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人节玩笑的限度

  • 来源:方圆
  • 关键字:愚人节,玩笑
  • 发布时间:2014-04-22 08:47

  愚人节、情人节、圣诞节、感恩节,近年来过洋节几乎成了一种时尚。但由于愚人节玩笑导致的纠纷层出不穷。例如今年四月一日,有人在微博上疯传“华润收购家乐福”,引得两家公司赶紧辟谣,如果真有股民信了,去炒作相关公司的股票,那就真坑爹了!“愚人节开玩笑”是否构成侵权?社会秩序与民俗之间能否通过法律技术获得某种平衡?

  愚人节开玩笑,是不是合法的撒谎?权利之侵害,以违法为原则。罗马法谚云,“行使自己之权利,无论对于何人,皆非不法”。所以行使权利的行为,性质上为合法行为,具有正当性,虽然因此侵害他人利益,但不为不法,从而免除其责任,例如亲权人对子女行使训诫权、医生为患者开刀,拳击比赛中的拳手打击对方等。基于民俗习惯的行为,理解成为一种正当行使自由权的行为。一般时间里欺诈是一种不法行为,但是愚人节这一天,获得了民俗习惯的支持,具有某种程度的合法性。20世纪初欧陆便兴起了轰轰烈烈的自由法运动,强烈抨击严格规则主义,转向法律多元主义。生活在民俗中的人,依其日常生活习惯行为,并没有违背所谓的“社会共同生活准则”,其行为是经过社会大多数成员默许的,在符合常识的范围内在一定程度上是应当被容忍的,因为它符合某种非正式的社会规范。在这个意义上,民俗习惯相当于民间法。在任何具体社会,所谓的社会制度都不仅仅是国家的正式制定的法律,而是由多元的法律构成的,这些多元的法律又总是同时混缠于社会运行之中。如果动辄这种行为都按侵权行为处理,都要行为人负侵权责任,那么所有的这些节日都不存在了,没有人敢过节日了。与此相似的还有西方的万圣节、狂欢节等,都在不同程度上损害一定社会秩序和社会成员的权利,但在其文化背景下都是合情合法的。

  再者,愚人节开玩笑的认定还存在一个过失判断问题。在愚人节这一天大家很容易互相欺骗,对自己的财产和人身安全的注意义务也要提高。被害人应尽到对自己财产和人身的合理注意,避免遭受欺诈。在愚人节的情景之下,开玩笑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当事人也明知其可能性,因此应当负有比平时要高的注意义务。被害人若因其疏忽、失察对损害的发生或扩大有影响,应当适当减轻侵权人的责任。

  愚人节作为一种民俗,一种习惯,在这种特定情境当中,产生一定的损害,或是善意的,或是人际关系的一种协调,大家就应该互相容忍,即便有轻微的伤害,也不必要动辄兴诉。当然这也并非意味着由于愚人节玩笑对他人造成的侵害就可以完全豁免。司法的功能并不是简单地给出判决,而是在民俗习惯、行为自由与社会秩序、他人权利之间把握利益的平衡。我们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衡量双方利益之轻重及主观恶性程度之高低,以确定合法与违法的界限。习俗具有地方性,各地的习俗不一样,各国也有不同的习俗,在同一习惯情境当中生活的人,可以适用上述的免责条件。但是不受同一习惯拘束的人,比方说在农村里,大家都没有愚人节这个概念,就不能把这个当成自己的免责条件。当然恶作剧制造者主观具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除外。加害人主观具有加害他人的恶意,或违反最基本的注意义务及社会行为准则,不得因为愚人节而免责,例如不法商贩借愚人节作虚假广告诈害他人等。愚人节开玩笑不得违反强行法。强行法往往涉及公共利益,强行法的适用当事人不得以合意及习惯排除,例如愚人节旅行者上飞机开玩笑说自己包里有炸药、科学家煞有其事地宣称某地将有大地震等等。违反强行法的规定,涉及公法,应当受到公权力基于公法的制裁,甚至负刑事责任。

  文|马特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