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ATA 3.0SSD导购指南

  想搭建高性能的HTPC、卧室电脑等小钢炮?想让您的笔记本电脑的系统启动速度战胜全国gg%的电脑?那么mSATA 3.0SSD就是您不容错过的提速利器。

  SSD的形态多种多样,除了我们常见的2.5英寸SSD,以及令人眼馋的PCI-E高性能SSD外,目前,另外一种形态的SSD也越来越火,它就是mSATASSD。mSATA是标准SATA的迷你版本,由于mSATA SSD占用体积比2.5英寸标准更小,并可以方便地固定在主板上成为一体,因此问世之初它主要应用在笔记本电脑与少量台式机主板上。而在近期,随着英特尔8系主板的问世以及AMD APU平台的流行,mSATA SSD在市场上的受关注程度也日益火爆,其根本原因就是mSATA SSD支持的技术标准已从2.0升级为3.0。

  mSATA 3.0技术标准解析

  事实上,mSATA并不是什么高深的技术,主板上的mSATA接口均是从主板的标准SATA接口转接而来,也就是说如果主板原有6个标准SATA接口的话,如配置一个mSATA接口,那么就只有5个标准接口可用,这也就造成早期主板的mSATA接口吸引力不高。如英特尔7系芯片组只拥有两个SATA 3.0揍口,普通存储设备尚不够用,厂商自然“舍不得”将它们“变形”为mSATA。因此,在英特尔7系主板上的mSATA接口几乎都是由SATA 2.0接口转换而来,最大接口传输速度只有300M B/s,难以有效发挥出SSD的正常性能。

  而从英特尔8系主板开始,在287、H87芯片组上,它们的6个SATA接口全都采用3.0标准设计,即便低端的B85芯片组也拥有4个SATA 3.0接口。因此mSATA 3.0接口开始成为它们的标准配置。从本页测试表格可以看出,在搭配mSATA 3.0接口后,一款主流定位的mSATA 3.0固态硬盘可获得较其在mSATA 2.0接口下性能的大幅提升。

  小巧的体形,无需数据线、电源线的插卡式安装方式,以及与2.5英寸SSD相近的性能,以上优点—下令mSATA 3.0 SSD成为市场热点,得到不少台式机玩家,如准备组建高性能HTPC与卧室电脑的玩家以及笔记本电脑用户的关注。因此,为了让大家能更好地享受到mSATA 3.0 SSD的技术优势,我们接下来便将为大家给出一些实用的mSATA 3.0 SSD导购指南。

  选择正确的平台是根本

  正如我们前面所讲,目前只有部分平台可以发挥出mSATA 3.0 SSD的最犬性能。如笔记本电脑方面,只有采用Haswell处理器的平台,以及部分基于lvy Bridge的产品拥有mSATA 3.0接口。

  对于台式机平台的玩家来说,英特尔方面目前只有H87、287、和B85三种芯片组的主板有配备mSATA 3.0接口的能力。AMD方面,AMD现在销售的主板上除了最低端的A55芯片组外,其他芯片组的SATA接口均全部支持3.0标准,因此如果您在一款非A55芯片组的AMD主板上看到了mSATA接口,那么几乎可以肯定,它是支持mSATA 3.0标准的。

  需要用户注意区别的是,不少主板还配备了接口外观与mSATA完全相同的mini PCI-E接口。二者虽然物理引脚兼容,但并不能直接互通使用。区别两个接口的方法也很简单,mini PCI-E设备一般采用半高板型,因此主板上的安装孔靠前,留下的安装空间短而宽;而mSATA SSD由于采用全高设计,因此其安装孔更靠后,主板预留的安装空间长而窄。此外,还有一些主板通过整合PCI-Express/SATA路由芯片,配备了同时支持mSATA与mini PCI-E的多功能接口,这类接口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预留有一前一后,用来安装mini PCI-E、mSATA SSD昀两个安装孔。

  强悍mSATA 3;0 SSD高端配置解析

  与2.5英寸产品类似,mSATA 3.0 SSD的产品配置也有高、中、低之分。高端产品主要由Marvell88SS9187主控搭配1 9nm Toggle DDR 2.0 MLC闪存,以及三星MEX三核心主控搭配19nm ToggleDDR 2.0 3bit MLC闪存这两种方案组成,其实际产品代表分别是浦科特的M5M系列与三星的840 EVO系列。这类产品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拥有非常强劲的性能表现,并且对S.M.A.R.T. NCQ、DevSleep(设备睡眠)等多种技术提供了支持。

  如前者j128GB产品的随机4KB QD32写入速度接近300MB/s,连续读写速度则分别达到500MB/s、300M B/s的水平;而后者的120GB产品就具备连续读写速度双破500MB/s的表现,其随机4KB QD32的速度则在150MB/s左右。值得注意的是,三星所谓的3bit MLC就是以前大家常说的TLC颗粒,其寿命即P/E(可编程擦写)次数低于MLC。所以如果您注重寿命的话,我们还是推荐选择采用M LC颗粒的产品。

  设计均衡d端mSATA 3。0 SSiD配置解析

  在mSATA 3.0 SSD的中湍产品市场,主要也由两种方案组成。一种仍采用Marvell 88SS9187主控搭配19nm Toggle DDR 2.0 MLC闪存的硬件方案,但SSD的做工用料与对技术的支持度上有所缩减。其代表产品就是浦科持的M5M+系列。它吲生能表现与M5M非常相近,但其做工用料有所缩水,如电容数量明显减少,同时也不支持对移动平台用户非常重要的DevSleep(设备休眠)节能技术。

  另外一种中端产品则是由闪迪出品的X1 -10系列。该系列采用Marvell9175搭配19nm Toggle DDR 2.0颗粒的组合。与采用Marvell 88SS9187主腔的方案相比,其连续读写速度差不多,但随机小文件写入速度有所降低,其128GB产品随机4KB QD32在150MB/s左右。不过X1-IO系列也有自己的特点,它不仅对DevSleep节能技术提供了支持,并提供了5年免费质保。

  SF一2281领衔低端mSATA 3.O SSD配置解析

  同样,低端产品也与2.5英寸市场非常相似——拥有大量不同品牌的同质化产品,几乎都采用SandForce SF-2281主控搭配ONFI MLC颗粒的解决方案。这类方案一个典型的特点是一般拥有较快的读取逮度,可以接近甚至达到500MB/s。但其连续写入速度较低,高规格产品在写入不可压缩类型的数据时,一般也难以达到300M B/s。同时,在大量写入后,由于SandForce垃圾回收效率较低,这类mSATA SSD易出现明显的性能衰减,且无法通过快速格式化来简单地恢复性能(需使用特制版本的第三方安全擦除软件恢复性能)。因此我们认为这类产品更值得那些主要用于系统启动、游戏读取或准备组建SRT(英特尔智能响应技术)系统等偏重于读取应用的用户选用。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