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为何要画“正”

  • 来源:今日文摘
  • 关键字:计数法,公正
  • 发布时间:2014-05-27 12:34

  读小学四年级的侄儿问我,为什么计票都是画“正”字?我随口告诉他是因为“正”字很简单,大家都会写:因为“正”字横平竖直,笔画明显:因为“正”字正好五画。侄儿在作业本上演算了一阵子后,撅起小嘴跟我说,五画的字可多呢,比如左、右、北、本、甘、古、甲、可、立、目、平、去、生、石、玉、田、主……好家伙,侄儿一口气写出二十来个五画字。他还说这些字都不难啊,要论横平竖直,“田”字和“目”字比“正”字还好呢。凡事都怕问个究竟,就是平常我们司空见惯的事情,我们也是似是而非,不能道出个所以然来,为此,我对画“正”的起源做了一下探究。

  据说,上古时期,人类为了生活需要,发明了数。有了数便要有计数法。最早的计数法,是用结绳记事,采用一进制,也就是一个记号代表一。比如,一个绳结或者一道刻痕,都表示一个,就像汉字中的一二三一样。后来,人们根据双手共有十个手指,发明了十进制计数法,并发现五个一组是最方便的记法。“正”字简单易写,且刚好五画,于是被中国人选作数数用字。那西方没有横平竖直的文字怎么计数呢?有人讲,他们也不约而同地选用了五个一组的计数法,先画四道竖线,再画一道横线穿过,就像一个“卌”的样子。比起中国人画“正”字,这个听起来倒更像笑谈。

  不过,流传最广的画“正”说法是由数十年前上海戏院中的司事们记“水牌账”演变来的。清末民初,上海的戏院非常发达。戏院又称“茶园”,一般分上下两层,楼上的座位叫“花楼”,左右偏座叫“包厢”,包厢座位大都是由达官贵人预先包下,以便他们携带妻妾看戏时不与下里巴人混杂在一起。楼下为正厅,坐席前设有八仙方桌,可以品茶吃酒;后座则是条凳,票价最为低廉。那时剧院还没有门票,仅由“案目”(服务员)在戏院门口招徕看客,并领看客入座,每领满五位入座,司事(记账先生)便在大水牌上写一个“正”字,并标明某案目的名字,稍后由案目负责计数、收费,到散场结账时准确无误。这个方法随着戏院实行门票制而被废弃了,但是作为一种简明、易懂、方便的记数法,一直流行于民间,人们在统计选票、清点财物的时候,已习惯用“正”字计数。

  当然,画“正”能够流传到今天,不只是因为习俗,它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细细琢磨,“正”真的是一个非常好的字,它横平竖直,“不偏斜”“合于法则的”“合于道理的”“恰好”等七八种解释中没有一个是不好的意思。“正,直也。”人们常说的走得直站得正,也就是要人堂堂正正做人,公公正正做事,平心持正,正直,正派。孔子说过:“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表正万邦,慎厥身修思永;弘敷五典,无轻民事惟难。”这副对联至今还挂在北京故宫的乾清宫,据说是康熙写的。横批:正大光明。大意是,仪表天下,法正万国,要谨慎地修养自身和思考长久之道;向人民弘扬五常之道,不要轻视百姓劳动的艰难。毛泽东说:“人间正道是沧桑。”可见“正”,承载着中国人为人做官建业的目标与希冀。

  所以,我告诉侄儿,你们在选班长的时候,投票画“正”是一种很民主的方式。当场投票当场唱票,唱票的、画“正”的、监票的各司其职,一票一笔,票数的多少看正字就一目了然,不好作假。“正”既可以代表选举投票的公平公正,又寄希望于当选者将来做事能公正。

  (石晓斌荐自《杂文月刊》)

  文/夏学杰 责编/天翼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