚,却始终无法获得奥斯卡的提名,哪怕他的电影有很多粉丝,并深受影评人的好评。即便如昆汀·塔伦蒂诺这种走入主流的独立导演,作品虽然能偶尔获得提名,却基本都是陪跑,最多拿个编剧之类的奖项,再大的奖就想都不要想了。而这些还是独立届的大导演,更不要说其他那些不知名的小导演了,哪怕你拍得再好。
所以,说奥斯卡没有口味与偏心,是不可能的。更不要提它对科幻片的漠视,这已经成为无数科幻迷的心头之痛。哪怕经典如《星球大战》,最终却仍然只能收到一些技术奖项,大奖则永远靠边站。而纵览历年奥斯卡,科幻片也是向来都被无视的。或者在学院的眼里,这些太强调技术的影片背离了他们对艺术的理解。他们认为:真正的艺术该是朴实无华,远离技术的。
或者,今年的《地心引力》能打破坚冰。当然,这也仅是一种假设。毕竟还有一部高大上的《为奴十二载》与之竞争。
桃桃林林,资深影迷,影评人。无论英美法西日韩港,对世界各国电影都是无差别地喜爱。影评以及相关电影文字散见《南方都市报》、《新京报》、《南都娱乐周刊》、《中国新闻周刊》以及新浪、网易、凤凰、时光等各大媒体网站。同时还是内地知名影迷网站“迷影网”成员。并参与两届华语传媒大奖,担任初选评委。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