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本体论

  著名学者布莱恩.阿瑟拥有很多“头衔”,作为经济学家,他是研究经济正反馈机制的先驱,但人们似乎更偏爱复杂性科学奠基人和技术思想家这样的称谓,以示对他的尊敬和崇拜。

  凭借天赋与刻苦,37岁的阿瑟就已成为斯坦福大学最年轻的经济学教授,执着于“技术本性”之谜的研究,他于1987年进入圣塔菲研究所,投身于复杂性科学领域研究,成为此领域的重要奠基人。

  作为正反馈机制的研究先驱,阿瑟发现,正反馈对微小、偶然事件具有放大作用,产品可以借此一举确立市场地位。于是他以“收益递增规律”为基础形成了自己新经济思想,即首先发展起来的技术往往具有占先优势,再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并利用普遍流行导致的学习效应和许多行为者采取相同技术产生的协同效应,致使它在市场上越来越流行,人们也就相信它会更流行,从而实现自我增强的良性循环。

  在阿瑟看来:“科学与经济的发展,都是由技术所驱动的,而人们通常是倒过来思考的。实际上,人类解决问题的需要,是推动人们重新结合现有技术,进而促进新一代技术出现的动力。”关于技术的进化和创新,他提出了“自创生”的观点:所有技术产生或使其成为可能,都源自此前已经存在的技术;技术是从已有技术中产生,通过组合已有技术而来的;技术体是自我创生的,它从自身产生出新的技术。

  这些研究成果被记录在他的专著《技术的本质》中,难怪普利策奖得主理查德.罗德斯如此评价:“阿瑟对于技术如何发展及其进化过程的分析使我不禁联想到欧几里德几何学,它清晰、简练而且看起来不证自明,历经多年终于被一位大师表述出来,极大丰富了已有的商业、工程以及社会科学的内涵。”也难怪谷歌公司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就曾公开表示,我们的JAVA,就是根据布莱恩.阿瑟的思想开发的,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虽然身为经济学家,阿瑟却通过一个不同于标准经济学的方式来思考经济和技术的关系,他认为,众多技术集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我们称之为“经济”的关系,经济从其技术中浮现,并不断从它的技术中创造自己,决定哪种新技术将会进入其中。

  对于技术与科学、经济之间的关系,他见解独到,并被广为传播。《连线》创始主编凯文.凯利认为它们可以启迪众人,不论是技术的批判者、支持者还是那些困惑不解的人。这是一本追问技术本源的著作,阿瑟希望它“既严谨又能满足大众阅读需求”,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前主席如此评论:“每天,在硅谷游弋的成千上万美元都基于布莱恩.阿瑟的观点。”听说了这个评论后,你有没有些心动?

  文/本报记者 徐珊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