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期的Feature栏目中,我们曾找来两款200元内的热门耳塞,对它们是否能很好地搭配手机听音乐进行了讨论与试听。对于这样的搭配有着大量需求的读者而言,仅仅介绍这两款耳塞自然是满足不了他们的。所以这期我们接着这个话题,从市场选购的角度,来谈谈如何挑选一款适合搭配手机的耳塞。
购买耳塞前,先了解你的手机
在上期评测文章的最后,我曾提到其中一款参测的耳塞本来在iPhone 5上表现不错,但换到一部Android手机上后,听音效果大打折扣。同样一款耳塞,为什么连接到不同的手机上会带给用户差异如此明显的听音感受?问题就出在两款手机所采用的不同音频解码方案上。iPhone 5内有Cirrus Logic为苹果定制的35L19数字功放芯片,而那款Android手机的音频部分则是交给主处理芯片进行处理。输出功率的不同,加上这款耳塞比较难推(这点我们在后面再说),导致了最终呈现的差异。
所以,在为手机挑选耳塞前,我们应该先了解它在音频部分的配置是怎样的。现在不少厂商为了追求手机的差异化,提升自家产品的竞争力,在产品的音频部分花了不少力气,又特别是在它们的旗舰机型上,许多都内置了独立的解码放大芯片。比如刚才提到OJiPhone 5.以及一直强调手机Hi+i[yjvivo旗下的多款手机,小米手机3据称也采用了和iPhone-样来自Cirrus Logic的解码芯片。要了解你所使用的手机是否拥有不错的音频输出能力很简单,因为如果采用了独立的音频解码芯片,厂商都会在产品的介绍中将其作为一项特点来展示,所以在百度上查查你所使用的手机的资料就行了。如果你的手机具备独立音频解码芯片,那么在耳塞的可选范围上就比较广了。而如果你的手机只是通过主处理芯片处理音频部分,没有太多特色,那么在选购耳塞时,就要更多留意—下耳塞的一些规格。
关注耳塞的灵敏度与阻抗
对于大多数使用主流手机,通过主处理芯片处理音频的用户来说,在挑选耳塞时首先应该关注的规格是灵敏度和阻抗。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这款耳塞很容易推或比较难推。这里的“推”其实是指耳塞搭配音源以及放大系统时,它们对耳塞的动作,也叫“驱动”。对于很多对此不太了解的人来说,他们很容易把耳塞是否好推定义为接上耳塞后,耳塞发出声音的大小,这其实是将“推得响”和“推得好”混淆了。“推得响”主要跟耳塞的灵敏度相关,理论上灵敏度越高,耳塞越容易推响,也就是产生较大的声音。但此时音质好不好,能不能将耳塞本身的素质完全“推”出来,则是另外一回事了,也就是前面提到的“推得好”。
“推得好”说得简单点,就是要将这款耳塞最好的状态展现出来,如果耳塞的声音饱满、特征明显、细节充分、三频分离、声场稳定,那就说明推得好,而推不好的感觉就是声音都糊在一起了。这关系到两个方面,一是耳塞的阻抗大小,二是前端,在本文中也就是手机的推力大小(输出功率)。从理论上来说,这两者需要搭配得当才能获得较好的声音效果,将耳塞的素质全部发挥出来。阻抗越大的耳塞,理论上来说越难推好,特别是对于输出功率不高的手机来说更是如此。对于具备独立音频解码芯片的手机来说,我觉得它们具备把一些耳机“推好”的能力,但是大多数普通手机,则注定不可能把很多耳塞“推好”。所以,对于大多数采用普通手机的消费者而言,我觉得200元以下的耳塞是更适合他佃的,既能推得响,也应该能把它们的素质展现出来。而具备独立音频解码芯片的手机,则可以适当考虑更好一些的耳塞。如果非要给一个标准,那么对于大多数手机来说,选择阻抗在320以下的耳塞是比较合适的。
那是不是循着高灵敏度、低阻抗的路子去为手机选耳塞就对了呢?这可不一定,毕竟耳塞声音素质的高低是一个很主观的判断,厂商对于耳塞的规格参数更多只是给消费者的参考而已,从规格上来看很匹配的耳塞和手机,放到一起后并不一定能出好声音。所以在通过规格参数筛选出几款备选耳塞后,我们最好还是先在网上搜索—下网友对耳塞的点评,了解—下用手机搭配这些耳塞时,它们的表现如何。再就是带着你的手机,到卖场去实际试听—下,这样才能保证买到适合你手机的耳塞。
其他需要注意的
说了这么多,还有一些细节是我们在选购时需要注意的。如果你正在听音乐,突然有来电,但耳塞不带麦克风,你就只能把手机从兜里掏出来,再把耳塞摘下来以便接听电话,是不是挺麻烦的?所以我们最好选择带线控,同时内置有麦克风的耳塞。这类产品现在非常多,不难选择。当然我觉得这不是必需的,有些以音质取胜的耳塞,并没有麦克风,如果你特别看重产品的音质,那么则没必要坚持非得带线控。
茌耳塞的佩戴方式上,建议考虑入耳式耳塞。因为相对其他佩戴方式的产品,入耳式耳塞普遍很轻便,方便携带,同时其佩戴时的稳固程度较好,这点对于走在路上也在听歌的人来说是很重要的。另外就是入耳式耳塞的隔音效果较好,在公共场合下使用,能更有效地隔绝环境噪音。
搭配手机的耳塞自然需要随身携带,现在耳塞的线材都比较长,大多有1 2米或1.5米,放在包里线很容易缠在一起,使用时也不好隐藏。所以要提升这方面的使用体验,一是可重点考虑采用防缠绕设计的扁线的耳塞产品,二是选择在附件中提供有绕线器或线夹的产品。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