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火入魔说作家

  • 来源:今日文摘
  • 关键字:作家
  • 发布时间:2014-05-27 12:40

  作家毕竟是个说起来有光环的职业,难免让无数青少年飞蛾扑火。但就我个人经历和见识,真觉得成为作家不是什么好梦想。传统文坛等级严密狗苟蝇营就不去说它,网络文坛也只是成神的窄门,一将功成万骨枯那都是明摆着的事。就算谁机缘巧合出了几本书,弄了几个专栏,挂了个作家的名号,他赚的钱也未必能多过楼下卖牛杂的阿姨。所以从世俗功利角度出发,从来文章憎命达,仍然算是谶语。

  别看大多数作家在语文书里风度翩翩,在实际生活中很多都谈不上可爱。作家的共性是什么?我感觉一般洞察力都不错、语言感觉好、善于独立思索、表现欲强;这些特质译成人话其实就是:腹黑、嘴毒、孤僻、自以为是。不说全部作家,至少大半作家都或多或少有这些问题。这样的人生活中自然不会受欢迎,为何很多文字工作者都给人穷酸孤傲的感觉?写作可能就需要这样的特质。但有这样特质的人相处起来肯定别扭,多半也没有领导敢喜欢,被提拔的可能性低。

  另外,作家还多好色。男人基本好色,但搞艺术的绝对属于加强版。否则没法解释古今中外的那些风流才子的轶事:白居易、柳永、齐白石、梵高、达·芬奇……私生活没几个正经的。现实生活中,搞文艺的,也公认糜烂比例偏高,取向不正常也很高。有一种说法:艺术本来就源于性,女人都欣赏不了,还写什么文章?科学家证实这跟大脑结构有关系,主管艺术的脑区域和主管繁殖的脑区域确实接近,在古希腊缪斯就是个性感的女神。所以一个踏踏实实的好人,我觉得还是别趟这浑水,好人真可能成不了文艺大拿。

  更严重的是写作还容易精神不正常。写小说的还好,毕竟需要跟生活接轨,顶多就是胡说八道;写诗歌的基本素质就是精神分裂。1949年以后,正常人写的诗歌压根没法看。现代诗坛的牛人,卧轨跳楼的不是一个两个,还有买个岛杀自己全家的王子。这种高比例让人不得不正视,淡泊、温和、友善这些人类的美好品质,跟很多作家是相对立的。诚实和脚踏实地就更谈不上了,村上春树说得好:小说家就是职业谎言制造者。以上还不算成千上万做着文学梦自封作家、作品根本卖不了钱的人。他们还要加一个穷酸,穷酸不忘高傲,这就比游手好闲的渣渣更无可观了。

  从我个人交往情况看,各个职业的人,贪官污吏最好相处。这些人一般特别随和,就算虚伪也让人如沐春风,而且很大方;其次做生意的人也不错,不管文化程度,多乐意交朋友。最难交往的就是作家,有一半左右相处起来就两个字:膈应。尤其是那一些没啥存在感的土作,那种自卑混合自傲的气场,能吃一顿饭就把一桌子人弄得哭笑不得,哪怕他作品的读者加上编辑和自己老婆不会超过五个人。

  当然,作家的优点也不是没有。作家大多喜欢书。跟书亲近的人,确实认知世界宽广一些,也就是俗称的品位。不过品位对个体而言,也不是什么好事。人生最好的状态绝不是到处找书看,而是任何一本烂书都看得津津有味,看着脑残韩剧都能傻乐,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这不是很好吗?而作家很多时候生活的热情都是装出来的,老灵魂很难兴奋。而一旦才气跟不上自己的眼光,就更容易走火入魔,并按照传统自以为怀才不遇罹骚了。

  常有亲戚、朋友跑来跟我咨询,说自己的孩子想走作家这条路。我就觉得很别扭:小孩都是天使,卿本佳人,踏踏实实做个木匠,或者糕点师。不是很好吗?

  (丁世才荐自《羊城晚报》)

  文/蓝药师 责编/天翼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