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课堂导入 激活学生思维

  导入是教师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做好心理准备和认知准备,并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方法的一种教学行为。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导入能够承上启下,开宗明义,迅速抓住学生的心理,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浓厚兴趣,激活学生思维。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说,感性多于理性,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他们才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课堂导入的形式多种多样,没有固定模式可套,教师必须围绕教学目标,结合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来设计,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演绎不同的课堂导入。

  趣味故事 魅力大

  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为此,教师可以对某些教学内容进行生动形象的描述,或进行童话式的改编来导入新课,引领学生在故事情境中进入新的知识领域。

  在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一课时,教师就借用了《西游记》中的人物,改编了一个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有一天,孙悟空摘来一个大西瓜,给师傅解渴,贪吃的猪八戒口水直流,抱着西瓜不撒手了。

  孙悟空大喝一声:“八戒,你和沙师弟选,是想吃这个西瓜的三分之一还是五分之一?”猪八戒赶紧说:“我吃西瓜的五分之一!”于是,孙悟空就切了五分之一的西瓜给猪八戒,三分之一给沙和尚。猪八戒拿着自己分到的西瓜,再看沙师弟的西瓜,疑惑不解。同学们,你们认为是三分之一大还是五分之一大呢?

  通过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过来,纷纷讨论到底是谁分到的西瓜多?不知不觉就投入到了新知识的学习当中。

  自主练习 巧探索

  在数学概念的学习中,有些是通过实际练习、多次计算来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

  如学习“循环小数”的概念,课堂开始时,教师让学生用小数除法进行练习:10÷3,70.7÷33,并要求学生除到商为小数点后第五位为止。然后,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算式中的商和余数有什么特点?继续除下去会出现什么情况?两个商的不同点又是什么?

  在学生进行讨论时,教师在旁加以详细讲解,无意中便引出了新课,学生也自主掌握了循环小数、循环节、纯循环小数、混循环小数等概念。

  巧设悬念 妙趣多

  平铺直叙地灌输新知识让学生昏昏欲睡,巧设悬念则妙趣无穷。

  为了让学生理解“乘数小于1时,乘得的积就小于被乘数”,教师在黑板上列出下面各题,让大家填上“>”或“<”:1.95×0.854()1.95,3.87×1.65()3.87,9.23×0.786()9.23,102.6×2.44()102.6。

  学生马上动笔计算,好不容易才得到结果,教师却不用计算直接填上了正确答案。这让学生感到非常奇怪,迫不及待想弄清楚原因。

  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出新课,揭晓谜底。学生恍然大悟之下,也将新知识牢牢地记在了脑中。

  动手操作 引新知

  动手操作,是小学生最感兴趣的学习方式之一。学生在动手的同时还要动脑思考、动眼看、动耳听,全身心参与其中,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感受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进而乐学、想学、好学。

  在学习“梯形的面积”之前,教师先让学生裁剪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再把这两个梯形拼接起来,得出一个平行四边形。

  通过观察,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梯形的上底与下底之和,高就是梯形的高,从而引出新的知识点,即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课堂导入是教师知识、经验的综合体现,它的形式灵活多样,还有“游戏导入”、“开门见山导入”、“事例导入”等。

  不管如何创新导入,都要有针对性,与课堂内容紧密相联,自然衔接。同时,也要注意导入的时间,不能占用太多时间而影响了主题。

  广东省佛山市西安实验小学 陈小霞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